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增强光吸收的黑色素/Ce6光动力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98392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711295822.7

    申请日:2017-12-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增强光吸收的黑色素/Ce6光动力纳米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黑色素/Ce6光动力纳米药物包括作为载体的黑色素纳米颗粒和负载在所述黑色素纳米颗粒上的Ce6分子,其中,黑色素纳米颗粒和Ce6分子的质量比为1:0.01~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合成的增强热吸收的黑色素/Ce6光动力纳米药物,可避免Ce6体内停留时间短、病变部位富集少、皮肤光毒性强等缺点,有望尾静脉注射后,在肿瘤部位富集,对局部肿瘤进行特异性光动力治疗等。

    一种仿自噬的免疫细胞负载抗肿瘤治疗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15133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588367.8

    申请日:2018-06-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自噬的免疫细胞负载抗肿瘤治疗剂的制备方法,以抗肿瘤治疗剂、细胞膜以及免疫细胞为原料,提取免疫细胞膜包封抗肿瘤治疗剂,形成带有凋亡基团的纳米颗粒后,与免疫细胞共培养,免疫细胞吞噬纳米颗粒,使抗肿瘤治疗剂间接包封进入免疫细胞,制备得到仿自噬的免疫细胞负载抗肿瘤治疗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利用带有凋亡基团的细胞膜包封抗肿瘤治疗剂,提高免疫细胞对抗肿瘤治疗剂的吞噬量,制备出满足各种不同需要的细胞载体,避免了传统负载方法带来的治疗剂无规律释放以及吞噬量低的问题,同时减少了药物对细胞载体的毒性。

    一种易代谢的金纳米球/鸡卵清蛋白复合纳米光声探针及其制备

    公开(公告)号:CN107137060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242828.1

    申请日:2017-04-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易代谢的金纳米球/鸡卵清蛋白复合纳米光声探针及其制备,所述的复合纳米光声探针由十二氨修饰的金纳米球,和包裹所述金纳米球的鸡卵清蛋白分子复合而成,其中,金纳米球和鸡卵清蛋白分子的质量比为0.1~10: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复合纳米光声探针在600‑950nm脉冲光波辐照下,具有光声效应,由于肿瘤微环境中谷胱甘肽的含量较高,该金纳米球/鸡卵清蛋白复合纳米光声探针可在肿瘤组织中被还原,释放金纳米球,而5nm级别的小尺寸金纳米球可在体内循环中通过肾脏代谢,避免在生物组织中积聚以及造成损伤等。

    一种双敏感可崩解式纳米囊泡药物载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51561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310180236.3

    申请日:2013-05-1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敏感可崩解式纳米囊泡药物载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载体制剂为具有疏水双分子膜及亲水内腔的中空的纳米球体状囊泡;疏水双分子膜负载疏水药物,亲水内腔负载亲水药物;该载体制剂由双敏感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利用溶剂交换法通过疏水作用自组装形成,其中,双敏感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由还原敏感的二硫键及pH敏感的碳氮双键桥连亲水性聚乙二醇和疏水性苄氧羰基保护的聚赖氨酸而成;载体制剂可有效利用肿瘤细胞中的还原环境及酸性环境使得载体制剂崩解释放药物实现靶向释药,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化疗中的耐药性。

    诊疗一体化牛血清蛋白抗癌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51811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20245.0

    申请日:2014-01-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诊疗一体化牛血清蛋白抗癌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该粒子包括牛血清蛋白、稀土金属离子与抗癌活性药物,稀土金属离子与牛血清蛋白通过配位作用形成具有造影功能的纳米粒子,抗癌活性药物固定在纳米粒子上,并连接到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稀土金属离子配位点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选用具有一定浓度的牛血清蛋白溶液和稀土金属离子溶液,通过配位作用形成复合粒子。其中,通过改变两种溶液的浓度,可以调控复合粒子的结构与形态,改善粒子的性能。另外,在体系中的配位点上引入了具有MRI效应的元素(稀土金属离子)。与传统纳米粒子相比,本发明具有调控方式灵活易控,重复性强,所得到的纳米粒子性能优越等优点。

    对氨基酸敏感的超分子聚合物胶束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399369B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010281371.3

    申请日:2010-09-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对氨基酸敏感的超分子聚合物胶束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以环糊精和疏水性生物可降解的刚性高分子接枝的聚己内酯为原料,通过主-客及亲-疏水相互作用自组装形成超分子聚合物胶束药物载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由于环糊精与含苯环的氨基酸小分子之间的主客复合作用较其与聚己内酯之间复合作用力强,利用此差异,在氨基酸触发下,该载药超分子聚合物胶束可以迅速解离,释放出所负载的药物,从而实现药物在肿瘤部位的快速释放,该方法所用原料生物相容性良好,所需反应条件温和,所用触发控释的分子为氨基酸类小分子,隶属人体必需氨基酸,可口服,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此种控释机制的敏感药物载体有望进一步开发使之用于临床。

    细胞膜动态功能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41775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1810553009.3

    申请日:2018-05-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细胞膜动态功能化的方法,反应活性高的二硫化物质,在生理环境下,与细胞膜表面巯基发生交换反应,对细胞膜进行动态功能化,获得细胞膜被材料工程化的细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对细胞膜进行功能化过程适用于不同细胞类型,整个过程具有很高细胞相容性,且所使用的反应活性高的二硫化物质在一段时间后可以自行降解,有效避免对细胞功能的长期影响。该技术可暂时调控细胞的功能如增殖,周期,内吞效率,在细胞命运及功能调控上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一种超强光声效应的金纳米球/黑色素复合纳米光声探针及其制备

    公开(公告)号:CN107084925B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710242814.X

    申请日:2017-04-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强光声效应的金纳米球/黑色素复合纳米光声探针及其制备,所述的金纳米球/黑色素复合纳米光声探针由十二氨修饰的金纳米球,以及包裹所述十二氨修饰的金纳米球的黑色素纳米颗粒复合而成,其中,十二氨修饰的金纳米球和黑色素纳米颗粒的质量比为0.1~10: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复合纳米光声探针可在体内有一定循环时间,完成光声成像后可在病灶部位分解,解离的小尺寸金纳米球可通过肾脏代谢,避免在生物组织中积聚以及造成损伤。

    一种增强药物靶向递送的载体及其获得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671237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552574.8

    申请日:2018-05-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47/46 A61K45/00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药物靶向递送的载体及其获得方法与应用,增强药物靶向递送的载体为取自经预免疫接种的同源异体的白细胞,所述增强药物靶向递送的载体的获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预免疫制剂,对同源异体进行预免疫接种1~3次;(2)分离提取同源异体体内的白细胞;(3)分离白细胞中目标细胞,即为增强药物靶向递送的载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为增强肿瘤靶向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不仅可为解决肿瘤靶向瓶颈提供一种有潜力的细胞载体平台,还能更进一步在此基础上探索免疫细胞平台在抗肿瘤靶向治疗、靶向机制等方面的潜在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