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75306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11548.5
申请日:2024-07-0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拉曼增强效应的月季花状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硝酸银溶液,接着往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氨基乙酸充分溶解,得到前驱体溶液;(2)配制还原剂溶液;接着将分散剂和缓冲剂加入还原剂溶液中升温搅拌均匀,得到还原剂‑分散剂‑缓冲对混合溶液;(3)在22~26℃的避光环境下,边搅拌边将上述前驱体溶液滴加入上述还原剂‑分散剂‑缓冲对混合溶液中,滴定完毕后继续反应,得到银胶溶液;(4)将上述银胶溶液依次进行离心、洗涤和干燥,即得所述月季花状银粉。本发明具备简单高效、成本低廉、工艺窗口大等优点,有利于后续商业化大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596924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210242347.1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医用β钛合金的杨氏模量的机器学习预测方法,构建了三层结构,第一层机器学习模型用于预测生物医用钛合金的微观组织相组成,筛选β钛合金数据作为下一层模型的输入;第二层机器学习模型包括多个不同的基模型,输出β钛合金杨氏模量的初步预测结果;第三层机器学习模型以第二层机器学习模型的结果作为输入,得到β钛合金杨氏模量的最终预测结果。本发明提出的多层机器学习模型结构,快速、准确预测了生物医用β钛合金的杨氏模量,可代替大量的重复试验,降低了时间成本和研发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645145B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0196721.9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Al‑Bi‑Sn合金复合粉体水解产物中回收(Bi,Sn)混合物和Al(OH)3的方法:将Al‑Bi‑Sn合金复合粉体水解产物与NaOH溶液进行混合反应,目筛过滤得到不溶物和滤液,不溶物为Bi、Sn或(Bi,Sn)混合物;滤液再经过水热反应和晶种分解反应即可获得超细Al(OH)3粉体。本发明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回收率高、能耗少等特点,同时回收产物纯度高、应用范围广、经济价值高,并且实现反应废液直接再利用、零排放。本方法可有效地避免Al‑Bi‑Sn合金复合粉体水解产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进而有效降低Al基复合粉体制氢材料的生产成本,为其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4645145A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210196721.9
申请日:2022-03-0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Al‑Bi‑Sn合金复合粉体水解产物中回收(Bi,Sn)混合物和Al(OH)3的方法:将Al‑Bi‑Sn合金复合粉体水解产物与NaOH溶液进行混合反应,目筛过滤得到不溶物和滤液,不溶物为Bi、Sn或(Bi,Sn)混合物;滤液再经过水热反应和晶种分解反应即可获得超细Al(OH)3粉体。本发明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回收率高、能耗少等特点,同时回收产物纯度高、应用范围广、经济价值高,并且实现反应废液直接再利用、零排放。本方法可有效地避免Al‑Bi‑Sn合金复合粉体水解产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资源的再利用,进而有效降低Al基复合粉体制氢材料的生产成本,为其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1850696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771220.X
申请日:2020-08-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深圳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单晶合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铝镍基单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铜铝镍铁单晶合金的中间产物铸态合金含有大量的纳米相,其尺寸在数十纳米到数百纳米之间。当铸态合金直接在高温单一的bcc相区进行热处理时,这些纳米相可固溶回基体bcc相中,促使合金发生晶粒异常长大,从而可直接制备铜铝镍铁单晶。所述铜铝镍基单晶合金的制备方法简单方便,没有繁琐的工艺,节省成本和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9207799B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811056585.3
申请日:2018-09-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稳定γ′相强化的Co‑Ni‑V‑Al基高温合金,Co、Ni、V和Al为必要元素,其化学成分按原子百分数为:Ni为30~40%,V为1~10%,Al为8~14%,Ta为0~6%,Ti为0~4%,余量为Co;该合金由基体γ相和具有L12晶体结构的γ′‑Co3(V,Al)相组成,γ′析出相以圆球状或者立方状的形式均匀分布在γ基体相中。该合金由于不含有W元素等高比重元素,合金的密度显著低于Co‑Al‑W基合金。此外,该合金在900℃保温4000小时仍能获得γ/γ′两相组织,表明合金中的强化相为热力学稳定相。
-
公开(公告)号:CN108179472A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810022364.8
申请日:2018-01-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锰镓基单晶合金材料,具有厘米级别的超大晶粒结构,由多晶结构的铸态合金经700~820℃的单一相区进行1~30h的退火后获得,该铸态合金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铜60~67%,锰11~19%,镓15~24%,可选金属0.2~5%。本发明中四元合金发生相分离现象,故合金中除了L21-(Cu2MnGa)相外,还存在非常细小的富可选金属的析出相,该种析出相的存在是促使合金在高温热处理时形成超大晶粒决定性因素。
-
公开(公告)号:CN104630569B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510029465.4
申请日:2015-01-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高温有序γ'强化相的Co‑V基高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高温合金主要由均匀分布的立方状有序γ'和基体γ构成,并且具有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该合金的成分按原子百分比为:Co为67.8~94%,V为5~26%,X为1~6%,X为Ta、Ti、Nb、Al、Ni、Mo、W、Cr、Re、Ir和Ru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构成,Y为0~0.2%,Y为C、B和Mg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构成。本发明主要以共格强化为机理,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较高强度,有望作为高温部件被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等领域,从而具有较大发展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803247B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610268433.4
申请日:2016-04-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低膨胀高导热铜‑不锈因瓦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所述低膨胀高导热铜‑不锈因瓦合金复合材料按质量百分比的组成为:Cu 20%~75%,Fe 9%~30%,Co 12%~45%,Cr 2%~8%,添加剂0~5%。制备方法:通过相图计算方法,设计复合材料的成分,使其成分中存在富Cu相和富Fe‑Co‑Cr相的液相两相分离区;称取各种原材料,放入气雾化制粉设备,抽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得核/壳型自包裹复合粉体;将制得的核/壳型自包裹复合粉体放入烧结炉中,在氩气保护下进行热压烧结,冷却后得到铜‑不锈因瓦合金复合材料烧结体,再退火处理,即得低膨胀高导热铜‑不锈因瓦合金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5803247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268433.4
申请日:2016-04-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9/00 , B22F2998/10 , B22F2999/00 , C22C1/0425 , C22C1/0433 , C22C9/06 , C22C19/07 , C22C30/02 , C22F1/08 , C22F1/10 , B22F9/082 , B22F1/025
Abstract: 低膨胀高导热铜?不锈因瓦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复合材料。所述低膨胀高导热铜?不锈因瓦合金复合材料按质量百分比的组成为:Cu 20%~75%,Fe 9%~30%,Co 12%~45%,Cr 2%~8%,添加剂0~5%。制备方法:通过相图计算方法,设计复合材料的成分,使其成分中存在富Cu相和富Fe?Co?Cr相的液相两相分离区;称取各种原材料,放入气雾化制粉设备,抽真空,感应熔炼,气雾化,得核/壳型自包裹复合粉体;将制得的核/壳型自包裹复合粉体放入烧结炉中,在氩气保护下进行热压烧结,冷却后得到铜?不锈因瓦合金复合材料烧结体,再退火处理,即得低膨胀高导热铜?不锈因瓦合金复合材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