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土工合成材料的接触角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0009129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502499.4

    申请日:2025-04-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工合成材料测试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复合土工合成材料的接触角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复合土工合成材料,采用光切法测定复合土工合成材料的纹理表面积,利用纹理表面积计算复合土工合成材料的粗糙度因子;计算复合土工合成材料中亲水材料与憎水材料的表面积占比;测定复合土工合成材料中亲水材料与憎水材料的本征接触角;利用Cassie‑Baxter模型和Wenzel模型计算复合土工合成材料的表观接触角;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于杨氏方程的接触角测量方法不适用于复合有纺土工织物接触角的测量的问题,以及目前无法准确测量化学成分多样、表面凹凸不平、孔隙结构复杂的复合材料的接触角的技术问题。

    基于吸湿排水土工织物的边坡排水-加筋复合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75657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549065.6

    申请日:2022-0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吸湿排水土工织物的边坡排水‑加筋复合结构及方法,复合结构包括渗排管、毛细土工织物、植被蒸腾段,渗排管一端锚固于边坡内部,渗排管贯穿融化锋,渗排管另一端伸出坡面;渗排管的上部管壁设有多个渗排孔,渗排管的外壁安装有径向延伸的翼凸端,翼凸端深入边坡土体中;毛细土工织物包裹于渗排管和翼凸端外部,毛细土工织物向外延伸后沿坡面铺设;植被蒸腾段由种植于边坡上的植被与坡面上的毛细土工织物交织形成。本发明具有排水与加筋的双重作用,有效排出边坡土体饱和状态下的自由水和非饱和状态下的毛细水,同时提高了防淤堵性能。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渗-芯吸织物-植物联合治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60436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290755.9

    申请日:2023-0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渗‑芯吸织物‑植物联合治理系统及方法,治理系统包括导电芯吸土工织物、芯吸土工织物、植物,多个导电芯吸土工织物竖向间隔埋设在重金属污染土壤,导电芯吸土工织物与供电系统电性连接,相邻的导电芯吸土工织物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芯吸土工织物横向铺设在导电芯吸土工织物顶部,导电芯吸土工织物和芯吸土工织物中异形截面的芯吸纤维相互接触,形成微米级的孔隙;植物种植在芯吸土工织物上方的浅层地表,将浅层地表的重金属离子吸收、固定在体内。本发明在土工织物的芯吸和引导作用下,在饱和‑非饱和条件下,金属离子可连续迁移至浅层地表,增大了处理深度,提高了修复效率。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渗-芯吸织物-植物联合治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6043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290755.9

    申请日:2023-0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渗‑芯吸织物‑植物联合治理系统及方法,治理系统包括导电芯吸土工织物、芯吸土工织物、植物,多个导电芯吸土工织物竖向间隔埋设在重金属污染土壤,导电芯吸土工织物与供电系统电性连接,相邻的导电芯吸土工织物分别作为阴极和阳极;芯吸土工织物横向铺设在导电芯吸土工织物顶部,导电芯吸土工织物和芯吸土工织物中异形截面的芯吸纤维相互接触,形成微米级的孔隙;植物种植在芯吸土工织物上方的浅层地表,将浅层地表的重金属离子吸收、固定在体内。本发明在土工织物的芯吸和引导作用下,在饱和‑非饱和条件下,金属离子可连续迁移至浅层地表,增大了处理深度,提高了修复效率。

    基于吸湿排水土工织物的边坡排水-加筋复合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75657B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0549065.6

    申请日:2022-0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吸湿排水土工织物的边坡排水‑加筋复合结构及方法,复合结构包括渗排管、毛细土工织物、植被蒸腾段,渗排管一端锚固于边坡内部,渗排管贯穿融化锋,渗排管另一端伸出坡面;渗排管的上部管壁设有多个渗排孔,渗排管的外壁安装有径向延伸的翼凸端,翼凸端深入边坡土体中;毛细土工织物包裹于渗排管和翼凸端外部,毛细土工织物向外延伸后沿坡面铺设;植被蒸腾段由种植于边坡上的植被与坡面上的毛细土工织物交织形成。本发明具有排水与加筋的双重作用,有效排出边坡土体饱和状态下的自由水和非饱和状态下的毛细水,同时提高了防淤堵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