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3088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61240.6
申请日:2024-11-20
IPC: C04B35/10 , C04B35/48 , C04B35/622 , C04B35/638 , B33Y10/00 , B33Y70/10
Abstract: 光固化3D打印与传统陶瓷加工技术协作模块化制备陶瓷材料的方法,它涉及光固化3D打印陶瓷与传统陶瓷加工技术模块化协作制造方法。它是要提供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光固化3D打印与传统陶瓷加工技术协作模块化制备陶瓷材料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是以溶剂响应的高分子聚合物树脂为基底配制得到的陶瓷打印浆料为基础,使用DLP打印机打印成型多个陶瓷生坯模块,采用乙酸正丁酯溶剂刺激激活生坯模块表面,与传统技术制造得到的陶瓷模块焊接为整体,并经过脱脂烧结工序后得到一体化结构完整的陶瓷材料。本方法降低了陶瓷总打印成本,可用于陶瓷制备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85831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510271254.5
申请日:2025-03-07
IPC: B29C64/336 , B29C64/124 , B33Y40/00 , B33Y10/00 , B33Y40/10
Abstract: 一种可控高精度光固化3D打印可燃药壳的方法,它涉及可燃药壳的成型方法。它是要解决现有的3D打印可燃药壳存在的成型精度低、表面粗糙度高的技术问题。本方法:将光固化树脂、光引发剂、活性稀释单体、含能填料和光抑制剂混合均匀,得到浆料;再将浆料加入到光固化3D打印机的料槽中,进行3D打印,得到可控高精度可燃药壳。本发明3D打印的可燃药壳的尺寸精度在25~50微米,平均拉伸强度为6~7MPa;平均弯曲强度为10~11MPa;平均压缩强度为36~40MPa。可用于弹药制备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42749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61243.X
申请日:2024-11-20
Abstract: 一种模块化光固化3D打印陶瓷的方法,它涉及光固化陶瓷的3D打印方法。它是要解决现有的方法无法实现对于陶瓷件的分块3D打印的问题,本方法:在电脑上使用软件将目标大尺寸结构陶瓷的3D模型拆分为互相连接的模块后,并将3D模型导入DLP打印机;再利用与各模块相对应的陶瓷浆料进行DLP打印得到各模块,将各模块清洗晾干后,将乙酸正丁酯涂在各模块之间的连接界面上,施加压力使模块连为一体,得到一体化预制坯;再经脱脂、高温烧结后得到3D打印陶瓷。本发明得到的陶瓷连接界面无缺陷,具备与本体界面一致的微观结构,同时连接界面无开裂,本发明的方法可用于3D打印陶瓷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56942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61237.4
申请日:2024-11-20
IPC: C04B35/10 , C04B35/48 , C04B35/622 , C04B35/638 , B33Y10/00 , B33Y70/10
Abstract: 嵌入式连接模块化光固化3D打印陶瓷的方法,它涉及光固化3D打印陶瓷的方法。它是要解决现有的方法无法实现对于陶瓷件的分块3D打印的技术问题。本方法:在电脑上使用软件将目标大尺寸结构的3D模型拆分为嵌入式连接的结构模块,并将各结构模块的3D模型导入DLP打印机中;利用丙烯酸酯单体、聚合丙烯酸酯、单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陶瓷粉末、分散剂和光引发剂制备陶瓷浆料,并利用该浆料打印出各结构模块,将各结构模块清洗、晾干后,在嵌入式结构的连接界面上滴入乙酸正丁酯将多个模块连为一体,再脱脂、高温烧结,得到3D打印陶瓷。本发明的方法界面焊接精准,可降低打印成本并实现跨时空打印,可用于3D打印陶瓷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122319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408667.1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M4/13 , H01M10/0565 , H01M10/54
Abstract: 一种固态聚合物锂金属电池电极与电解质高效分离的方法,以扣式电池为例,所述方法为:对测试后固态聚合物锂金属电池进行拆解,去处外面金属壳;获得粘合紧密的单元块(锂金属||电解质||正极),然后从锂片中心撕下锂金属,暴露出聚合物电解质部分;步骤三、用特定溶剂浸泡单元片(电解质||正极)电解质一面;步骤四、反复浸泡,并除去浸泡后溶液,直至看到干净的正极;步骤五、在60‑80℃恒温10‑20h,得到正极材料。本发明涉及固态聚合物锂金属电池中电极与电解质高效分离的方法,本发明具有回收效率高且环境友好等优点,解决了循环测试后难以分离聚合物电解质与正极极片,并获得活性颗粒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54205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351667.6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非贵金属催化剂氧还原催化活性的热处理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咪唑源在常温下进行搅拌分散,溶于甲醇溶剂中;步骤二、将金属源在常温下进行搅拌分散,溶于甲醇溶剂中;步骤三、将步骤一和步骤二中的溶液混合在一起,进行水热反应;步骤四、将步骤三制得的催化剂材料进行离心分离和离心洗涤;步骤五、将洗涤后的催化剂进行烘干;步骤六、将烘干后的催化剂材料进行充分研磨,并在惰性气体气氛下进行热处理。本发明制备的经过低温处理的Fe‑N‑C催化剂材料催化性能优异,在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阴极催化剂材料可能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种低温热处理的方式可以在其他类型的Fe‑N‑C材料中得以借鉴。
