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合流区交织车辆的通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20535B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1810317854.0

    申请日:2018-04-10

    Abstract: 一种道路合流区交织车辆的通行控制方法,本发明涉及道路合流区交织车辆的通行控制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针对合流区高峰时实行的拉链式交通法规存在的车辆到达合流区之后需要减速瞭望后通过,产生交通延误以及车辆拥挤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步骤一、调查道路合流区主路车辆的合流速度、辅路车辆的合流速度、主路最大限速、辅路最大限速和道路几何条件;步骤二、确定检测器、强制变速区、速度恢复区、奖惩限速区、可变限速装置的位置;步骤三、根据步骤二确定的检测器、强制变速区、速度恢复区、奖惩限速区、可变限速装置的位置,确定合流区交织车辆的通行控制规则。本发明用于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技术领域。

    一种基于潜分类Logit模型的旅游景点吸引力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44747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01464.8

    申请日:2021-05-31

    Inventor: 程绍武 隋孟霖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旅游景点吸引力评估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潜分类Logit模型的旅游景点吸引力评估方法,步骤二:比较不同分类数的赤池信息准则和贝叶斯信息准则,选取以上两种指标均最小的类别数作为最佳分类数n;步骤三:利用最佳分类数n和似然函数,使用最大似然估计算法计算游客属性影响参数和景点属性影响参数;步骤四:将游客属性影响参数和景点属性影响参数代入潜分类Logit模型计算得到游客选择备选景点的条件概率和游客属于某潜在类的概率,对以上概率求积得到游客选择不同景点的概率;根据赤池信息准则和贝叶斯信息准则对游客进行分类,克服了人为分类的随意性;可以反映游客的人口统计学属性对景点吸引力评估的影响。

    一种利用升降减速带的道路合流区交通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17799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810317857.4

    申请日:2018-04-10

    Abstract: 一种利用升降减速带的道路合流区交通控制方法,本发明涉及升降减速带及道路合流区交通控制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合流区交通车流速度慢及秩序混乱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底板、液压装置、平面四杆机构、滑块、减速带主体和导轨;在底板表面的一端设置液压装置,液压装置与平面四杆机构连接;在底板表面的另一端设置导轨,滑块与减速带主体下表面的支撑杆连接,滑块沿着导轨上下运动,减速带主体设置在平面四杆机构的上方;减速带主体的下表面设置滚轮导槽,平面四杆机构上设置滚轮装置,滚轮装置与滚轮导槽配合使用,实现平面四杆机构横向移动从而带动减速带主体在滑块的作用下沿导轨上下移动。本发明用于交通信息工程及其控制领域。

    一种升降减速带及道路合流区交通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17799A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810317857.4

    申请日:2018-04-10

    Abstract: 一种升降减速带及道路合流区交通控制方法,本发明涉及升降减速带及道路合流区交通控制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合流区交通车流速度慢及秩序混乱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底板、液压装置、平面四杆机构、滑块、减速带主体和导轨;在底板表面的一端设置液压装置,液压装置与平面四杆机构连接;在底板表面的另一端设置导轨,滑块与减速带主体下表面的支撑杆连接,滑块沿着导轨上下运动,减速带主体设置在平面四杆机构的上方;减速带主体的下表面设置滚轮导槽,平面四杆机构上设置滚轮装置,滚轮装置与滚轮导槽配合使用,实现平面四杆机构横向移动从而带动减速带主体在滑块的作用下沿导轨上下移动。本发明用于交通信息工程及其控制领域。

    一种道路合流区交织车辆的通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20535A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810317854.0

    申请日:2018-04-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8G1/075 E01C1/02

    Abstract: 一种道路合流区交织车辆的通行控制方法,本发明涉及道路合流区交织车辆的通行控制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目前针对合流区高峰时实行的拉链式交通法规存在的车辆到达合流区之后需要减速瞭望后通过,产生交通延误以及车辆拥挤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步骤一、调查道路合流区主路车辆的合流速度、辅路车辆的合流速度、主路最大限速、辅路最大限速和道路几何条件;步骤二、确定检测器、强制变速区、速度恢复区、奖惩限速区、可变限速装置的位置;步骤三、根据步骤二确定的检测器、强制变速区、速度恢复区、奖惩限速区、可变限速装置的位置,确定合流区交织车辆的通行控制规则。本发明用于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技术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