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错堆叠混凝土模块结构体系及其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1851706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802474.1

    申请日:2024-06-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错堆叠混凝土模块结构体系及其连接节点,连接节点包括结构相同且能够相互插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包括连接板、固定于连接板一侧面上的插接块和插接筒,以及固定于插接筒相邻两侧壁的外壁面上的第一锚固型钢;插接块和插接筒的横截面呈均C形;第一连接件的插接块插接于第二连接件的插接筒后形成第一注浆空间,第二连接件的插接块插接于第一连接件的插接筒后形成第二注浆空间;第一连接件的插接筒和第二连接件的插接筒之间形成缓冲空间;第一锚固型钢用于与模块梁锚固。本申请提供的连接节点,采用C形的插接块和插接筒,能更好地传递模块柱的弯矩,提高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交错堆叠模块化结构体系及其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1842278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71113.3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一种交错堆叠模块化结构体系及其连接节点,交错堆叠模块化结构体系包括横梁、立柱和连接节点,横梁和立柱通过连接节点连接形成单个矩形模块单元,多个矩形模块单元交错堆叠形成多层矩形主体结构;连接节点包括垂直插接的两个连接件,连接件具有至少一C形插接块和至少一C形插接筒,C形插接块可插接于C形插接筒内形成一容纳空间;两个连接件插接时,两个连接件的C形插接筒之间形成缓冲间隙。本发明为了更好的传递立柱的弯矩,将插接块设计为C形,通过C形插接筒,可使得两个连接件的插接结构与立柱的截面完全相对应,从而能达到受拉和受弯与被连接的立柱达到等强,进一步提高模块化结构的抗震性能,从而提高交错堆叠模块化结构的安全性。

    核心筒连接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6172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704258.5

    申请日:2023-12-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核心筒连接结构,运用于建筑领域,其包括核心筒、与核心筒连接的连接件及固定于连接件上的上模块及下模块。所述连接件包括锚固组件、承载板及连接杆组件。所述锚固组件锚固连接于所述核心筒上。所述承载板自所述锚固组件延伸,所述上模块及所述下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相对两侧。所述连接杆组件包括上连接杆及下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穿过所述上模块并与之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杆穿过所述下模块及所述承载板并与之固定连接。如此,本申请中,通过连接杆组件与上模块及下模块的配合及锚固组件与核心筒的配合,即可实现核心筒连接结构的安装连接,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快捷高效。

    一种具有双筒连接构造的交错堆叠钢模块框架

    公开(公告)号:CN118110264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29389.0

    申请日:2024-02-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双筒连接构造的交错堆叠钢模块框架,所述交错堆叠钢模块框架包括多个交错插接的钢模块框架,每个钢模块框架包括:多个钢模块框架梁、钢模块框架柱和连接构造;每个钢模块框架柱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两个连接构造,所述钢模块框架梁和钢模块框架柱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构造连接形成矩形钢模块框架。本发明在连接构造处使用外连接筒和内连接筒的插接形成双筒灌浆方式,旨在解决现有钢模块框架交错堆叠构造的操作空间有限、模块加工精度要求高、交错堆叠施工难度大和钢模块之间连接可靠性不足的问题。

    一种以水回用为核心的有机无机污染重金属生产废水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55768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253129.1

    申请日:2018-0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水回用为核心的有机无机污染重金属生产废水处理方法,所述方法步骤如下:铜、镍废水经过序批式混合反应沉淀池化学沉淀后出水进入中间水箱;含铬废水经过破铬池和序批式混合反应沉淀池后出水进入中间水箱;有机废水和反渗透浓水经过微电解-Fenton反应池、斜板沉淀池、AO-MBR反应器后出水进入中间水箱;四股废水进入砂滤罐,之后出水部分外排,部分出水进入活性炭罐、树脂交换、超滤、反渗透进行深度处理,反渗透出水回用,再次进入微电解-Fenton反应池进行循环。本发明采用“微电解-Fenton-沉淀-AO-MBR”组合工艺对有机无机复合污染电镀工业园区污水进行处理,结合“活性炭罐-树脂交换-超滤-反渗透”,出水可满足电镀漂洗用水水质要求。

    DCO-OFDM可见光通信系统、设备、介质及信号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53513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1412799.7

    申请日:2020-12-04

    Inventor: 蒋宇飞 王琼 朱旭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DCO‑OFDM可见光通信系统、设备、介质及信号处理方法,在发射端,结合DCO‑OFDM调制方式,对可见光信号进行相位旋转处理,并在接收端,在预设角度空间中求解确定最佳相位旋转角度值,再利用该最佳相位旋转角度值在预设的候选信号向量集合中求解确定解调信号向量,从而抑制信道相关性的不利影响,提升系统性能。

    DCO-OFDM可见光通信系统、设备、介质及信号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53513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412799.7

    申请日:2020-12-04

    Inventor: 蒋宇飞 王琼 朱旭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DCO‑OFDM可见光通信系统、设备、介质及信号处理方法,在发射端,结合DCO‑OFDM调制方式,对可见光信号进行相位旋转处理,并在接收端,在预设角度空间中求解确定最佳相位旋转角度值,再利用该最佳相位旋转角度值在预设的候选信号向量集合中求解确定解调信号向量,从而抑制信道相关性的不利影响,提升系统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