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1635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276985.6
申请日:2023-09-28
IPC分类号: G01B7/1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应变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应变传感器包括:基底,用于连接在一表面上;功能层,连接于所述基底,所述功能层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设有缝结构,且在所述缝结构的至少一侧设有多个分散结构;当所述功能层受力时,所述分散结构分散集中于所述缝结构的应力。通过功能层上设置缝结构,并在缝结构周侧设置多个分散结构,在基底连接于表面后,功能层受力集中于缝结构周侧,缝结构能够将微小形变产生的应力进行集中放大,以保证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并通过多个分散结构分散集中于缝结构周侧的应力,从而提高应变传感器的耐久度和延展性,增大了柔性应变传感器的量程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5128543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210587535.8
申请日:2022-05-25
申请人: 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 , 苏州大学
IPC分类号: G01S5/1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蝎子缝的仿生定位传感器、系统及仿真方法,所述仿生定位传感器用于光线小于等于15lux的环境或物体内部空间;所述仿生定位传感器包括:非尖角结构的基底和PVDF压电薄膜;所述基底上布置有蝎子缝结构和至少一段压电薄膜沟槽;所述压电薄膜沟槽包围所述蝎子缝结构中各蝎子缝的缝尖端区域;所述PVDF压电薄膜固定在所述压电薄膜沟槽中,并设有接地电极、电平检测端口,模拟电压信号输出端。所述系统包括一个以上的仿生定位传感器、数模转换组件、信号传输组件和处理组件。所述仿生定位传感器及系统能够在光线昏暗或物体内部的条件下提高传感精度、扩大传感范围、缩小感应误差,还降低了对硬件的要求,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20069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689573.4
申请日:2022-06-16
申请人: 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
IPC分类号: G01H11/06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水黾类鼓结构仿生四足定位振动感知系统,包括振动信号采集装置和振动信号处理装置;振动信号采集装置包括部署于平面上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依次沿预设圆周均匀分布,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均为仿水黾类鼓结构的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第三传感器和第四传感器均与振动信号处理装置电连接。对振动信号的检测精度高、检测灵敏度高、感知范围广。此外,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上述振动感知定位系统的振动感知定位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128543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587535.8
申请日:2022-05-25
申请人: 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 , 苏州大学
IPC分类号: G01S5/18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蝎子缝的仿生定位传感器、系统及仿真方法,所述仿生定位传感器用于光线小于等于15lux的环境或物体内部空间;所述仿生定位传感器包括:非尖角结构的基底和PVDF压电薄膜;所述基底上布置有蝎子缝结构和至少一段压电薄膜沟槽;所述压电薄膜沟槽包围所述蝎子缝结构中各蝎子缝的缝尖端区域;所述PVDF压电薄膜固定在所述压电薄膜沟槽中,并设有接地电极、电平检测端口,模拟电压信号输出端。所述系统包括一个以上的仿生定位传感器、数模转换组件、信号传输组件和处理组件。所述仿生定位传感器及系统能够在光线昏暗或物体内部的条件下提高传感精度、扩大传感范围、缩小感应误差,还降低了对硬件的要求,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16507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692726.0
申请日:2022-06-17
申请人: 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振多频识别跨介质仿生悬臂梁传感器、制备方法及系统,其中,传感器包括:悬臂梁、多频感测层以及接线端;多频感测层设于悬臂梁的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多频感测层上设有若干用于匹配不同振型的电极通道,每一电极通道均包括呈个阵列分布的若干电极;每一电极通道均与接线端电性连接,并将所采集的检测信号传输至接线端;其中,悬梁臂的一端为自由端,另一端为与接线端连接的固定端。本发明基于水黾足部尖端的感觉毛感知水波纹振动信号的感知机理设计该传感器,本发明通过基于预先设置的多种共振振型布置每一电极位置,使得本发明在跨介质振动感知等环境下能够较为高效精准的获取并识别多种振动频率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4479279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99592.9
申请日:2022-03-02
申请人: 吉林大学
