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被动一体化的复合材料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55928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63404.0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结构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主被动一体化的复合材料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主被动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撞击事件生成应力波信号,将应力波信号传输至主机单元;主机单元对应力波信号进行分析后生成控制信息,并传输至主被动传感器网络以实现被动监测向主动检测的转换;主动被传感网络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主动扫查得到导波信号,并将导波信号传输至主机单元,以对复合材料进行主被动一体化的检测。其将主动式损伤监测和被动式撞击监测相结合,构建主被动有机融合、协同联动的主被动结构一体化结构损伤监测系统和方法,实时获取复合材料结构健康情况,及时做出维护和任务调整决策,保证了航空航天装备服役安全性、可靠性。

    一种主动式超声导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988125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92036.0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损检测技术领域,提出一种主动式超声导波装置,包括主控制器、功率放大器、传感器网络以及切换开关;其中,所述切换开关包括衰减器、选通开关、信号放大及调理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衰减器和选通开关的开关切换,其中衰减器至少包括第一级衰减器,所述第一级衰减器是双掷的簧片继电器,所述传感器网络的输出信号是直通连接于所述选通开关,以将经所述信号放大及调理器进行放大调理后输入所述主控制器,所述功率放大器输出的激励信号是需经由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切换所述衰减器的开关才能被加载至所述传感器网络,从而形成互锁控制。本发明能够实现一种具有超低串扰的主动式超声导波装置。

    一种基于寻峰算法的继电器二次吸合电压检测装置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49023B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810666130.7

    申请日:2018-06-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寻峰算法的继电器二次吸合电压检测装置与方法,装置设有ARM处理器、数模转换器、电压源、继电器线圈电流信号采集电路、可编程运算放大器、多通道模数转换器和触摸显示器。ARM处理器控制数模转换器的输出,控制线性可调电压源输出由低到高线性增加的线圈驱动电压;将线圈驱动电压加在由继电器线圈和电流采样电阻组成的线圈回路中,将电流采样电阻上的电压送入多通道模数转换器进行同步采样;将采集到的信号平滑处理,利用寻峰算法识别电流信号的两个峰的位置,这两个峰的位置所对应的线圈驱动电压即为一次吸合电压和二次吸合电压;ARM处理器驱动触摸显示器进行参数设置,画出相关曲线并显示继电器一次和二次吸合电压。

    多维核磁共振边缘磁场成像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259199B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510631230.2

    申请日:2015-09-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多维核磁共振边缘磁场成像实验装置,涉及核磁共振成像。设有上位机、PMAC控制器、谱仪、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四个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器、交流伺服电机、四个直流伺服电机、边缘磁场成像平面升降台、成像探头、二条样品腔Y轴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五条样品腔旋转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七条样品腔上下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四条样品腔X轴运动系统动力传递线路、探头线圈、样品腔上下运动系统蜗杆。能实现样品腔的任意角度调节、稳定的机械不连续式旋转及样品腔和探头线圈的相对运动。通过定位算法和精密机械结构相结合,实现样品腔相对于线圈的移动,解决当前国际上多维边缘磁场成像探头实验装置无法实现超强梯度场下大尺寸样品成像的问题。

    拉曼光谱仪自动对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890753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250266.0

    申请日:2016-04-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3/0208 G01N21/01

    Abstract: 拉曼光谱仪自动对焦系统,涉及激光拉曼光谱仪。设有全反镜、低通分光镜、物镜、对焦摄像头、控制器和对焦执行机构;绿光LED的绿光光束穿过全反镜经低通分光镜反射,低通分光镜的反射光穿过物镜照在样品上,样品的反射光穿过物镜被低通分光镜反射,低通分光镜的反射光经全反镜反射到对焦摄像头,在对焦摄像头上成像,对焦摄像头采集样品图像传给控制器,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接对焦执行机构,对焦执行机构的驱动信号控制物镜移动,直至完成对焦。通过低通分光镜和视觉摄像头专门采集样品的对焦特征图像,然后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分析焦距状态,并控制镜头焦距调整机构,进行自动快速对焦。

    一种单相高增益升压型变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05281569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883833.1

