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识别乘员与驾驶员的智能手环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03444A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810616652.6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用于识别乘员与驾驶员的智能手环及方法,属于智能穿戴设备领域,该智能手环包括手环带、手环壳体及控制电路板,手环壳体上设置有手环带,手环壳体内部嵌装有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上布设有电源模块、传感器模块、位置跟踪模块、显示触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震动模块、存储模块及微处理器,本发明通过手环位置跟踪模块判断使用者是否乘坐在载具上,通过传感器判断使用者是否有疑似转动方向盘的动作。并向移动终端推送若干次消息,询问使用者是否判断正确。在经过若干次数据收集后,运用BP神经网络进行自学习,实现对使用者行车状态的精确识别,为以后用手环识别疲劳状态提供理论支撑。

    一种基于应激反应能力的汽车驾驶员疲劳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30835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1124041.1

    申请日:2017-11-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应激反应能力的汽车驾驶员疲劳识别方法,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该方法如下:采集驾驶员在整个模拟驾驶过程中的反应时间和执行时间的数据;获取不同状态下的概率密度函数,清醒状态下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执行时间均服从正态分布,疲劳状态下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执行时间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对两种不同分布的样本进行数据变换使得衡量标准一致;建立变换后的反应时间和执行时间的二元联合分布,得出反应时间与执行时间以及两种疲劳状态的先验概率,再得出已知疲劳状态下反应时间和执行时间的后验概率;利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和逻辑斯特算法对驾驶员疲劳进行识别。本发明能够排除因个体差异以及驾驶员分神对疲劳判断准确性的影响。

    道路交通环境的量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82870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010674190.0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道路交通技术领域,具体为道路交通环境的量化方法,其包括:根据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确定影响驾驶员驾驶车辆的周围车辆。获取影响驾驶员驾驶车辆的车辆速度和位置,来计算两者间的相对速度和距离。该道路交通环境的量化方法,通过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确定对驾驶员驾驶车辆产生影响的其他车辆,根据相对速度和距离确定其他车辆的影响标准,根据位置、数量、速度和面积参数得到道路交通环境的复杂度,根据距离确定其他车辆的影响标准中考虑了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道路摩擦系数,体现了驾驶员个体特性和道路特性,为道路交通环境的量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用于识别乘员与驾驶员的智能手环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03444B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810616652.6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用于识别乘员与驾驶员的智能手环及方法,属于智能穿戴设备领域,该智能手环包括手环带、手环壳体及控制电路板,手环壳体上设置有手环带,手环壳体内部嵌装有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上布设有电源模块、传感器模块、位置跟踪模块、显示触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震动模块、存储模块及微处理器,本发明通过手环位置跟踪模块判断使用者是否乘坐在载具上,通过传感器判断使用者是否有疑似转动方向盘的动作。并向移动终端推送若干次消息,询问使用者是否判断正确。在经过若干次数据收集后,运用BP神经网络进行自学习,实现对使用者行车状态的精确识别,为以后用手环识别疲劳状态提供理论支撑。

    一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热工质的干热岩实验室模拟系统及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94117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1911186397.7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张延军 张朋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热工质的干热岩实验室模拟系统及模拟方法,模拟系统,由数据采集系统、高压注入系统、岩心夹持器、围压系统、恒温箱以及温度传感器构成,其中,环形加热器,可以使试样均匀加热,减小误差;围压系统可以不受岩样形状,大小的控制,均匀的施压;温度探头横置于岩样裂隙中,可直接测出二氧化碳在裂隙内部传导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趋势;高压注入系统由两个高压注入泵并联,可在长时间实验时交替注入二氧化碳,避免因更换泵故障导致实验中断。本发明实现了实验室内模拟地下深层干热岩的对流换热过程,得出与原位场地相匹配的实验数据,并分析得出不同裂隙粗糙程度对传热效率的影响,从而能够指导实际工程。

    道路交通环境的量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82870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674190.0

    申请日:2020-07-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道路交通技术领域,具体为道路交通环境的量化方法,其包括:根据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确定可能影响驾驶员驾驶车辆的周围车辆。获取可能影响驾驶员驾驶车辆的车辆速度和位置,来计算两者间的相对速度和距离。该道路交通环境的量化方法,通过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确定可能对驾驶员驾驶车辆产生影响的其他车辆,根据相对速度和距离确定其他车辆的影响标准,根据位置、数量、速度和面积参数得到道路交通环境的复杂度,根据距离确定其他车辆的影响标准中考虑了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道路摩擦系数,体现了驾驶员个体特性和道路特性,为道路交通环境的量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一种基于应激反应能力的汽车驾驶员疲劳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30835B

    公开(公告)日:2019-07-02

    申请号:CN201711124041.1

    申请日:2017-11-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应激反应能力的汽车驾驶员疲劳识别方法,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该方法如下:采集驾驶员在整个模拟驾驶过程中的反应时间和执行时间的数据;获取不同状态下的概率密度函数,清醒状态下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执行时间均服从正态分布,疲劳状态下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执行时间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对两种不同分布的样本进行数据变换使得衡量标准一致;建立变换后的反应时间和执行时间的二元联合分布,得出反应时间与执行时间以及两种疲劳状态的先验概率,再得出已知疲劳状态下反应时间和执行时间的后验概率;利用朴素贝叶斯算法和逻辑斯特算法对驾驶员疲劳进行识别。本发明能够排除因个体差异以及驾驶员分神对疲劳判断准确性的影响。

    偶氮基团取代的有机小分子凝胶剂、制备方法及用于制备有机凝胶

    公开(公告)号:CN102702020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178959.5

    申请日:2012-06-0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小分子凝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两种偶氮基团取代的Nα-(4-氧代-4-氨基)丁酰基-N-十二烷基-L-缬氨酰胺小分子凝胶剂、制备方法及用于制备有机凝胶,两种凝胶剂(Ⅰ、Ⅱ)分别含有萘环和苯环的偶氮苯单元。本发明设计的凝胶剂的合成路线简单,提纯方便,溶剂利于回收。本发明的有机凝胶是将小分子凝胶剂在加热条件下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冷却至室温而得到。凝胶相可以在光照下转变为溶液,并伴随着光致变色现象。这种含偶氮基团的凝胶有望在光敏开关方面有所应用。

    一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热工质的干热岩实验室模拟系统及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94117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186397.7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nventor: 张延军 张朋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为热工质的干热岩实验室模拟系统及模拟方法,模拟系统,由数据采集系统、高压注入系统、岩心夹持器、围压系统、恒温箱以及温度传感器构成,其中,环形加热器,可以使试样均匀加热,减小误差;围压系统可以不受岩样形状,大小的控制,均匀的施压;温度探头横置于岩样裂隙中,可直接测出二氧化碳在裂隙内部传导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趋势;高压注入系统由两个高压注入泵并联,可在长时间实验时交替注入二氧化碳,避免因更换泵故障导致实验中断。本发明实现了实验室内模拟地下深层干热岩的对流换热过程,得出与原位场地相匹配的实验数据,并分析得出不同裂隙粗糙程度对传热效率的影响,从而能够指导实际工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