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硼型硼酸酯超分子和其改性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003806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210847762.X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联硼型硼酸酯超分子和其改性纳米粒子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超分子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缩合聚合为基础,室温下,以多臂邻苯二酚及其衍生物与联硼化合物四(二甲氨基)二硼为反应物,以不同比例的乙醇/甲醇溶液为溶剂,借助B‑N配位作用实现联硼型硼酸酯超分子的成功制备和联硼型硼酸酯超分子纳米微球的形成,另外可以通过调控反应物的浓度对微球尺寸及形貌进行精确控制。另外,这种超分子依靠联硼基团独特的吸电子特性实现对ZnO、TiO2、SnO2等分子表面改性,应用于光电探测器上对其性能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本发明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适用反应物范围广、无金属、反应速率快等优点。

    核壳结构超分子基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991935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10847736.7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核壳结构超分子基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借助B‑N配位驱动力和邻苯二酚强大的表面结合力这两种超分子驱动力,实现了在不同组成、形状和尺寸的无机纳米粒子核的表面包覆联硼酸酯超分子壳。将该具有核壳结构的联硼酸酯超分子@无机纳米粒子作为介电填料填充到弹性体基体中,柔性的超分子壳与弹性体良好的相容性,以及配位后的联硼基团突出的极性,降低了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模量和介电损耗,有效提高了介电常数和电致形变量,降低了介电弹性体对电场强度的要求,该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在电致驱动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同时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工艺容易控制。

    一种掺杂无机纳米粒子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0469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401912.5

    申请日:2023-10-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杂无机纳米粒子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由聚酰亚胺树脂、AlOOH无机纳米粒子和极性质子有机溶剂充分混合后,经涂覆和干燥获得。本发明将AlOOH无机纳米粒子作为填料引入到聚酰亚胺树脂中,制备出综合性能优异的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具体表现为高透明度、高热力学性能、良好导热性、低热膨胀系数;与未添加AlOOH无机纳米粒子的薄膜相比,本发明的掺杂无机纳米粒子聚酰亚胺复合薄膜不溶于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是分子之间结合力增强的表现,可增强薄膜的耐溶剂性,扩大了聚酰亚胺薄膜的应用。

    一种含氟化合物在聚合物基体中迁移行为的实时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54539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16593.0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氟化合物在聚合物基体中迁移行为的实时监测方法,涉及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与原位拉曼技术。主要应用拉曼光谱仪测试得到C‑F特征峰强随时间的梯度变化,实现对含氟化合物在聚合物材料内部的迁移行为进行精准监测,获得动态迁移和相对浓度变化趋势,由此可进一步发掘迁移对材料性能影响机理。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分子结构研究的分析方法,可以对迁移引起的键位强度变化进行跟踪。通过升温促进含氟化合物迁移并进行原位监测来探究其在聚合物内部的动态变化规律。

    一种二联吡啶/苯胺共聚物负载铜离子分子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78148B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110467724.7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联吡啶/苯胺共聚物负载铜离子分子及其制备方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合成3,3’‑二氨基‑2,2’‑联吡啶;2)向容器中依次加入3,3’‑二氨基‑2,2’‑联吡啶、氯化铜和去离子水,在60‑80℃下反应2‑4h;所述3,3’‑二氨基‑2,2’‑联吡啶、苯胺、氯化铜单体的质量比为1:1.5‑2:5‑7;3)取步骤(2)所得的溶液,加入苯胺单体和稀盐酸,反应15‑20h,离心收集沉淀,并用四氢呋喃洗涤,即得到3,3’‑二硝基‑2,2’‑联吡啶/苯胺共聚物负载铜离子催化剂。

    一种自修复可回收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42991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1045222.7

    申请日:2020-09-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修复可回收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由包括质量比为0.5‑1.3∶1的六方氮化硼基功能性添加剂和含呋喃的环氧单体在内的原料通过Diels‑Alder反应制成。本发明的自修复及可回收性能通过改性六方氮化硼所含有的酰亚胺基团与体系中呋喃基团之间在加热时所发生的Diels‑Alder逆反应来实现,六方氮化硼优异的导热性能对树脂的热致自修复和可回收性发挥积极作用,此外,六方氮化硼还能提供优异的耐磨性、抗腐蚀性、抗氧化性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