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494854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245171.9
申请日:2018-03-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黑龙江苑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多能源大数据监测云平台的IPV6通讯系统构建方法,属于能源互联网建设中的网络数据通讯技术领域。解决了目前应用IPV4进行能源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建设中存在IP地址匮乏,传输速率慢的通讯弊端。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应用对象,将整个通讯网络系统架构划分为两部分,分别为面向办公区的服务端通讯网络和面向生产区的现场端通讯网络;步骤二:面向办公区的服务端通讯网络通过建立基于IPV6的服务端局域通讯网络实现;面向生产区的现场端通讯网络通过建立基于IPV6的现场端局域通讯网络实现,从而完成了对整个通讯网络系统的构建。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多能源大数据监测云平台。
-
公开(公告)号:CN114548209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111622400.2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唐俊刺 , 皮俊波 , 余建明 , 单连飞 , 陈刚 , 王明凯 , 高梓济 , 唐井峰 , 王超 , 崔岱 , 李铁 , 姜枫 , 姜狄 , 史东宇 , 李正文 , 孙文涛 , 张津辉 , 苑经纬 , 胡博 , 许静 , 胡锦景 , 吕旭明 , 丛培贤 , 张宏宇 , 许小鹏 , 王爱华 , 高凯 , 葛延峰 , 刘淼 , 何晓洋 , 李桐 , 孙茜 , 王琛 , 周志 , 韩秋 , 蔡壮 , 李佳泽
IPC: G06V10/764 , G06V10/46 , G06V10/774 , G06F16/2458 , H02J3/00 ,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潮流指纹图谱的强关联故障分析系统及方法,将故障潮流指纹图谱作为模型的输入,该故障潮流指纹图谱对应的电网故障作为输出,通过大量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生成电网故障诊断SVM分类器;同时,周期获取电网断面数据,对比相邻周期电网断面数据并生成潮流指纹图谱,将潮流指纹图谱输入电网故障诊断SVM分类器,判断是否存在设备故障的诊断结果,若诊断结果是电网存在故障,则发布电网强关联告警。相较传统告警基于电网模型和运行机理,本方法主要依赖遥信变位及遥测变化的方式更加快速,且不依赖单一信号而导致漏告或误告,与传统告警结果有机结合,提升告警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627884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135949.7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唐俊刺 , 皮俊波 , 余建明 , 单连飞 , 陈刚 , 王明凯 , 高梓济 , 唐井峰 , 王超 , 崔岱 , 李铁 , 姜枫 , 姜狄 , 史东宇 , 李正文 , 孙文涛 , 张津辉 , 苑经纬 , 胡博 , 刘东 , 许静 , 胡锦景 , 吕旭明 , 丛培贤 , 张宏宇 , 许小鹏 , 王爱华 , 高凯 , 葛延峰 , 刘淼 , 何晓洋 , 李桐 , 孙茜 , 王琛 , 周志 , 韩秋 , 蔡壮 , 李佳泽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声纹识别的调度通话身份认证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建立已注册人员的语音认证信息库;步骤2:获取通话人员指定的语音信息;步骤3:将通话人员指定的语音信息进行语音信息预处理,并对预处理后的语音信息进行特征提取,获取通话人员语音信息对应的特征参数;步骤4:将通话人员语音信息对应的特征参数与已注册人员的语音认证信息库进行相似性匹配计算;当通话人员语音信息对应的特征参数与某个已注册人员的声纹模型相似性匹配成功后,获取该匹配的已注册人员的身份认证信息。本发明基于调度电话系统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对电话通话的对方进行声纹识别,准确判断相关人员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4548209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11622400.2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唐俊刺 , 皮俊波 , 余建明 , 单连飞 , 陈刚 , 王明凯 , 高梓济 , 唐井峰 , 王超 , 崔岱 , 李铁 , 姜枫 , 姜狄 , 史东宇 , 李正文 , 孙文涛 , 张津辉 , 苑经纬 , 胡博 , 许静 , 胡锦景 , 吕旭明 , 丛培贤 , 张宏宇 , 许小鹏 , 王爱华 , 高凯 , 葛延峰 , 刘淼 , 何晓洋 , 李桐 , 孙茜 , 王琛 , 周志 , 韩秋 , 蔡壮 , 李佳泽
IPC: G06K9/62 , G06V10/46 , G06V10/774 , G06V10/764 , G06F16/2458 , H02J3/00 , H02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潮流指纹图谱的强关联故障分析系统及方法,将故障潮流指纹图谱作为模型的输入,该故障潮流指纹图谱对应的电网故障作为输出,通过大量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生成电网故障诊断SVM分类器;同时,周期获取电网断面数据,对比相邻周期电网断面数据并生成潮流指纹图谱,将潮流指纹图谱输入电网故障诊断SVM分类器,判断是否存在设备故障的诊断结果,若诊断结果是电网存在故障,则发布电网强关联告警。相较传统告警基于电网模型和运行机理,本方法主要依赖遥信变位及遥测变化的方式更加快速,且不依赖单一信号而导致漏告或误告,与传统告警结果有机结合,提升告警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53088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193882.2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唐俊刺 , 皮俊波 , 李铁 , 余建明 , 单连飞 , 陈刚 , 王明凯 , 高梓济 , 唐井峰 , 王超 , 崔岱 , 姜枫 , 姜狄 , 史东宇 , 李正文 , 孙文涛 , 张津辉 , 苑经纬 , 胡博 , 刘东 , 许静 , 胡锦景 , 吕旭明 , 丛培贤 , 张宏宇 , 许小鹏 , 王爱华 , 高凯 , 葛延峰 , 刘淼 , 何晓洋 , 李桐 , 孙茜 , 王琛 , 周志 , 韩秋 , 吴航 , 张宇时 , 李佳泽 , 李如意 , 张佳楠 , 王柏翔
Abstract: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多层级间协同的线路故障的处置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综合智能告警信息获取电网的线路故障事件信息;建立故障处置流程,同时建立故障处置群;根据电网实时运行状态和故障线路事件信息判断是否存在主变、线路越限、主变和母线失电、断面越限情况的风险;如果判断存在越限风险优先采取机组出力调整策略,当机组调整策略不能消除越限风险时采取负荷调整策略直至消除全部越限风险;消除越限风险后判断故障线路是否符合强送电的条件,选择进行强送电操作或者设备停役操作。本发明解决了故障处置时主要依赖于人工经验,智能化水平低的问题,同时提高电网线路故障处置的效率,减轻调控人员工作负担。
