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5754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12367.5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10 , G06F111/10
Abstract: 基于堆积特性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形态优化方法,利用多球模型构建圆柱状颗粒燃料,利用具有模拟散状颗粒体系行为特征或运动过程功能的软件实现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随机堆积过程的模拟,通过改变物性参数和形态参数,拟合出堆积空隙率关于形态参数的表达式,从而结合颗粒密度和堆积密度给出形态参数的推荐取值范围。本发明对生物质成型燃料进行形态设计,综合考虑了生物质燃料堆积密度、堆积空隙率等因素,有助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合理高效利用,为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打下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2819916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011598115.7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一种工人在车间移动停留时间概率峰谷图的绘制方法,运用行人航迹推算算法PDR,对典型工业环境中工人移动的平面线轨迹进行现场动态识别,进而根据时间和平面轨迹同步识别数据,计算轨迹线上工人停留时间的概率分布,最终基于轨迹线的平面重叠性及概率叠加性,绘制工人移动平面域内的概率峰谷图。本发明可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移动行为的稳定性、周期性等特点反馈到概率峰谷图中,通过工人移动轨迹的参数化并图像化,使统计工人移动停留时间的峰谷值概率及其移动边界在实施上简洁易行,解决了工位送风所对应的人员移动区域模糊、不确定的问题,可为实际工程中工位送风气流主要覆盖范围的确定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2633090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440546.0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一种机器人视觉的集中风系统内部霉菌与积尘辨识方法,通过搭载高清摄像机的可移动式管道机器人实现对通风系统内部全景视频流的采集,结合多种算法对包含霉菌及积尘的图帧进行光照度还原、噪声剔除及图像增强,通过深度神经网络的构建实现霉菌与积尘图像特征的辨识。应用方面可根据定期巡检的视频采样数据,引入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揭示风管道内部何处易产生积尘与霉菌为通风系统定期、定向清洗提供依据。本发明方法针对目前集中风系统中的霉菌与积尘的检测主要依赖生物学采样培养的方法其耗时较长且只能针对通风系统的某些部件进行分析的缺陷,可大幅提升上述物质的检出效率,为集中通风系统内部环境可视化诊断及定量化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1013318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297187.5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活性炭静活性的VOC常温冷凝处理系统及方法,涉及工业排放VOCs处理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VOCs预处理系统、脱附冷凝系统、辅助吸附床C、吸附床A和吸附床B;吸附床A和B通过吸附进气阀门与吸附风机相连;吸附风机连接有VOCs预处理系统;吸附床A和B通过吸附出气阀门与大气相连;吸附床A和B之间通过串联阀门Ab和Ba串行闭合连接;吸附床A、吸附床B和辅助吸附床C两端分别通过脱附冷凝阀门与脱附冷凝系统两端相连。采用本发明系统的处理方法充分利用了活性炭的静活性,降低活性炭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并且回收的有机溶剂纯度较高,回收效率高;采用“2+1”模式使得控制策略更加简单,运行更加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9000269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810597000.2
申请日:2018-06-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OCs热氧化处理的综合余热回用系统及回用方法。系统包括:蓄热式焚烧炉、分流器、吸收式制冷机、吸附床、循环风机和补风机。方法包括:将燃烧室产生的烟气的一部分输送至吸收式制冷机,另一部分输送至吸附床,将吸附床排出的脱附气体再输送至燃烧室内燃烧,将产生的二次烟气的一部分输送至吸收式制冷机,另一部分输送至吸附床,将吸附床排出的二次脱附气体再输送至燃烧室内燃烧。中间伴随着补风过程。