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28997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52440.1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鄂尔多斯市安信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2F9/00 , C02F1/463 , C02F1/467 , C02F1/44 , C02F1/76 , C02F1/04 , C02F1/00 , C02F101/30 , C02F103/10
Abstract: 一种深度处理煤化工反渗透膜滤浓水中有机物的装置和方法,它涉及处理膜滤浓缩液的装置和方法,它是要解决现有的膜滤浓水的处理方法存在的易结垢、能耗高、处理时间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热交换器、高级氧化池、电絮凝耦合电氧化池和沉淀池,过硫酸盐投加系统与高级氧化池连接;同时电絮凝耦合电氧化池和沉淀池设置回流管连接至高级氧化池。通过高级氧化+电絮凝耦合电氧化组合方式,利用热活化和Fe2+离子活化产生硫酸根自由基,并与原有的氯离子反应生成活性氯,将反渗透浓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氧化降解,减少后续蒸发结晶系统的结垢问题,将有机物从结晶盐中彻底分离。本发明可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037256A
公开(公告)日:2007-09-19
申请号:CN200710072100.5
申请日:2007-04-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1/78
Abstract: 负压微泡投加臭氧处理水的方法,涉及一种水处理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臭氧氧化处理水的方法由于溶气效率低和臭氧利用率低,而需要臭氧发生器制臭氧产量大和压力大,反应器有效水深高,空压机负荷大,从而导致耗电量大,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采用负压投加方法配合气泡剪切装置及高效布气装置以超微气泡气水混合液的形式进入反应装置,在反应装置内完成对水中污染物的氧化去除;其中臭氧投加量为0.5~800毫克/升水,臭氧与水接触时间为5~100分钟,水面的高度为0.8~6米,高效布水器按一至三层布置。本发明的方法可显著提高臭氧溶气效率与利用效率,降低反应器高度,降低对臭氧发生器产量和压力的需求,从而降低水处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828671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552438.4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鄂尔多斯市安信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IPC: B01D9/00 , C02F1/52 , C02F1/56 , C02F1/469 , C02F1/16 , C02F1/00 , C02F101/14 , C02F101/10
Abstract: 一种同步脱硅除氟的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及方法,它涉及去除水中硅、氟的沉淀装置及方法,它是要解决现有的除硅方法的除硅效率低、添加药剂多、操作复杂、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装置为中央设置挡板的池体,挡板将池体分为混凝区和沉淀区;在混凝区内设置搅拌器、第一螺旋加热管和第一斜板,在沉淀区内设置第二斜板、过滤装置和第二螺旋加热管;在挡板的下端设置电吸附装置。污水处理方法:将含硅或/和氟的污水通入到混凝区,加入偏铝酸钠和混凝剂,加热搅拌进行混凝沉淀,再通过电吸附装置进行电吸附絮凝沉淀后,进入到沉淀区进行强化沉淀,溢出,完成处理;对硅的去除率达92%~98%,对氟的去除率高于71.43%。可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5504562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283959.1
申请日:2022-10-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水资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臭氧氧化反应器,涉及臭氧氧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反应器体,所述反应器体的下端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下端固定有控制泵体,所述反应器体的内壁下端设置有输出板,所述输出板的上端面固定有混合排出端,且混合排出端的另一端与混合泵体相连接,所述混合排出端的输出端设置有旋转引导机构,所述反应器体的内部中央设置有催化放置仓,所述催化放置仓的内侧设置有催化处理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混合泵体能够对气液进行混合,并由连接管与回流喷射端配合,使得气液进行旋转,使得微气泡分布、数倍环流、传质效率高,同时催化放置仓内侧设置的催化剂颗粒端一与催化剂颗粒端二能够催化臭氧生成大量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
-
公开(公告)号:CN103641273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310652398.2
申请日:2013-12-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给水处理厂深度处理系统及采用深度处理系统的水处理方法,它涉及一种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水处理方法与工艺对氨氮、微量有机物、溶解性有机质、嗅味去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给水处理厂深度处理系统包括混凝池、平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臭氧氧化塔/池、高级氧化单元、清水库,还包括气浮池、与负压膜耦合的上向流流态化生物滤池和超声波强化混凝装置。本发明方法比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增加深度处理工艺的方法节省运行费30-50%,占地面积降低约一倍。超声强化混凝装置可以有效地应对季节性低温低浊水和高藻水,强化沉淀-气浮工艺对类蛋白等溶解性有机质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本发明属于水处理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876395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245665.3
