一种镍钴锌混合金属氧化物纳米花球-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片的制备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81779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72166.9

    申请日:2024-06-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镍钴锌混合金属氧化物纳米花球‑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片作为电化学传感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金属氧化物检测吡罗昔康应用方面受限的问题。本发明制备方法如下:一、溶剂热合成法制备镍钴锌甘油酸盐纳米球;二、以镍钴锌甘油酸盐纳米球为前体,溶剂热合成法制备镍钴锌碱式碳酸盐纳米花球;三、超声搅拌制备镍钴锌碱式碳酸盐纳米花球‑石墨烯纳米片;四、热处理制备镍钴锌混合金属氧化物纳米花球‑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并滴涂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电极。本发明所制备的镍钴锌混合金属氧化物纳米花球‑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活性位点、较好的电催化活性和导电性,可用于高灵敏、高选择性的检测吡罗昔康。

    一种蒲公英状的铈-锌氧化物/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03081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495299.1

    申请日:2023-05-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新型纳米功能材料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蒲公英状铈‑锌氧化物/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材料在检测多巴胺灵敏度低、基线漂移和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发明主要制备方法如下:一、水热法合成法制备蒲公英状的铈‑锌双金属有机框架;二、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法制备蒲公英状的铈‑锌双金属有机框架/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三、利用自动喷涂法制备出铈‑锌双金属有机框架/还原氧化石墨烯/ITO电极;四、采用高温退火加热时将其转化为铈‑锌氧化物/还原氧化石墨烯/ITO电极;铈‑锌金属氧化物/还原氧化石墨烯/ITO电极在检测0~10μM的多巴胺时显示出优异的灵敏度为17.67μA·μM‑1·cm‑2,并且对多巴胺的检测限为2.1 nM。

    一种L-半胱氨酸修饰岛状硫化钴-氧化钴异质纳米片阵列/碳纸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68880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02690.2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半胱氨酸修饰岛状硫化钴‑氧化钴异质纳米片阵列/碳纸用作电化学手性传感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三角纳米片状异质结阵列的电化学手性传感器以实现手性分子的识别和定量检测。本发明主要包括:一、碳纸上室温生长Co基金属有机骨架(Co‑MOF)三角纳米片阵列;二、高温煅烧Co‑MOF前驱体制备氧化钴阵列/碳纸材料(Co3O4/CP);三、水热硫化法制备硫化钴‑氧化钴三角纳米片阵列/碳纸材料(Co3S4‑Co3O4/CP);四、液相组装L‑半胱氨酸到硫化钴‑氧化钴三角纳米片状阵列/碳纸材料上(L‑Cys@Co3S4‑Co3O4/CP)。本发明具有合成方法简单,易操作和能源消耗低等优点。良好导电性的硫化钴‑氧化钴异质结构阵列与含有丰富手性位点的L‑半胱氨酸(L‑Cys)协同作用,使电极得到令人满意的手性识别效率(IL/ID=1.50),电极对L‑色氨酸(L‑Trp)表现出高的电流响应,其灵敏度为0.33µA·µM‑1,检出限为0.021µM(S/N=3)。

    一种基于L-苏氨酸自组装悬铃木果球纤维衍生螺旋碳管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32998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301919.8

    申请日:2024-03-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苏氨酸自组装悬铃木果球纤维衍生螺旋碳管用作电化学手性传感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环保、节能、可再生的生物质衍生的电化学手性传感器以实现手性分子的识别和定量检测。本发明主要包括:一、高温碳化制备螺旋碳管(HCT);二、室温合成L‑苏氨酸自组装悬铃木果球纤维衍生螺旋碳管(L‑Thr@HCT);三、滴涂法制备L‑苏氨酸自组装悬铃木果球纤维衍生螺旋碳管电化学手性传感器电极(L‑Thr@HCT/GCE)。本发明具有合成方法简单,高效,无需后续处理等特点,由于天然螺旋形貌和高电导率的HCT与具有丰富手性位点和亲水性的L‑Thr间的协同作用,该电极的手性识别效率为3.20,电极对L‑Cys表现出更高的电流响应,其灵敏度为1.74 mM/µA,检出限为8.58µM(S/N=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