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961663A
公开(公告)日:2007-05-16
申请号:CN200610151042.0
申请日:2006-11-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养鱼缸脱氮水处理装置,它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本发明为了解决除去水中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问题。本发明包括滤柱、第一滤网、第二滤网、进水管、出水管,还包括载有好氧反硝化菌的活性炭层、进水阀门、内腔装有有机物的营养瓶和营养瓶出水管;出水管固定在滤柱的底部并与滤柱连通,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分别装在滤柱内的底部和上部,载有好氧反硝化菌的活性炭层设置在滤柱内且位于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之间,进水管安装在滤柱的上方,进水阀门固定安装在进水管上,所述营养瓶出水管的上端与内腔装有有机物的营养瓶的底部连通,营养瓶出水管的下端与滤柱的上端连通。本发明与现有的各种养鱼缸水处理装置联合使用,能够达到很好的水质净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0452966C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610151042.0
申请日:2006-11-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养鱼缸脱氮水处理装置及基于所述装置的水处理方法,它涉及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方法。它能够除去养鱼缸水中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本发明的装置中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分别装在滤柱内的底部和上部,在两个滤网之间是载有好氧反硝化菌的活性炭层,水泵的出水口通过上水管、三通、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分别与滤柱、第二滤柱的上端连通,滤柱和第二滤柱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出水管,进水阀门安装在进水管上,内腔装有有机物的营养瓶的底部通过营养瓶出水管与滤柱的上端连通。采用所述装置对鱼缸内的水进行循环过滤,通过控制进水阀门使流入滤柱的水在所述滤柱中停留20到30分钟。本发明适用于现有各种养鱼缸水处理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063121A
公开(公告)日:2007-10-31
申请号:CN200710072148.6
申请日:2007-04-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12N11/16
Abstract: 以菌丝球作为载体的微生物固定化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菌丝球作为载体的微生物固定化方法。它是为了解决现有的以菌丝球作为载体的微生物固定化方法操作步骤复杂及耗时时间长的问题。以菌丝球作为载体的微生物固定化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一、富集培养;二、制备孢子悬液;三、同时接种,即达到好氧细菌与曲霉菌孢子体同时培养的目的。本发明节省了冲洗、制备细菌悬液和震荡吸附的过程,固定化时间仅在48h左右,不但缩短了时间而且减少了步骤,大大提高了效率。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形成的混合菌丝球内部无论菌丝交联与否,细菌都非常均匀的排列生长在每一根菌丝上,而且单位面积上固定化生长的细菌数量也明显多于吸附法形成的混合菌丝球。
-
公开(公告)号:CN1995376A
公开(公告)日:2007-07-11
申请号:CN200610151179.6
申请日:2006-12-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监控工业有机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工程菌比活性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控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工程菌比活性的方法。为了解决常规指标监测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不能及时准确的反映系统运行中工程菌的净化能力的问题。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一)取活性污泥或附有生物膜的填料置于盛有无菌水和灭菌玻璃珠的三角瓶中,置于振荡器上振荡,将混合悬液离心后弃上清液;(二)洗泥并离心,(三)重复操作步骤(二)3次;(四)污泥培养;(五)测苯胺双加氧酶的比活性。本发明能反映出系统中除污工程菌的比活性和净化潜力,指导废水处理剂或工程菌的投放量,并可以预测系统中工程菌的净化能力的动态变化趋势,检测结果稳定,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利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0558907C
公开(公告)日:2009-11-11
申请号:CN200610151179.6
申请日:2006-12-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监控工业苯胺类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工程菌比活性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控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工程菌比活性的方法。为了解决常规指标监测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不能及时准确的反映系统运行中工程菌的净化能力的问题。通过以下步骤实现:(一)取活性污泥或附有生物膜的填料置于盛有无菌水和灭菌玻璃珠的三角瓶中,置于振荡器上振荡,将混合悬液离心后弃上清液;(二)洗泥并离心,(三)重复操作步骤(二)3次;(四)污泥培养;(五)测苯胺双加氧酶的比活性。本发明能反映出系统中除污工程菌的比活性和净化潜力,指导废水处理剂或工程菌的投放量,并可以预测系统中工程菌的净化能力的动态变化趋势,检测结果稳定,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利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958486A
公开(公告)日:2007-05-09
申请号:CN200610151008.3
申请日:2006-11-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一种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它涉及一种废水深度处理方法。它解决了目前焦化废水处理后出水中COD、总酚和氨氮污染物仍达不到排放标准的问题。焦化废水深度处理按以下步骤进行:(一)经普通处理的焦化废水通入絮凝池投加化学—生物复合絮凝剂;(二)泵入砂滤柱;(三)对经过砂滤的废水进行曝气,之后通入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反应器中停留30~40min,即可出水;步骤(三)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反应器中设置有固定化生物活性炭柱,固定化生物活性炭柱上固定有工程菌。本发明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后水中COD、总酚和氨氮污染物分别降低85%、90%和55%以上,可长期运行,系统不间断运行90~150天效果稳定。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