发明人: 张俊秋 , 辛青青 , 韩志武 , 侯涛 , 韩奇钢 , 李因武 , 牛士超 , 李博 , 穆正知 , 孙涛 , 陈豫 , 秦晓静 , 赵厚琦 , 刘莉莉 , 葛俊洋 , 李浩然 , 高骥琪 , 伊韶静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树根结构智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仿树根结构智能复合材料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固定在支撑组件上的多个树根状压电纤维束以及填充在支撑组件之间,将压电纤维束包裹在内的固化填充材料。树根状压电纤维束包括主支和旋转绕置在主支上的多个分支,主支的两端以及多个分支固定在支撑组件上。主支以及分支包括丝状压电材料、导电材料以及包裹在外侧的纤维丝。本发明借鉴了树根和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将多个分支与主支纠缠在一起形成树根状的压电纤维束,使得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应力分散功能。并将纤维丝包裹在丝状压电材料的外侧,使纤维丝和压电材料相互协同,实现自动监测压力和损伤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514800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10442694.4
申请日:2021-04-23
申请人: 吉林大学
IPC分类号: G01S5/22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仿水黾振动感知定位系统,包括部署于平面上的第一前足传感器、第二前足传感器、第一中足传感器、第二中足传感器、第一后足传感器和第二后足传感器;其中,第一中足传感器、第二中足传感器、第一后足传感器和第二后足传感器依次沿预设圆周均匀分布,第一前足传感器、第二前足传感器分布于第一中足传感器和第二中足传感器的对称轴的两侧,第一前足传感器和第二前足传感器相互靠近,第一前足传感器和第二前足传感器位于第一中足传感器与预设圆周的圆心之间且靠近预设圆周的圆心;上述传感器均与振动信号处理装置电连接。有效减少了传统传感器阵列中的非必要传感器。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仿水黾振动感知定位系统进行感知定位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2682252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1520200.1
申请日:2020-12-21
申请人: 吉林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杆体结构及其仿生无桨叶摩擦风力发电装置,包括位于上方的振动部和设于振动部下端的摩擦部。振动部包括位于上方的振动体和固定连接于振动体下端的类蛊毛毛杆。类蛊毛毛杆为具有高纵深比的杆状结构,高纵深比为8.3‑17.5。摩擦部套设于类蛊毛毛杆的下部,摩擦部包括具有不同得失电子能力的摩擦内壳和摩擦外壳。摩擦外壳固定连接于类蛊毛毛杆的下部,摩擦内壳固定连接于类蛊毛毛杆并位于摩擦外壳的内部,当振动部发生振动时,摩擦内壳和摩擦外壳之间摩擦发电。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对低风速/超低风速敏感,能够利用低风速/超低风速的风能发电,提高了对低风速/超低风速的风能的利用率;其次,本发明取消了桨叶的设置,缩小了装置的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12682252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520200.1
申请日:2020-12-21
申请人: 吉林大学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杆体结构及其仿生无桨叶摩擦风力发电装置,包括位于上方的振动部和设于振动部下端的摩擦部。振动部包括位于上方的振动体和固定连接于振动体下端的类蛊毛毛杆。类蛊毛毛杆为具有高纵深比的杆状结构,高纵深比为8.3‑17.5。摩擦部套设于类蛊毛毛杆的下部,摩擦部包括具有不同得失电子能力的摩擦内壳和摩擦外壳。摩擦外壳固定连接于类蛊毛毛杆的下部,摩擦内壳固定连接于类蛊毛毛杆并位于摩擦外壳的内部,当振动部发生振动时,摩擦内壳和摩擦外壳之间摩擦发电。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对低风速/超低风速敏感,能够利用低风速/超低风速的风能发电,提高了对低风速/超低风速的风能的利用率;其次,本发明取消了桨叶的设置,缩小了装置的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114479279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199592.9
申请日:2022-03-02
申请人: 吉林大学
发明人: 张俊秋 , 辛青青 , 韩志武 , 侯涛 , 韩奇钢 , 李因武 , 牛士超 , 李博 , 穆正知 , 孙涛 , 陈豫 , 秦晓静 , 赵厚琦 , 刘莉莉 , 葛俊洋 , 李浩然 , 高骥琪 , 伊韶静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树根结构智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仿树根结构智能复合材料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固定在支撑组件上的多个树根状压电纤维束以及填充在支撑组件之间,将压电纤维束包裹在内的固化填充材料。树根状压电纤维束包括主支和旋转绕置在主支上的多个分支,主支的两端以及多个分支固定在支撑组件上。主支以及分支包括丝状压电材料、导电材料以及包裹在外侧的纤维丝。本发明借鉴了树根和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将多个分支与主支纠缠在一起形成树根状的压电纤维束,使得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应力分散功能。并将纤维丝包裹在丝状压电材料的外侧,使纤维丝和压电材料相互协同,实现自动监测压力和损伤的功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