-
公开(公告)号:CN113484684A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110805016.X
申请日:2021-07-16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唐俊刺 , 皮俊波 , 李铁 , 魏立秋 , 余建明 , 单连飞 , 沙立成 , 傅予 , 唐井峰 , 姜狄 , 胡博 , 刘淼 , 史东宇 , 李正文 , 孙文涛 , 周志 , 许静 , 韩秋 , 王超 , 张津珲 , 金毅 , 吕旭明 , 丛培贤 , 张宇时 , 李桐 , 任帅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健全故障信息下的配电网多重故障诊断系统及方法,所述非健全故障信息下的配电网多重故障诊断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模块、信息处理融合模块、中央控制模块、故障诊断模块、故障定位模块、故障隔离模块、故障修复模块、电网分析模块、供电恢复模块以及输出模块。本发明基于不健全的故障信息进行信息的处理、融合、验证,保证了故障信息的可用性,同时基于提取有效故障信息,估计出各个可能故障区域的概率,建立了配电网的层次模型,并提出了一种区域筛选方法,选出概率较大的可能故障区域作为恢复的首选区域,提高了配电网的调度水平、配电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11677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41702.2
申请日:2021-11-12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nventor: 唐俊刺 , 余建明 , 乔咏田 , 王明凯 , 唐井峰 , 高梓济 , 王超 , 崔岱 , 李铁 , 姜枫 , 姜狄 , 史东宇 , 李正文 , 孙文涛 , 张津辉 , 苑经纬 , 胡博 , 许静 , 胡锦景 , 吕旭明 , 丛培贤 , 张宏宇 , 许小鹏 , 王爱华 , 陈刚 , 高凯 , 葛延峰 , 刘淼 , 何晓洋 , 李桐 , 孙茜 , 王琛 , 周志 , 张越 , 单连飞
IPC: G06F16/2452 , G06F16/242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电网调控领域信息检索方法、系统和介质,包括训练数据构建模块:构建用于训练深度学习翻译模型的训练数据;模型训练模块:根据从训练数据构建模块获得的训练数据对深度学习翻译模型进行训练;问句解析模块:将用户输入的源语言解析成深度学习翻译模型能识别的源语言文本;SQL后处理模块:将深度学习翻译模型输出的目标语言文本转换成数据库可执行的语句;SQL运行模块:运行从SQL后处理模块获得的数据库可执行的语句,从数据库中检索所要的信息。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和系统,降低了对电网数据库操作的门槛,能使工作人员快速检索所需要的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数据挖掘的深度、提高了数据增值变现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4726195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104528.8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盘锦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沈阳工程学院 , 沈阳工业大学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逆变器谐波或间谐波的全频段同步抑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基于北斗时钟信号的数据同步采集装置将光伏逆变器输出的信号进行同步采集,并且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频谱分析,提取光伏逆变器输出不同频率的基波、谐波以及间谐波同步信号;其次,基于模糊控制算法优化滤波装置,消除光伏逆变器输出的谐波或间谐波信号;最后,将输出的同步信号进行反馈,然后基于多重PR控制方法对前级电路进行同步修正,最终稳定光伏逆变器的输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抑制范围内的谐波或间谐波,还可以抑制特定次数的谐波或间谐波,最终实现光伏逆变器谐波或间谐波的全频段同步抑制,实现电网的经济和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20016521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311514216.5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市场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电力现货市场运行环境下,考虑新能源无法完全消纳时的电蓄热调用方法,包括“日前市场电蓄热申报用电能力曲线、不考虑断面约束出清判断系统是否存在弃能、考虑断面约束出清机组组合、机组出力曲线及节点电价、分配调用电蓄热、优化电蓄热实际投入量”等步骤。提出了当系统全部调节资源用尽后,新能源仍无法完全消纳、存在向下调峰缺口时,考虑投入电蓄热的组织调用方法策略,同时对电蓄热在现货市场环境下的盈利方式进行了阐述。通过建立合理的电蓄热调用策略,在电力现货市场环境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应对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缓解系统弃风弃光现象,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5378023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104676.X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盘锦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沈阳工程学院 , 沈阳工业大学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考虑光电和光热和储能的光伏并网系统运行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设计光伏并网系统;步骤2:对系统中的设备进行数学建模;步骤3:以总成本最小、弃光率最小为目标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步骤4: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步骤3中的目标函数进行求解。本发明根据用户的实际负荷,设计一种满足用户冷热电需求的光伏并网系统,在系统中加入了储能设备,从而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消纳能力,将光伏阵列与太阳能集热器相结合,实现太阳能的热电联产,可以满足用户的负荷需求,利用经济性并网模式,实现系统的削峰填谷,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