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82081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0366723.9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 H01L31/048 , H01L31/052 , H01L31/054 , H02S40/22 , H02S40/30 , H02S40/42 , H02S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与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二次聚光器,聚光光伏电池,聚光光伏电能输出模块,平板热管传热模块,温差发电模块,微通道散热模块。在蒸发端上表面直接铺设电路层放置聚光光伏芯片,平板热管的冷凝端与温差发电模块上层金属直接贴合,微通道散热器上盖板与温差发电模块的下层金属直接贴合。该系统提升了系统整体散热性能,综合利用聚光光伏电池余热进行二次温差发电,最终提高系统整体发电效率。制造方法上,将聚光光伏电池与平板热管、温差发电模块、微通道散热器通过焊接集成封装,具有制造工艺简单、无污染、效率高和成本低等优势。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系统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682081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366723.9
申请日:2020-04-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IPC: H01L31/048 , H01L31/052 , H01L31/054 , H02S40/22 , H02S40/30 , H02S4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与热能综合利用系统,其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二次聚光器,聚光光伏电池,聚光光伏电能输出模块,平板热管传热模块,温差发电模块,微通道散热模块。在蒸发端上表面直接铺设电路层放置聚光光伏芯片,平板热管的冷凝端与温差发电模块上层金属直接贴合,微通道散热器上盖板与温差发电模块的下层金属直接贴合。该系统提升了系统整体散热性能,综合利用聚光光伏电池余热进行二次温差发电,最终提高系统整体发电效率。制造方法上,将聚光光伏电池与平板热管、温差发电模块、微通道散热器通过焊接集成封装,具有制造工艺简单、无污染、效率高和成本低等优势。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系统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657791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635411.7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中建科工集团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屈曲钢板剪力墙及制作方法和安装方法,属于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将钢板体放置于外框组件内,以使所述外框组件和所述钢板体的第一表面形成第一凹槽,所述外框组件和所述钢板体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形成第二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置处分别设置模板;同时向设置所述模板后的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浇注等量的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凝固后形成盖板;拆除所述模板,得到包括所述盖板、所述钢板体和所述外框组件的防屈曲钢板剪力墙。本发明的制作方法能保证混凝土盖板表面平整,无变形、开裂,在剪力墙中与钢板体贴合度高,并能提升施工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220486733U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21667506.9
申请日:2023-06-28
Applicant: 中建科工集团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结构及模块化建筑单元,属于模块化建筑技术领域。该减震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第一连接单元包括数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主梁,相邻第一主梁之间通过数个第一次梁连接;第二连接单元包括数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二主梁,相邻第二主梁之间通过数个第二次梁连接;第一主梁的两侧能分别连接模块箱体和抗侧力结构;第二主梁的两侧能分别连接所述模块箱体和抗侧力结构;第二主梁的端部中的至少一个设有塑性耗能节点,塑性耗能节点能消耗震力的能量。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单元作为屋面层,第二连接单元作为标准层。第二连接单元的塑性耗能节点,能消耗高烈度地区地震时产生的震力,有效保护模块箱体和抗侧力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220203051U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21517972.9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中建科工集团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压对称的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中的内筒和第二传力装置设置在外筒中,第一传力装置设置在内筒中;内筒滑动设置在外筒中,内筒的一端能够伸出外筒,内筒的另一端与第二隔板可拆卸连接;第一传力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隔板和内筒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二传力装置的两端分别与外筒中的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可拆卸连接。由此,该支撑装置在受拉或受压时,第一传力装置受到的是内筒转化的相反力,而第二传力装置直接受力,所以第一传力装置和第二传力装置受力方向始终相反,使支撑装置在受拉或受压过程中承载力及刚度对称一致,更大程度上的减小结构地震损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