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268805B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610679930.3
申请日:2016-08-17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B01J23/68 , B01J35/06 , C02F1/30 , C02F101/38
Abstract: 一种银‑钨酸银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可见光光催化材料和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利用透射电镜或者场发射扫描电镜产生的电子束来辐照钨酸银,方法比较麻烦,不能大批量制备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纳米线是以钨酸钠和硝酸银为主要原料先水热合成法合成钨酸银纳米线后,再用硼氢化钠化学还原法制得的。方法:一、边搅拌边将硝酸银溶液逐滴滴加到钨酸钠溶液中,调pH值至2.5‑3,水热合成反应,取沉积物,依次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超声清洗,真空干燥;二、Ag2WO4纳米线加入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边磁力搅拌边滴加硼氢化钠溶液;三、然后用无水乙醇清洗,真空干燥。本发明用于有机染料等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可见光光催化降解。
-
公开(公告)号:CN11881779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72166.9
申请日:2024-06-16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镍钴锌混合金属氧化物纳米花球‑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片作为电化学传感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金属氧化物检测吡罗昔康应用方面受限的问题。本发明制备方法如下:一、溶剂热合成法制备镍钴锌甘油酸盐纳米球;二、以镍钴锌甘油酸盐纳米球为前体,溶剂热合成法制备镍钴锌碱式碳酸盐纳米花球;三、超声搅拌制备镍钴锌碱式碳酸盐纳米花球‑石墨烯纳米片;四、热处理制备镍钴锌混合金属氧化物纳米花球‑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并滴涂到玻碳电极表面制备电极。本发明所制备的镍钴锌混合金属氧化物纳米花球‑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活性位点、较好的电催化活性和导电性,可用于高灵敏、高选择性的检测吡罗昔康。
-
公开(公告)号:CN106335926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0680136.0
申请日:2016-08-17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C01G4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G41/00 , C01P2002/72 , C01P2002/84 , C01P2004/03 , C01P2004/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钨酸银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和纳米材料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方法制备的钨酸银很难回收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钨酸银纳米线是以钨酸钠和硝酸银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成的。本发明方法如下:边搅拌边将硝酸银溶液逐滴滴加钨酸钠溶液中,然后稀硝酸调pH值至2.5~3;然后置于内衬为聚四氟乙烯反应釜中,然后进行水热合成反应;水热反应结束后冷却,开反应釜,取沉积物,依次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超声清洗,真空干燥后得到钨酸银纳米线。本发明在有机染料等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中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268805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79930.3
申请日:2016-08-17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B01J23/68 , B01J35/06 , C02F1/30 , C02F101/3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3/687 , B01J35/004 , B01J35/023 , B01J35/06 , C02F1/30 , C02F2101/308 , C02F2101/40 , C02F2305/10
Abstract: 一种银-钨酸银纳米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可见光光催化材料和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利用透射电镜或者场发射扫描电镜产生的电子束来辐照钨酸银,方法比较麻烦,不能大批量制备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纳米线是以钨酸钠和硝酸银为主要原料先水热合成法合成钨酸银纳米线后,再用硼氢化钠化学还原法制得的。方法:一、边搅拌边将硝酸银溶液逐滴滴加到钨酸钠溶液中,调pH值至2.5-3,水热合成反应,取沉积物,依次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超声清洗,真空干燥;二、Ag2WO4纳米线加入去离子水中,超声分散,边磁力搅拌边滴加硼氢化钠溶液;三、然后用无水乙醇清洗,真空干燥。本发明用于有机染料等环境有机污染物的可见光光催化降解。
-
公开(公告)号:CN11832998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301919.8
申请日:2024-03-17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G01N27/30 , G01N27/327 , C01B3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苏氨酸自组装悬铃木果球纤维衍生螺旋碳管用作电化学手性传感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环保、节能、可再生的生物质衍生的电化学手性传感器以实现手性分子的识别和定量检测。本发明主要包括:一、高温碳化制备螺旋碳管(HCT);二、室温合成L‑苏氨酸自组装悬铃木果球纤维衍生螺旋碳管(L‑Thr@HCT);三、滴涂法制备L‑苏氨酸自组装悬铃木果球纤维衍生螺旋碳管电化学手性传感器电极(L‑Thr@HCT/GCE)。本发明具有合成方法简单,高效,无需后续处理等特点,由于天然螺旋形貌和高电导率的HCT与具有丰富手性位点和亲水性的L‑Thr间的协同作用,该电极的手性识别效率为3.20,电极对L‑Cys表现出更高的电流响应,其灵敏度为1.74 mM/µA,检出限为8.58µM(S/N=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