本发明的废热回收为梯次取热,包括蓄热室蓄热、吸收式制冷机取热、生活热水加热和脱附热气源,根据不同余热利用方式的气体温度需求,最大限度的利用废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7004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843549.2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F24F7/007 , F24F11/64 , F24F11/79 , F24F120/12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面向移动工人的送风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应用于工业送风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通过视觉追踪方式实时获取工人位置;将稳定涡流产生装置的送风口对准工人位置;基于多热扰条件下稳定涡流生成方程,控制稳定涡流产生装置生成携带新风气流的稳定涡流并向工人位置发射,以便为工人送风。以此方式,可以利用视觉追踪方式实时辨识工人位置,同时将工人位置与工位送风口的转动关联,使工位送风口始终对准工人,利用稳定涡流效应的长距离送风特性,将稳定涡流中的新风气流准确输送到工人呼吸区附近,进而提高送风有效性,降低工人呼吸暴露浓度,大大改善工人作业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2191477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0898671.X
申请日:2020-08-3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B05D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烘干室出口烟气溢出抑制系统,包括:烘干室出口的延长段、热风循环系统、喷淋系统和温控装置,延长段具有中空腔体,所述喷淋系统设置于中空腔体的顶部,热风循环系统用于回收延长段的高温烟气以防烟气溢出,所述温控装置的探头安装在所述排风罩口下方以实时检测排风罩下方的烟气温度,所述温控装置依据检测的烟气温度控制所述喷淋系统启闭。本发明通过设置循环回风系统,将溢出的高温烟气收回,使烘干室与延长段形成一个闭式气流循环,而不会溢出到车间;通过安装温控装置和喷淋系统,以应对烘干室骤然升温引起的烟气溢出,而此时热风循环系统回风量不足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8815988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579321.X
申请日:2018-06-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油烟排放特性的间歇式低浓度VOCs吸附浓缩系统以及吸附浓缩方法,系统包括吸附风机、高效过滤器、一个以上冷却式吸附床、冷风风机和脱附风机,方法包括:抽吸油烟并过滤掉其中颗粒物,在冷却式吸附床吸附VOCs的同时冷却以提高其吸附容量,在吸附完成后加热以使VOCs解吸,从而得到高浓度、高温度、低风量的气体。本发明采用高效过滤器消除了颗粒物对冷却式吸附床的吸附能力的不良影响,采用疏水性分子筛降低了水分对VOCs的吸附竞争性,同时采用冷风风机提高了冷却式吸附床的吸附容量,能够得到高浓度、高温度、低风量的富含VOCs气体,大幅地提高了油烟中VOCs的清除效率,提高后续VOCs热氧化的燃烧效率,降低燃烧的成本与运行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357547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111612367.5
申请日:2021-12-2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30/10 , G06F111/10
Abstract: 基于堆积特性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形态优化方法,利用多球模型构建圆柱状颗粒燃料,利用具有模拟散状颗粒体系行为特征或运动过程功能的软件实现生物质成型颗粒燃料随机堆积过程的模拟,通过改变物性参数和形态参数,拟合出堆积空隙率关于形态参数的表达式,从而结合颗粒密度和堆积密度给出形态参数的推荐取值范围。本发明对生物质成型燃料进行形态设计,综合考虑了生物质燃料堆积密度、堆积空隙率等因素,有助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合理高效利用,为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打下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2819916B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011598115.7
申请日:2020-12-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一种工人在车间移动停留时间概率峰谷图的绘制方法,运用行人航迹推算算法PDR,对典型工业环境中工人移动的平面线轨迹进行现场动态识别,进而根据时间和平面轨迹同步识别数据,计算轨迹线上工人停留时间的概率分布,最终基于轨迹线的平面重叠性及概率叠加性,绘制工人移动平面域内的概率峰谷图。本发明可将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移动行为的稳定性、周期性等特点反馈到概率峰谷图中,通过工人移动轨迹的参数化并图像化,使统计工人移动停留时间的峰谷值概率及其移动边界在实施上简洁易行,解决了工位送风所对应的人员移动区域模糊、不确定的问题,可为实际工程中工位送风气流主要覆盖范围的确定提供支撑。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