申请日:2015-05-1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9/14 , C02F101/16
Abstract: 一种双级深床上向流复合滤料生物滤池及利用其处理低温高氨氮受污染水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方法处理低温重污染水时对水中的氨氮和有机物降解能力显著下降,无法降解去除水中有机物和氨氮污染物和无法应对污染物浓度突然升高的问题。装置包括第一级上向流生物滤池、第二级上向流生物滤池、充氧单元、复合滤料层、主体滤料层、第一承托层和第二承托层。方法:低温高氨氮受污染水通过进水先后通过进水端、与臭氧接触氧化单元、臭氧催化氧化单元、第一级上向流生物滤池、充氧单元和第二级上向流生物滤池进行处理,得到去除污染物的水通过出水端进行外供。本发明适用于处理低温高氨氮受污染水。
-
公开(公告)号:CN114620872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409982.4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同步去除污染物及消毒的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及方法,它涉及污水深度处理的装置及方法。它是要解决现有的二级出水深度处理方法对有机物深度处理效果差、效率低、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装置包括反应池、分区隔板,磁混凝剂投加系统、亚硫酸盐投加系统、沉淀池、磁混凝剂回收系统、控制系统;分区隔板将反应池分隔为磁混凝反应区和絮凝反应区,磁混凝反应区与磁混凝剂投加系统、亚硫酸盐投加系统连接;絮凝反应区与沉淀池连接;沉淀池的污泥排出口与磁混凝剂回收系统连接。废水通过入反应池中经过光催化氧化、磁混凝、灭菌过程,可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可用于废水深度处理,同时还可用于微污染水源水的净化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3253760B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310213770.X
申请日:2013-05-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3/00
Abstract: 一种与负压膜耦合的上向流流态化生物滤池,它涉及一种生物滤池。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生物滤池对水体中悬浮颗粒物、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及微生物残体的过滤效果差,出水浊度高的技术问题。所述生物滤池包括进水口、布水层、承托层、填料层、防扰斜板、气浮释放器和负压膜组件。水处理工艺如下:将进水通过上向流生物滤池,经上部清水区的负压膜过滤,然后采用虹吸管自然虹吸出水,即完成水处理。本发明方法有效地去除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天然有机物和氨氮等污染物,既减少了生物滤池内生物的流失,又避免了填料等颗粒物对膜的磨损破坏作用,也避免了生物代谢产物和生物细胞对膜的堵塞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641273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652398.2
申请日:2013-12-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给水处理厂深度处理系统及采用深度处理系统的水处理方法,它涉及一种深度处理系统及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水处理方法与工艺对氨氮、微量有机物、溶解性有机质、嗅味去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给水处理厂深度处理系统包括混凝池、平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臭氧氧化塔/池、高级氧化单元、清水库,还包括气浮池、与负压膜耦合的上向流流态化生物滤池和超声波强化混凝装置。本发明方法比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增加深度处理工艺的方法节省运行费30-50%,占地面积降低约一倍。超声强化混凝装置可以有效地应对季节性低温低浊水和高藻水,强化沉淀-气浮工艺对类蛋白等溶解性有机质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本发明属于水处理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489251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406193.7
申请日:2011-12-0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多功能升流式颗粒活性炭吸附床及其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涉及活性炭吸附床及其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吸附床:包括第一吸附单元、第二吸附单元和第三吸附单元。方法:原水在第一吸附单元中与空气混合,然后在第二吸附单元内向下流动,一部分水经隔板下部开孔回到吸附床底部形成循环,另一部分水经隔板进入第三吸附单元,并向上流动通过斜板,进行颗粒活性炭和水分离;颗粒活性炭沉淀至斜板回到第一吸附单元底部继续参与水流循环,上清液经出水堰汇集后,经配水管进入后续常规处理工艺即完成。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集成化,解决了活性炭流失的问题,可与常规工艺进行多级耦合,应用范围广,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高达8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