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L-半胱氨酸的微型光电化学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69001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211073422.2

    申请日:2022-0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L‑半胱氨酸的微型光电化学传感器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以ITO/Cu掺杂ZnO/ZIF‑8异质结构作为传感器的工作电极。由于毛细管光纤的内部具有空气腔,电化学检测系统所需的电极可集成在毛细管光纤内部。毛细管光纤与单模光纤熔接,得到一定长度的腔室,作为光电化学反应池。毛细管光纤内部具有环形芯,使其不仅可以作为反应的场所,还能与其他光纤熔接在一起,用于传输光源发出的光。然而,密闭的腔室不利于待测液的更换。因此,利用微量注射泵将待测液注入反应池,构成流动进样系统,可以使更换待测液的过程更为便捷。

    一种基于纤内集成马赫泽德干涉仪海水深度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5597566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211130101.1

    申请日:2022-0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纤内集成马赫泽德干涉仪海水深度传感器,属于光纤传感领域;由一段抛磨一部分包层形成一个D型平台的中空光纤组成。其中在中空光纤的截面上有两个实芯光纤和一个空气孔。空气孔位于光纤截面的中心,两个实芯光纤对称分布在空气孔的两侧。对中空光纤的一段包层区域抛磨加工形成D型平台以提高传感灵敏度。不同的海水深度,作用在D型平台上的压力不同,通过检测输出端干涉光谱的变化来实现对海水深的传感测量。本发明提到的一种基于纤内集成马赫泽德干涉仪海水深度传感器可实现大量程范围内的高灵敏度传感,并且温度交叉灵敏度低,具有纤内集成、体积小、损耗低等优点,适合复杂环境下的海水深度测量。

    一种基于纤内集成马赫泽德干涉仪海水深度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5597566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130101.1

    申请日:2022-09-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纤内集成马赫泽德干涉仪海水深度传感器,属于光纤传感领域;由一段抛磨一部分包层形成一个D型平台的中空光纤组成。其中在中空光纤的截面上有两个实芯光纤和一个空气孔。空气孔位于光纤截面的中心,两个实芯光纤对称分布在空气孔的两侧。对中空光纤的一段包层区域抛磨加工形成D型平台以提高传感灵敏度。不同的海水深度,作用在D型平台上的压力不同,通过检测输出端干涉光谱的变化来实现对海水深的传感测量。本发明提到的一种基于纤内集成马赫泽德干涉仪海水深度传感器可实现大量程范围内的高灵敏度传感,并且温度交叉灵敏度低,具有纤内集成、体积小、损耗低等优点,适合复杂环境下的海水深度测量。

    一种检测L-半胱氨酸的微型光电化学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69001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073422.2

    申请日:2022-0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L‑半胱氨酸的微型光电化学传感器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以ITO/Cu掺杂ZnO/ZIF‑8异质结构作为传感器的工作电极。由于毛细管光纤的内部具有空气腔,电化学检测系统所需的电极可集成在毛细管光纤内部。毛细管光纤与单模光纤熔接,得到一定长度的腔室,作为光电化学反应池。毛细管光纤内部具有环形芯,使其不仅可以作为反应的场所,还能与其他光纤熔接在一起,用于传输光源发出的光。然而,密闭的腔室不利于待测液的更换。因此,利用微量注射泵将待测液注入反应池,构成流动进样系统,可以使更换待测液的过程更为便捷。

    基于双环状纤芯光纤的分子印迹微流控传感器及双环状纤芯光纤

    公开(公告)号:CN103900993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410136132.7

    申请日:2014-04-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双环状纤芯光纤的分子印迹微流控传感器及双环状纤芯光纤。双环状纤芯光纤具备两个双状纤芯,第一环状纤芯[1]位于环状包层[2]的内壁,第二环状纤芯[3]位于环状包层[2]内部,还具有作为样品传感场所的微流通道[4],环状纤芯[1]的内表面具有分子印迹敏感层[8],双环状纤芯光纤光纤表面具有微孔[6]和[7],两个微孔位于双环状纤芯光纤同一侧;双环状纤芯光纤[5]分别通过光纤拉锥点[9]和[10]连接入射光纤[11]及出射光纤[12],入射光纤[11]连接光纤耦合器[16],光纤耦合器[16]连接光源[17],出射光纤[12]连接光谱仪[18]。本发明结构简单,体积小,可实现高选择性的在线微流控检测。