-
公开(公告)号:CN11946271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723732.3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青岛大学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IPC: C07F5/02 , C08F283/00 , C08F2/48 , C08F230/06 , C08F220/20 , B33Y70/00
Abstract: 一种光敏功能单体及利用其制备光固化3D打印聚氨酯弹性体的方法,它涉及自修复高分子功能材料。它是要解决现有的光固化3D打印制备的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的修复效率低以及机械性能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功能单体的化学式结构式为:#imgabs0#其中m为1、2、3或4;R为#imgabs1#它是先用1,4‑苯二硼酸、1,2,4‑丁三醇、水、无水硫酸镁合成中间体,再将其与丙烯酸‑2‑异氰基乙酯反应后得到的。利用光敏功能单体、光敏树脂单体、活性稀释剂及光引发剂混合成浆料后进行3D打印,得到聚氨酯弹性体,其拉伸强度达到了3~8.6MPa,可见光透光率达到85%,在80℃下加热可100%愈合,在室温下也具有自修复功能,可用于3D打印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43088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61236.X
申请日:2024-11-20
IPC: C04B35/10 , C04B35/48 , C04B35/622 , C04B35/638 , B33Y10/00 , B33Y70/10
Abstract: 一种生坯循环使用的陶瓷光固化3D打印浆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3D打印浆料的制备方法。它是要解决现有的3D打印陶瓷方法的因残次品生坯的丢弃而造成成本提高的技术问题。本方法:根据待循环生坯的质量计算出循环生坯中所含的树脂质量和陶瓷粉质量;再计算溶解循环生坯所需的丙烯酸酯单体的质量;并根据此计算出需要再补充的陶瓷粉末的质量;将待循环生坯粉碎后,再将待循环生坯粉末加入到丙烯酸酯单体中溶解,最后加陶瓷粉末、分散剂和光引发剂并球磨均匀,得到生坯循环使用的3D打印浆料。与不加待循环生坯的浆料具备相同的打印完整度,经脱脂和烧结后的陶瓷产品的机械强度和外观质量相同。可用于3D打印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90927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297764.1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建双金属活性位点的非贵金属氧还原反应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结合主客体策略和化学掺杂策略,采用水热反应的方法,通过调控Co、N以及贵金属前聚体的含量,控制形成以Co离子和贵金属离子作为连接节点的三维骨架结构。本发明开创性地提出了双金属位点的协同相互作用,并利用该相互作用提高CoNx中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该方法通过对Co源和贵金属(如Au和Pt)相对含量的调控,并基于ZIF‑8构建的碳氮骨架,水热合成了具有良好性能的Co/M‑N‑C双金属催化剂。在经过对该催化剂进行合理条件下的煅烧工艺后,得到的催化剂材料拥有活性位点丰富,拥有很大比表面积和合理的孔径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4552074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210115.8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室温运行的聚合物基固态可再充电金属‑空气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可室温运行的聚合物基固态可再充电金属‑空气电池,包括正极、负极和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所述正极包括导电碳材料和光催化剂,所述光催化剂原位生长在导电碳材料上。本发明利用金属空气电池的半开放体系的优势,结合复合正极优异的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在保证光辅助降低反应过电位的前提下,利用电极的光热作用实现电极自加热,从而剔除聚合物基固态可再充电金属‑空气电池工作时需要外加的热源。采用光电热协同作用的方式实现聚合物基固态可再充电金属‑空气电池在无外加热源条件下运行,电池组装工艺简单、充放电过电位适中、循环性能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