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6624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635281.3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C08J5/18 , C08L33/12 , C08K5/3492 , H01G4/18
Abstract: 1,3,5‑三(2‑羟乙基)氰尿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复合薄膜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复合材料薄膜不能兼具高介电常数和高击穿强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击穿和高绝缘的1,3,5‑三(2‑羟乙基)氰尿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具体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颗粒与1,3,5‑三(2‑羟乙基)氰尿酸颗粒以不同质量比溶于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中制成混合溶液,再涂膜后进行烘干的方法制备而成。本发明可获得1,3,5‑三(2‑羟乙基)氰尿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81138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0792495.5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B32B27/02 , D01F6/94 , D01F1/10 , H01G4/18 , B32B27/28 , B32B27/06 , B32B27/20 , B32B7/02 , B32B37/15 , B32B37/06 , B32B37/10 , B32B37/08 , B32B38/16
Abstract: 一种基于非对称梯度结构的聚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聚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薄膜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的薄膜材料不能兼具高击穿场强和高介电常数的问题。本发明以聚醚酰亚胺为基体,六方氮化硼纳米片为填料。本发明基于非对称梯度结构的聚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薄膜由6层掺杂有BNNS的填料层组成,并使掺杂的六方氮化硼纳米片浓度沿介质中心到下表面的梯度方向与上表面到介质中心一致,且其中沿上表面到介质中心和介质中心到下表面的BNNS体积分数呈逐步降低的反梯度变化。本发明可获得一种基于非对称梯度结构的聚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20981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179223.4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聚碳酸酯基聚丙烯酸弹性体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复合薄膜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复合材料薄膜不能兼具高介电常数和高击穿强度的问题。方法:将聚碳酸酯加入到四氢呋喃溶液中,在15~25℃的温度条件下机械搅拌3~4h至完全溶解,得到混合溶液a,加入聚丙烯酸弹性体,搅拌至完全溶解,静置,得到混合溶液b;将混合溶液b均匀涂覆在预处理过的基板的一个面上,将基板进行梯度加热,保温结束后再冷却至室温,最后将基板上的薄膜剥离,得到聚碳酸酯基聚丙烯酸弹性体复合薄膜。本发明可获得一种聚碳酸酯基聚丙烯酸弹性体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14337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79212.6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聚碳酸酯与聚氨酯共混型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复合薄膜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复合材料薄膜不能兼具高介电常数和高击穿强度的问题。方法:将聚碳酸酯颗粒和聚氨酯颗粒加入到四氢呋喃溶液中,在20~25℃的温度条件下机械搅拌10~12h,得到混合溶液,聚氨酯颗粒占聚碳酸酯颗粒和聚氨酯颗粒总质量的10%、20%或30%;将混合溶液均匀涂覆在预处理过的基板的一个面上,然后置于鼓风烘箱内烘干10~12h;烘干结束后置于真空烘箱内继续烘干10~12h,再将烘干后的基板冷却至室温,剥离,得到聚碳酸酯与聚氨酯共混型薄膜。本发明可获得一种聚碳酸酯与聚氨酯共混型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21821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089695.4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聚丙烯酸橡胶介电弹性体/聚酰亚胺绝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聚酰亚胺绝缘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聚合物复合材料介电常数的增加通常会导致击穿场强降低的问题。本发明制备的聚丙烯酸橡胶介电弹性体/聚酰亚胺绝缘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和击穿性能,并且损耗降低,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电气、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等先进领域。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经济实用,有效的节约了资源,适合大规模工业化产生,为开发聚酰亚胺绝缘复合介质新的应用途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策略。本发明可获得一种聚丙烯酸橡胶介电弹性体/聚酰亚胺绝缘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478017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0289816.5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中国航发哈尔滨东安发动机有限公司
IPC: C04B35/565 , C04B35/622 , C04B35/638 , C04B35/64 , C04B35/634 , C04B35/10 , C04B35/80 , C04B35/84 , B33Y70/10 , B33Y10/00
Abstract: 基于SLS成型制备铝合金铸造芯用氧化铝/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的方法,它属于3D打印陶瓷领域。本发明解决现有铝合金铸造芯在复杂空间形状制造时无法通过传统压制方式实现,以及现有3D打印SiC陶瓷增韧困难、成本高、工艺复杂难控制的问题。制备方法:一、混合SiC粉末;二、模型建立及打印参数设置;三、制备SiC陶瓷初坯;四、热固化;五、脱脂;六、浸渍;七、烧结;八、重复浸渍及烧结。本发明用于基于SLS成型制备铝合金铸造芯用氧化铝/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786624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635279.6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击穿和高介电的聚氨酯介电弹性体‑聚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复合薄膜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聚丙烯酸甲酯为基体的传统复合材料不能兼具高介电常数和高击穿场强的问题。本发明一种高击穿和高介电的聚氨酯介电弹性体‑聚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聚丙烯酸甲酯颗粒及聚氨酯介电弹性体以不同质量比溶于N,N‑二甲基乙酰胺中制成混合溶液,涂膜后进行烘干的方法制备而成。所述的高击穿和高介电的聚氨酯介电弹性体‑聚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应用在超级电容器中。本发明可获得一种高击穿和高介电的聚氨酯介电弹性体‑聚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752878B
公开(公告)日:2023-05-19
申请号:CN202210372072.3
申请日:2022-04-11
Abstract: 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铝合金凝固电脉冲处理用电极调节装置及方法,属于铝合金铸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电极调节装置调节不准确、电极与铝合金液易接触不良、且在铝合金液凝固后拆卸不方便的问题。它包括机架、Z向电机、丝杠、T型螺母、脉冲电源、电极插入机构、皮带、同步带轮和X向电机,在机架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Z向电机,在每个Z向电机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一个丝杠,在每个丝杠上配合一个T型螺母;两个Z向电机同步转动带动丝杠转动,丝杠转动带动T型螺母升降从而带动电极插入机构升降;当X向电机的输出轴转动时,带动两个电极插入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本发明创造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快捷高效,能够实现电极间距和深度的快速调节。
-
公开(公告)号:CN117143377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1179212.6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聚碳酸酯与聚氨酯共混型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复合薄膜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复合材料薄膜不能兼具高介电常数和高击穿强度的问题。方法:将聚碳酸酯颗粒和聚氨酯颗粒加入到四氢呋喃溶液中,在20~25℃的温度条件下机械搅拌10~12h,得到混合溶液,聚氨酯颗粒占聚碳酸酯颗粒和聚氨酯颗粒总质量的10%、20%或30%;将混合溶液均匀涂覆在预处理过的基板的一个面上,然后置于鼓风烘箱内烘干10~12h;烘干结束后置于真空烘箱内继续烘干10~12h,再将烘干后的基板冷却至室温,剥离,得到聚碳酸酯与聚氨酯共混型薄膜。本发明可获得一种聚碳酸酯与聚氨酯共混型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467171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242272.8
申请日:2023-09-25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聚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聚醚酰亚胺复合薄膜储能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复合材料薄膜不能兼具高介电常数和高击穿强度的问题。方法:将4,4’‑二胺基二苯醚加入到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中,超声分散后,得到混合溶液b;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混合溶液a加入到混合溶液b中,充分混合后,得到混合溶液c;将4,4'‑(4,4'‑异丙基二苯氧基)二酞酸酐加入到混合溶液c中,搅拌得到混合溶液d;将混合溶液d抽真空,均匀涂覆在基板上,经固化后梯度升温,将薄膜剥离。本发明可获得一种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聚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