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制备介孔Fe-MCM-41纳米粒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39886B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110039013.6

    申请日:2011-02-16

    Abstract: 一种快速制备介孔Fe-MCM-41纳米粒子的方法,它涉及制备介孔Fe-MCM-41纳米粒子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Fe-MCM-41的合成方法的生产周期长且颗粒粒径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先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氢氧化钠和铁源依次加入到水中,搅拌溶解后,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再将正硅酸乙酯逐滴滴入到混合溶液中,滴加结束后,在室温条件下搅拌,得到沉淀物,再将沉淀物焙烧,得到介孔Fe-MCM-41纳米粒子。本发明的介孔Fe-MCM-41纳米粒子粒径50~120nm,介孔孔径2~3nm,工艺简单、生产周期15~21h,可用于大分子催化的精细化工和药物合成领域及生物分离或药物缓释等领域。

    一种快速制备介孔Fe-MCM-41纳米粒子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39886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1110039013.6

    申请日:2011-02-16

    Abstract: 一种快速制备介孔Fe-MCM-41纳米粒子的方法,它涉及制备介孔Fe-MCM-41纳米粒子的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Fe-MCM-41的合成方法的生产周期长且颗粒粒径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先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氢氧化钠和铁源依次加入到水中,搅拌溶解后,得到混合溶液,然后再将正硅酸乙酯逐滴滴入到混合溶液中,滴加结束后,在室温条件下搅拌,得到沉淀物,再将沉淀物焙烧,得到介孔Fe-MCM-41纳米粒子。本发明的介孔Fe-MCM-41纳米粒子粒径50~120nm,介孔孔径2~3nm,工艺简单、生产周期15~21h,可用于大分子催化的精细化工和药物合成领域及生物分离或药物缓释等领域。

    结构主动控制中的超磁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092404B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410334679.8

    申请日:2014-07-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主动控制中的超磁致系统,包括超磁致驱动系统和在其驱动下动作的被控结构,驱动系统包括的控制器和驱动器,超磁致系统还包括检测驱动器的输出力并转换为力传感信号的力传感器、检测被控结构产生的位移并转换为位移传感信号的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的输出反馈连接至驱动器,位移传感器的输出分别反馈至控制器和反馈连接至驱动器,超磁致驱动系统还包括对控制器所输出的控制信号在加载时出现的偏差进行补偿的补偿器,补偿器的输入与控制器相连接,补偿器的输出与驱动器相连接。本超磁致系统实现了考虑多个环节复杂交互作用并进行一体整合衔接,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超磁致驱动控制系统的精度,进一步提高控制效果。

    结构主动控制中的超磁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092404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34679.8

    申请日:2014-07-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主动控制中的超磁致系统,包括超磁致驱动系统和在其驱动下动作的被控结构,驱动系统包括的控制器和驱动器,超磁致系统还包括检测驱动器的输出力并转换为力传感信号的力传感器、检测被控结构产生的位移并转换为位移传感信号的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的输出反馈连接至驱动器,位移传感器的输出分别反馈至控制器和反馈连接至驱动器,超磁致驱动系统还包括对控制器所输出的控制信号在加载时出现的偏差进行补偿的补偿器,补偿器的输入与控制器相连接,补偿器的输出与驱动器相连接。本超磁致系统实现了考虑多个环节复杂交互作用并进行一体整合衔接,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超磁致驱动控制系统的精度,进一步提高控制效果。

    多轴隔振支座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63294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791484.6

    申请日:2014-12-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轴隔振支座系统,其包括能够实现沿X轴方向平动、沿Y轴方向平动和绕Z轴转动这三个自由度的上层支座和能够实现沿Z轴方向平动、绕X轴转动和绕Y轴转动这三个自由度的下层支座;上层支座包括其中设置有上层基座的上层基座板、能够沿X轴方向施加作用力而控制上层基座板的X轴方向作动器、能够沿Y轴方向施加作用力而控制上层基座板的Y轴方向作动器;下层支座包括其中设置有下层基座的下层基座板、能够沿Z轴方向施加作用力而控制下层基座板的Z轴方向作动器;上层支座和下层支座之间通过中层固定板相连接。本发明的混合控制的支座系统可有效地对外界干扰进行多方向控制,控制精度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结构主动控制中的超磁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3984274U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20388967.7

    申请日:2014-07-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主动控制中的超磁致系统,包括超磁致驱动系统和在其驱动下动作的被控结构,驱动系统包括的控制器和驱动器,超磁致系统还包括检测驱动器的输出力并转换为力传感信号的力传感器、检测被控结构产生的位移并转换为位移传感信号的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的输出反馈连接至驱动器,位移传感器的输出分别反馈至控制器和反馈连接至驱动器,超磁致驱动系统还包括对控制器所输出的控制信号在加载时出现的偏差进行补偿的补偿器,补偿器的输入与控制器相连接,补偿器的输出与驱动器相连接。本超磁致系统实现了考虑多个环节复杂交互作用并进行一体整合衔接,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超磁致驱动控制系统的精度,进一步提高控制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