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789750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1526968.9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组合式自控温多级相变电暖蓄放热单元的制备及运行方法,本发明涉及组合式自控温多级相变电暖蓄放热单元的制备及运行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复合相变材料电采暖系统蓄放热性能不佳,无法灵活装配的问题。一种组合式自控温多级相变电暖蓄放热单元的制备,所述多级相变电暖蓄放热单元包括内部相变蓄放热层、中间保温覆盖层和外部通电组合层;所述内部相变蓄放热层包括相变蓄放热管壳、PCM加热隔板、正温度系数发热元件、多级相变蓄热材料PCMA、多级相变蓄热材料PCMB、多级相变蓄热材料PCMC;所述中间保温覆盖层包括热惰性保温层、暖风外壳;所述外部通电组合层为磁吸式组盘。本发明用于相变蓄电采暖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77232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49932.5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雨水蒸发和天空辐射的多级新风预冷装置,属于建筑新风节能以及雨水收集利用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建筑中新风预冷装置大多通过热交换芯回收冷量,冷量回收能力有限,导致新风机组制冷能耗高的问题,所述预冷装置包括新风入口组件、弧形封盖组件、新风一级预冷段组件、集风盒、集风管和两个新风二级预冷段组件,新风从装置后部进入新风入口风道,之后进入新风预冷管进行一级预冷,进行一级预冷后的新风后进入集风盒,然后流向左右新风二级预冷段组件内的新风二级通道进行新风二级预冷,进行二级预冷后的新风流入集风管汇合后向建筑供给预冷完毕的新风。本申请主要通过利用自然冷源用于对建筑新风机组提供具有一定冷量新风的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1625525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010453726.6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6/2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境数据修复/填充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基于ORIGIN软件,绘制不同属性的室内外环境数据的箱形图;根据箱形图确定异常数据组;采用忽略元组法,将异常数据组中的连续异常或缺失的多属性数据删除,得到处理后的异常数据组;采用距离加权的KNN算法,对连续异常或缺失的单一属性数据进行修复或填充;对处理后的异常数据组进行分段;采用改进的指数加权滑动平均模型,对分段后的异常数据组中的非连续异常或缺失的数据进行修复或填充;整合修复或填充好的数据。本发明能够系统性、分门别类地解决大数据平台中室内、外环境监测数据中不同情况的数据缺失、数据异常等问题,对提高数据质量、保障数据挖掘质量及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3280389B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110608726.3
申请日:2021-06-0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基于建筑蓄热特性的柔性智慧供热系统,包含尖峰热源站、换热站、站内调节阀、二次网供水管、二次网回水管、热用户和二次网循环泵;热用户分为自主调控建筑用户和集中调控建筑用户;分别与尖峰热源站与换热站相连的二次网回水管上安装有二次网循环泵,自主调控建筑用户和集中调控建筑用户分别与换热站相连的二次网管路上对应设置有用于调控建筑用户与二次网的水力解耦的自主调控建筑热力系统和集中调控建筑热力系统。本发明需求侧用户调控减少了热网中的过热损失,无自主调控需求的用户具备了更灵活的蓄热调度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8334994B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申请号:CN201810230820.8
申请日:2018-03-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供热管网流量及压力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法,涉及集中供热系统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缺少一种对供热管网流量、压力监测点合理布置的方法的问题。根据供热管网各管段阻力特性系数S对管段流量和节点压力的影响,获得阻力特性系数对管段流量的影响度矩阵XG和阻力特性系数对节点压力的影响度矩阵XP;根据矩阵XG和XP分别获得阻力特性系数相对变化对管段流量相对影响度矩阵YG和阻力特性系数相对变化对节点压力相对影响度矩阵YP;通过加权熵k均值聚类算法对相对影响度矩阵YG和YP进行聚类分析而分别获得k个聚类簇;在每一个聚类簇中,将与簇中心距离最近的数据对象所对应的管段或节点作为布置监测点的最佳位置。用于布置监测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692312B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210202687.8
申请日:2012-06-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M9/06
