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于800℃及以上的准光学微腔基选择性吸收涂层

    公开(公告)号:CN113699482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110988627.2

    申请日:2021-0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于800℃及以上的准光学微腔基选择性吸收涂层,其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红外反射层、准光学微腔吸收体和光学减反层,所述光学减反层包括Al2O3减反层、SiO2减反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准光学微腔吸收体从下到上依次包括第一准光学微腔选择性吸收层、超高温陶瓷材料层、第二准光学微腔选择性吸收层;所述第一准光学微腔选择性吸收层和第二准光学微腔选择性吸收层为超高温陶瓷材料‑Al2O3或SiO2复合材料;所述红外反射层的材质为超高温陶瓷材料;所述超高温陶瓷材料为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中的至少一种。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高光谱选择性;而且具有高温热稳定性。

    可用于800℃及以上的准光学微腔基选择性吸收涂层

    公开(公告)号:CN113699482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0988627.2

    申请日:2021-08-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于800℃及以上的准光学微腔基选择性吸收涂层,其由下至上依次包括红外反射层、准光学微腔吸收体和光学减反层,所述光学减反层包括Al2O3减反层、SiO2减反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准光学微腔吸收体从下到上依次包括第一准光学微腔选择性吸收层、超高温陶瓷材料层、第二准光学微腔选择性吸收层;所述第一准光学微腔选择性吸收层和第二准光学微腔选择性吸收层为超高温陶瓷材料‑Al2O3或SiO2复合材料;所述红外反射层的材质为超高温陶瓷材料;所述超高温陶瓷材料为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中的至少一种。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高光谱选择性;而且具有高温热稳定性。

    一种作为持续能量供给的可穿戴体温发电模块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49827A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11228016.X

    申请日:2020-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持续能量供给的可穿戴体温发电模块及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S1.n型热电腿的制备;S2.p型热电腿的制备;S3.热电模块的制备包括:S31.将FPCB电极用双面聚酰亚胺胶带粘在基板上,去除多余的聚酰亚胺胶带,将焊料刷在FPCB电极上;S32.在FPCB电极上方放置设有热电脚孔位的模板,n型和p型热电腿依次被排列在模板中组成热电阵列,在温度533 K加热后快速冷却至焊料固化;S33.取另一个FPCB电极,并执行步骤S31,将另一个电极覆盖在热电阵列上,在温度533 K加热后快速冷却至焊料固化后获得热电模块,并将热电模块从基板上剥离。热电支脚间连接采用FPCB技术制备的柔性电极,克服传统电极高强度弯曲失效的问题。

    三维结构的金属硒化物柔性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193961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593980.1

    申请日:2022-12-1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结构化金属硒化物柔性热电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柔性基体用碱溶液进行前处理,清洗后得到基体材料;将锡盐溶于水中制成Sn2+溶液,然后加入酸至溶液变澄清后,将基体材料浸入该澄清的溶液中10min以上,然后清洗干燥,得到模板;在所述模板的表面和模板孔洞内表面沉积金属X,得到金属化后的基体;其中,X为Cu、Ag、Sn中的至少一种;将金属化后的基体浸入硒溶液中浸泡,反应得到三维结构的XnSe金属硒化物柔性热电材料,其中2≥n≥1。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到的热电材料具有高孔隙率、低的密度、低热导和优异的柔性。

    一种主被动一体化悬吊式电磁驱动的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

    公开(公告)号:CN112593751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566083.2

    申请日:2020-12-2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被动一体化悬吊式电磁驱动的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包括悬吊装置,悬吊于悬吊装置下的质量块,设置于质量块下方的电磁驱动装置,位于电磁驱动装置下的保护底座。所述质量块的底部设有第一弧形结构,所述电磁驱动装置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弧形结构的曲率相一致的第二弧形结构,所述质量块上安装有第一电磁感应元件,所述电磁驱动装置上安装有第二电磁感应元件,以通过改变所述第一电磁感应元件或第二电磁感应元件中的电流来形成不同的电磁驱动力,且所述电磁驱动力的方向与所述质量块作单摆运动所形成轨迹的切线方向相平行。本发明避免采取额外的悬浮构件,结构简单和经济,无需导向杆且不存在摩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