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00746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110331322.0
申请日:2011-10-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01N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蓄能器原理的汽车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双循环特殊蓄能器、恒压蓄能器;双循环特殊储能器分别连接增压器的涡轮和压气机,在双循环特殊储能器与涡轮之间安装排气阀,在双循环特殊储能器与压气机之间安装进气阀,发动机的排气管穿过双循环特殊储能器;双循环特殊储能器连接恒压储能器,恒压储能器连接汽车抱闸制动功能单元,液压油箱分别连接发动机、双循环特殊储能器、恒压储能器,液压马达安装在发动机、恒压储能器、液压油箱之间。本发明将热能直接转化为利用具有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较大等优点的液压油储存的液压能,使汽车尾气余热的回收与利用方式更加多元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400746B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110331322.0
申请日:2011-10-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01N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蓄能器原理的汽车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双循环特殊蓄能器、恒压蓄能器;双循环特殊储能器分别连接增压器的涡轮和压气机,在双循环特殊储能器与涡轮之间安装排气阀,在双循环特殊储能器与压气机之间安装进气阀,发动机的排气管穿过双循环特殊储能器;双循环特殊储能器连接恒压储能器,恒压储能器连接汽车抱闸制动功能单元,液压油箱分别连接发动机、双循环特殊储能器、恒压储能器,液压马达安装在发动机、恒压储能器、液压油箱之间。本发明将热能直接转化为利用具有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较大等优点的液压油储存的液压能,使汽车尾气余热的回收与利用方式更加多元化。
-
公开(公告)号:CN202325776U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20415893.8
申请日:2011-10-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01N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蓄能器原理的汽车尾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双循环蓄能器、恒压蓄能器;双循环储能器分别连接增压器的涡轮和压气机,在双循环储能器与涡轮之间安装排气阀,在双循环储能器与压气机之间安装进气阀,发动机的排气管穿过双循环储能器;双循环储能器连接恒压储能器,恒压储能器连接汽车抱闸制动功能单元,液压油箱分别连接发动机、双循环储能器、恒压储能器,液压马达安装在发动机、恒压储能器、液压油箱之间。本实用新型将热能直接转化为利用具有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较大等优点的液压油储存的液压能,使汽车尾气余热的回收与利用方式更加多元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