Abstract: 一种大气边界层风洞的准三维自动测量系统,它涉及一种准三维自动测量系统。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大型风洞移动控制设备种类较少,结构复杂,且自动设备多由国外进口,成本高昂,不便于推广应用,而自有设备多为手动控制,无法实现测速杆连续多点测量和自动移动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前后移动装置和上下移动装置,上下移动装置设置在前后移动装置内,第一前后移动机构和第二前后移动并列设置在前后移动支架两侧,上下移动支架设置在前后移动支架内,第一上下移动机构和第二上下移动机构并列设置在上下移动支架的两侧。支持框架长度调节件和测量杆支持机构长度调节件在一定范围内长度可调,并可进行一定程度的调平。本发明适用于风洞的自动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1701739A
公开(公告)日:2010-05-05
申请号:CN200910209259.6
申请日:2009-10-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江苏知民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Abstract: 具有除霜与旁通送风功能的空气与空气能量回收通风装置,它涉及一种空气与空气能量回收通风装置。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空气与空气能量回收通风装置在过渡季节中对于运用室外新风的冷量消除室内负荷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利用的问题。空气与空气能量回收通风装置还包括旁通送风风阀,第五风道口与旁通送风风道相通,隔板的一端设置在机壳的内侧壁上,隔板的另一端设置在换热器框架上,第二挡板设置在第五风道通口处且通过第二合页与换热器框架铰接,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二挡板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块铰接,第二滑块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第二电机固装在隔板的底端面上,电源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第二电机连接。本发明用于回收室内热量、冷量。
-
公开(公告)号:CN100557324C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510009773.7
申请日:2005-02-28
Applicant: 黑龙江省电信电源维护中心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24F7/0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通信机房的空气冷却换热装置。通信机房用空气换热装置,铝箔材质的换热芯体(8)中开有若干条纵向风道(8-1)和若干条横向风道(8-2),送风管(5)的一端穿入壳体(10)并与(8-1)的一端连通,回风管(6)的一端穿入(10)并与(8-1)的另一端连通,冷却风进管(7)的一端穿入(10)中并与(8-2)的一端连通,冷却风出管(9)的一端穿入(10)中并与(8-2)的另一端连通,一号风机(3)设置在(6)的管路中,二号风机(4)设置在(9)的管路中,(5)的另一端和(6)的另一端分别连通在机房(1)内,(7)的另一端和(9)的另一端分别与(1)外相连通。本发明中没有使用压缩机等设备,因此成本低,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互相隔绝,避免了室外空气中的尘埃对机房内空气洁净度的影响,不存在新风过滤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326595C
公开(公告)日:2007-07-18
申请号:CN200510010438.9
申请日:2005-10-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01D53/8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室内装修有害气体烘焙排风及生物法处理一体化方法。用红外表面加热装置将室内建材表面温度加热到30℃-40℃,在室内设置由位于下部的营养液水箱、位于营养液水箱上方的处理塔、填充在处理塔中的载有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属和短杆菌属的生物膜、位于处理塔上方的雾化喷嘴、连接于营养液水箱和雾化喷嘴之间的循环管道以及设置于循环管道上的循环泵组成的生物滤池,室内空气用抽气泵吸入处理塔的下方,穿过处理塔中的生物膜后从处理塔上方排入室内,营养液在循环泵的作用下在雾化喷嘴与营养液水箱之间循环。本发明的处理效果好,处理时间短。并且生物处理技术属绿色环保技术,将有毒有害气体转化为CO2、H2O以及自身的细胞基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768910A
公开(公告)日:2006-05-10
申请号:CN200510010448.2
申请日:2005-10-2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01D53/8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5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室内有害气体生物化处理装置,其特征是:组成包括位于下部的营养液水箱、位于营养液水箱上方的处理塔、填充在处理塔中的载有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属和短杆菌属的生物膜、位于处理塔上方的雾化喷嘴、连接于营养液水箱和雾化喷嘴之间的循环管道、设置于循环管道上的循环泵以及出口与处理塔的下部相连的抽气泵。本发明的装置结合了生物处理自身特点,于传统处理方法相比,处理时间短,处理效果明显。本发明的专用处理装置结构紧凑合理、操作简便、营养液可循环利用,并且生物处理技术属绿色环保技术,将有毒有害气体转化为CO2、H2O以及自身的细胞基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性能已通过初步测试,证明效果符合预期设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