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79979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685571.1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减振镗杆电源‑信号传输装置,属于机加领域。解决现有旋转式减振镗杆供电和信号传输困难的问题。基于旋转式减振镗杆,电源‑信号传输装置将来自外部电源传输到镗杆内部的电磁阻尼减振器,将旋转式减振镗杆中感知元件采集的振动信号,通过电源‑信号传输装置传输到外部控制箱。并在电源‑信号传输装置中安装有直流‑交流转换模块。本发明适应于为旋转式减振镗杆提供稳定的电源和准确的信号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07989958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233795.0
申请日:2017-11-29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03 , B23B27/10 , B23B29/022 , F16F6/00 , F16F7/108 , F16F15/022
Abstract: 基于电磁阻尼器的主动式减振镗杆,属于机械加工领域,解决了现有基于阻尼器的主动式减振镗杆存在的容易失效或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电磁阻尼器的主动式减振镗杆包括杆体、电磁阻尼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在杆体的前端设置有刀头,刀头用于装夹刀片。电磁阻尼器设置在杆体的内部。当所述减振镗杆用于镗削加工时,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杆体的加速度数据,并将其发送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调节电磁阻尼器的阻尼系数,直至其接收到的加速度数据达到最小。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电磁阻尼器的主动式减振镗杆适用于精镗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1714337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179212.6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聚碳酸酯与聚氨酯共混型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复合薄膜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复合材料薄膜不能兼具高介电常数和高击穿强度的问题。方法:将聚碳酸酯颗粒和聚氨酯颗粒加入到四氢呋喃溶液中,在20~25℃的温度条件下机械搅拌10~12h,得到混合溶液,聚氨酯颗粒占聚碳酸酯颗粒和聚氨酯颗粒总质量的10%、20%或30%;将混合溶液均匀涂覆在预处理过的基板的一个面上,然后置于鼓风烘箱内烘干10~12h;烘干结束后置于真空烘箱内继续烘干10~12h,再将烘干后的基板冷却至室温,剥离,得到聚碳酸酯与聚氨酯共混型薄膜。本发明可获得一种聚碳酸酯与聚氨酯共混型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18010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218761.4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 , 吉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赵春明 , 司昌健 , 郭家昌 , 张赛鹏 , 刘春博 , 杨代勇 , 于群英 , 孔繁荣 , 翟冠强 , 张明泽 , 刘骥 , 曹慧 , 张华飞 , 李守学 , 刘丹 , 刘赫 , 白羽 , 矫立新 , 刘俊博 , 林海丹 , 杜宇博 , 栾靖尧 , 高昌龙 , 邰宇峰 , 赵淼 , 梁健权 , 赵伟夫 , 毕正军 , 李嘉帅 , 杨浩 , 马郡龙 , 相禹维 , 王春深 , 伊飞龙 , 李飞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1/10 , G06F119/04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绝缘反接法测试等效模型的构建方法,属于电力设备运维技术领域,通过确定反接法测试时XY模型在整体模型中厚度所占的比例系数α以及XY模型在整体模型中周长所占的比例系数β,对现有XY模型进行扩展,根据确定的α及β,结合主绝缘的结构特征,获得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在反接法测试时的等效介电模型、等效电导率模型和等效介电弛豫活化能模型,利用等效介电弛豫活化能对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的等效介电常数及等效电导率进行温度平移归算,获得油浸式变压器主绝缘的介质损耗因数曲线和等效绝缘电阻。实现有效评估现场油浸式变压器高低绕组的接地点无法拆解时的绝缘状态,节省施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7143377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1179212.6
申请日:2023-09-13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聚碳酸酯与聚氨酯共混型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复合薄膜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复合材料薄膜不能兼具高介电常数和高击穿强度的问题。方法:将聚碳酸酯颗粒和聚氨酯颗粒加入到四氢呋喃溶液中,在20~25℃的温度条件下机械搅拌10~12h,得到混合溶液,聚氨酯颗粒占聚碳酸酯颗粒和聚氨酯颗粒总质量的10%、20%或30%;将混合溶液均匀涂覆在预处理过的基板的一个面上,然后置于鼓风烘箱内烘干10~12h;烘干结束后置于真空烘箱内继续烘干10~12h,再将烘干后的基板冷却至室温,剥离,得到聚碳酸酯与聚氨酯共混型薄膜。本发明可获得一种聚碳酸酯与聚氨酯共混型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927538A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10875509.9
申请日:2018-08-02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B23B2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B29/022
Abstract: 一种可调式电磁阻尼减振镗杆,属于机械加工领域,解决了现有基于阻尼器的减振镗杆存在的容易失效或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的问题。所述减振镗杆:主控制器内预存有工艺参数组合与最优励磁电流的对应关系表,每个工艺参数组合均包括转速、进给量、背吃刀量、工件材料和镗刀几何参数。电磁阻尼器能够在最优励磁电流的激励下使对应工艺参数组合下的杆体的径向振动达到最小。主控制器在减振镗杆用于镗削加工之前,在所述对应关系表中搜索与输入的实际工艺参数组合最接近的工艺参数组合以及其对应的最优励磁电流。主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减振镗杆用于镗削加工时,控制励磁电流源对电磁阻尼器进行励磁,使电磁阻尼器在最优励磁电流的激励下对杆体进行减振。
-
公开(公告)号:CN207479641U
公开(公告)日:2018-06-12
申请号:CN201721553530.4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哈尔滨理工大学
IPC: B23B2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被动式二级扭转减振镗杆,属于机加领域。解决现有动力减振镗杆对镗削加工减振效果不显著的问题。被动式二级扭转减振镗杆包括减振单元、阻尼液、减振单元支架、刀头。其中惯性质量和橡胶块等共同组成二级扭转减振单元,二级扭转减振单元包括一级减振单元和二级减振单元。两个级别的减振单元相互连接,动力通过一级减振单元传递到二级减振单元,实现阶梯式能量传递,能够有效减小镗杆的振动,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本实用新型适应于直径较大的深孔加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