    基于悬挂芯光纤的气体吸收谱线参考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806725B

    公开(公告)日:2012-05-09

    申请号:CN201010149107.4

    申请日:2010-04-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悬挂芯光纤的气体吸收谱线参考装置。三根标准光纤通过光纤分光耦合器耦合连接,光源发出的光进入一根标准光纤经过光纤分光耦合器后被分成两路,其中一路光进入内部含有特定浓度气体的第一悬挂光纤的纤芯,并与悬挂光纤孔道内的气体相互作用,然后进入一光电二极管;另一束光为背景光,经通过悬挂光纤后进入另一光电二极管;两个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信号进入锁相放大器进行放大,最后经过检测电路给出特定温度、特定浓度下的气体谱线。本发明结构简单,可使仪器小型化。可以通过增加光纤的长度显著增加倏逝波面积,进而提高光纤对参考气体的响应度。广泛应用于多种场合的谱线标定及光谱参照。

    基于悬挂芯光纤的在线气体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01819139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010149040.4

    申请日:2010-04-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基于悬挂芯光纤的在线气体传感器。包括光源、耦合连接器、光纤分光耦合器、浓度监测电路、锁相放大器、光电二极;三根普通光纤经耦合连接器耦合连接,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路,其中一束光通过第一标准光纤进入第一悬挂光纤的纤芯,并与第一悬挂光纤的孔道内的气体相互作用,然后进入第一光电二极管;另一束光为参考光,经第二标准光纤进入第二悬挂光纤的纤芯后进入第二光电二极管;两个光电二极管产生的电信号进入锁相放大器进行放大,最后经过检测电路进行浓度分析。本发明以悬挂光纤为传感单元,大大简化了结构设计以及传感器的体积,使仪器小型化。本发明有灵敏度高,整个传感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布设方便等明显优势。

    一种变周期型阵列多芯光纤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52889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172975.4

    申请日:2010-05-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3B37/01222 C03B2203/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变周期型阵列多芯光纤及其制备方法。变周期型阵列多芯光纤由涂层、包层、光纤芯组构成,所述的光纤芯组包含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光纤芯,所述光纤芯按照周期性结构布置构成阵列光纤芯。该光纤具有折射率周期性变化的多种光纤芯结构,可用于制备新型的光纤传感器。该种光纤的纤芯性能可实现两种以上的周期性变化纤芯,且纤芯尺寸、位置设计灵活,纤芯之间定位精度高,加工工艺简便可靠,经济性好,易于实现。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拉曼光谱大米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9984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438527.1

    申请日:2023-04-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米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拉曼光谱大米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样本收集;步骤二:数据收集;步骤三:数据处理,采用airPLS算法对采集的所有拉曼光谱进行预处理操作并制作新的数据集;利用PCA对数据预处理;通过使用Origin 2018Pro的PACA软件包对拉曼光谱数据集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步骤四:深度学习模型建模;步骤五:模型训练与评价。该基于深度学习的拉曼光谱大米检测方法,通过对原始拉曼光谱进行预处理,以拉曼光谱为技术手段,结合深度学习,实现了对不同地区大米的快速、有效识别。对比传统的识别方法,本研究在拉曼光谱极度相似的情况下仍可以对大米类别进行准确识别。

    微透析采样及快速分离的集成光纤生物传感器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28037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673781.5

    申请日:2022-06-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透析采样及快速分离的集成光纤生物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包括宽谱光源、传输光路、环形器、解调仪、透析膜、微透析通道、光流控电泳通道、进样口、出样口、微量注射泵、电泳仪;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拉制具有双通道结构以及两个纤芯的微结构光纤;构造微透析微流回路,并在光纤内集成透析膜;在光纤垂直方向分别对微透析通道及光流控电泳通道开孔,实现透析液的循环流动以及微电极的封装;在两个纤芯内部制备双FBGs结构,最后耦合光纤形成闭合的光路。本发明可解决现有光纤生物传感依赖纤外样品预处理的瓶颈难题,实现活体组织、血管等部位复杂样品的一体化采集、分离、检测,推进光纤在体/在线生物传感器的医学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