    申请日:2015-12-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单相高增益升压型变换器。设有电源、功率开关管、输出电容、第一第二开关电容,第一第二续流二极管、箝位二极管、箝位电容、输出二极管和耦合电感;耦合电感包含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原边绕组一端与电源正极相连,原边绕组另一端与功率开关管的漏极和第一开关电容一端相连,箝位二极管的阴极与箝位电容一端及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阳极相连,第一开关电容另一端与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阳极和副边绕组一端相连;副边绕组另一端与第一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开关电容一端相连;第二开关电容另一端与第二续流二极管的阴极及输出二极管的阳极相连;输出二极管的阴极与输出电容一端相连,输出电容另一端与电源负极、功率开关管的源极连接在一起。

    用于固体或液体拉曼检测的探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721749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406980.0

    申请日:2020-0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固体或液体拉曼检测的探头装置,包括:本体;检测器,设置在本体上,其用于激发液体或固体的拉曼散射光并吸收;焦距调节装置,设置在检测器上,其包括检测面,该检测面可在检测器的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一检测高度和第二检测高度间变换;液体检测盖,设置在本体上并盖设在检测器上,液体检测盖包括用于容纳待测液体的容纳槽,容纳槽与检测器光路连通;其中,当检测面处于第一检测高度时,检测器的焦距点位于第一检测高度上,当检测面处于第二检测高度时,液体检测盖可盖设在检测器上,检测器的焦距点位于容纳槽内。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能提供一种配件不易丢失的探头装置。

    一种死区时间可变的逆变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79830B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510209768.4

    申请日:2015-04-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死区时间可变的逆变控制方法,涉及变流器的逆变控制。利用逆变器桥臂插入不同死区开关状态时引起换流而产生的各种死区状态等效电压矢量的规律,在每个控制周期里,综合选择最优死区开关状态,并计算死区状态等效电压矢量,然后通过动态调整死区状态等效电压矢量和本控制周期欲输出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分配,实现每个控制周期中,从单电压矢量输出变为双电压矢量积分合成输出,在利用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的原理,构建有限个积分合成输出的最优选择策略,从而实现变流器高精度的逆变控制。转变了传统被动补偿死区误差的思路,积极主动利用换流时产生的死区状态等效电压矢量参与代价函数寻优,使得死区时间变成提高逆变精度的积极有利因素。

    应用于分布式并网发电前端的DC-DC变换器

    公开(公告)号:CN105896978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213261.0

    申请日:2016-04-0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M3/1584 H02M2001/0058 H02M2003/1586

    Abstract: 应用于分布式并网发电前端的DC?DC变换器,涉及DC?DC变换器。设有电源、输出电容、第一功率开关管、第二功率开关管、第一箝位二极管、第一箝位电容、第二箝位二极管、第一反馈二极管、第一开关电容、第二反馈二极管、第二开关电容、第三反馈二极管、第三开关电容、第四反馈二极管、第四开关电容、第一耦合电感和第二耦合电感;第一耦合电感和第二耦合电感为三绕组耦合电感,三绕组耦合电感包括一个原边绕组、第一副边绕组和第二副边绕组。采用耦合电感和开关电容提升电压增益,主开关管电压应力降低。利用交错式操作方式使输入电流纹波和输出电压纹波减少。在耦合电感的漏感作用下,开关管实现零电流开通、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被削弱。

    用于电化学加工的纳秒级脉宽脉冲电源

    公开(公告)号:CN105665851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235873.X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H3/02 B23H2300/10

    Abstract: 用于电化学加工的纳秒级脉宽脉冲电源,涉及脉冲电源。设有单片机、可编程正弦波发生器、数字电位器、比较器、光耦、限流电阻、加工正极、加工负极、三极管和直流电源;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口分别接可编程正弦波发生器的输入端和数字电位器的输入端,可编程正弦波发生器的输出端和数字电位器的输出端分别接比较器的输入端,比较器的输出端接光耦的输入端,光耦的输出端接三极管的输入端,三极管的输出端接直流电源,直流电源接限流电阻的一端,限流电阻的另一端接加工正极,加工正极经加工负极与三极管连接。组成简单,各种元器件在市面上也很容易买到,故具有低成本、易获得、易控制、应用范围广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