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工程用的柔性防护支撑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98346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440148.7

    申请日:2021-04-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工程用的柔性防护支撑装置,包括若干个均匀阵列的缓冲单元;相邻的两个缓冲单元通过若干个铰接件转动配合;每个缓冲单元包括支撑框;支撑框纵向均匀固定设置有若干个限位杆,每个限位杆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缓冲件;相邻的两个支撑框通过若干个柔性件连接;每个柔性件均包括一端开口的滑槽和在滑槽滑动设置的滑块;滑槽设置在一个支撑框的顶部,滑块的一端通过复位弹簧与滑槽的槽底连接,另一端开设有方槽;另一个支撑框顶部固定架设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末端转动设置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末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方槽转动连接。该装置采用柔性支撑防护结构,通过若干个阵列的缓冲单元对落石进行缓冲支撑,保护隧道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一种用于地矿勘探的钻杆输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81541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966696.9

    申请日:2020-09-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地矿勘探的钻杆输送装置,本发明在使用时,即在将钻杆送入井下时,将钻杆利用夹紧力控制机构进行夹紧控制,并利用第二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先对钻杆进行夹持固定住,当将钻杆下降输入井下时,将第二夹持机构松开,利用夹持升降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夹持机构下降,这样,可以驱动钻杆下降,待第一夹持机构下降至最下部时,第二夹持机构夹紧,第一夹持机构松开,并使得第一夹持机构上升,然后第一夹持机构再次夹紧钻杆,第二夹持机构再次松开,因此循环,利用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的配合实现对钻杆的输送至井下。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地铁隧道施工安全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999612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0834711.7

    申请日:2018-07-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地铁隧道施工安全监测系统,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地铁隧道施工安全监测系统包括:地面沉降监测模块、地面建筑物下沉及倾斜监测模块、地下管线监测模块、桩基托换监测模块、联络通道及泵房施工监测模块、地中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的监测模块、地下水位的监测模块、岩土与隧道结构相互作用监测模块、管片变形监测模块。本发明的监测方案以安全检测为目的,根据不同的工程项目确定监护对象,针对监测对象安全稳定的主要指标进行方案设计。监测点的布置能够全面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工作状态。本发明在满足监测性能和精度的前提下,降低检测频率,减少检测元件,以节约监测费用。

    地下工程围岩位移实时观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314734B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710544794.1

    申请日:2017-0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监控量测装置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地下工程围岩位移实时观测装置,包括位移传递杆、与位移传递杆连接的内部锚固端头,位移传递杆还与围岩内部位移数据获取装置连接,围岩内部位移数据获取装置包括支架、激光发射接收立柱、反射镜装置;反射镜装置铰接于支架和位移传递杆左端之间;激光发射接收立柱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传感器、显示器以及沿其纵向所设的长度刻度;所述激光传感器、显示器分别与微处理器信号连接,微处理器与无线通信模块信号连接,无线通信模块与监控主机无线信号连接。本发明能够实时精确的监测地下工程围岩内部位移数据,并能够将位移数据实时传输到远端的监控室的监控主机,以便工程人员实时进行监控。

    一种深基坑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21282A

    公开(公告)日:2018-01-23

    申请号:CN201710828008.0

    申请日:2017-0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深基坑工程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深基坑远程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设置有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中安装有传感器组和集线箱,所述传感器组将收集到的数据在集线箱内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至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通过无线网络将接收的电信号传输至集中测控单元;所述集中测控单元安装在预警预报模块内,所述集中测控单元将接收电信号数据共享至所需的各台计算机。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一体化,大大提高了监测的效率。现有技术主要是对埋设的监测元件保护不周很容易出现故障。同时受到施工的影响传输的信号非常不稳定使远程监测不能很好的进行下去。而本发明更稳定、更耐用。

    地下工程围岩位移实时观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314734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10544794.1

    申请日:2017-0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工程监控量测装置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地下工程围岩位移实时观测装置,包括位移传递杆、与位移传递杆连接的内部锚固端头,位移传递杆还与围岩内部位移数据获取装置连接,围岩内部位移数据获取装置包括支架、激光发射接收立柱、反射镜装置;反射镜装置铰接于支架和位移传递杆左端之间;激光发射接收立柱包括激光发射器、激光传感器、显示器以及沿其纵向所设的长度刻度;所述激光传感器、显示器分别与微处理器信号连接,微处理器与无线通信模块信号连接,无线通信模块与监控主机无线信号连接。本发明能够实时精确的监测地下工程围岩内部位移数据,并能够将位移数据实时传输到远端的监控室的监控主机,以便工程人员实时进行监控。

    一种隧道施工用通风状态监测机器人

    公开(公告)号:CN114837745B

    公开(公告)日:2023-02-17

    申请号:CN202210492375.9

    申请日:2022-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施工用通风状态监测机器人,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上端安装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上安装有检测器,所述车体内设有设备腔,所述车体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安装槽,两个所述安装槽均过散热槽与设备腔相连通,两个所述安装槽内均设有滤网板,两个所述安装槽内均设有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槽内的安装管组件,所述车体的上端设有箱体,所述箱体的上端设有储存槽。该装置通过设置机械臂和检测器等结构,能够多角度进行检测操作,使用起来灵活性较高,同时还设有清洁机构和震动机构等结构,能够自动对滤网板进行清洁,减少了后期人工维护的频率,并且还设有联动机构,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一种浅埋小间距岩士隧道施工的大管棚注浆用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047866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426242.7

    申请日:2021-0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埋小间距岩士隧道施工的大管棚注浆用连接结构,包括棚体,所述棚体位于地面的上方,所述棚体与山体之间设有浇筑空间,所述棚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底座,多个所述底座远离棚体的一侧安装有多个圆环,多个所述圆环内放置有管道,所述棚体内设有多个矩形腔,所述棚体的下端对称设有两个矩形槽,地面上设有外接电源;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矩形腔内的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与矩形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靠近棚体的一侧空间与矩形腔的内底部通过复位弹簧弹性连接。该大管棚无需人为的进行焊接即可将棚体与管道之间进行固定,同时能够产生热量加速泥浆的凝固,且在泥浆注入后能够自动实现封孔,大大减少了人们的劳动力。

    一种岩土隧道施工的注浆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983486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424006.1

    申请日:2021-04-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土隧道施工的注浆结构,包括方形的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收存框,所述收存框四个内角上且在靠近上端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四个所述固定块下端与底座上端之间均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四个所述第一滑杆上共同滑动套设有安装板块,所述底座上端且在安装板块下方位置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安装板块下端固定连接有位置与活动槽对应的驱动框,所述驱动框左右两侧内壁中心位置共同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优点在于:驱动电机在驱动搅拌轴进行搅拌工作的同时,可利用驱动装置和推拉块使之控制安装板块进行升降工作,以进行不同高度的注浆管的注浆工作,具有方便收存、移动和实用性高的特点。

    一种在无自稳能力的地层中建造隧道的超前加固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58456B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910340895.6

    申请日:2019-04-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无自稳能力的地层中建造隧道的超前加固施工方法,包括在洞口位置沿拱顶边线制作在直径方向相互咬合的多个水平旋喷桩一形成固结的拱顶;在除过洞口位置之外的其他洞口仰坡上制作均布的多个水平旋喷桩二,沿洞体内壁设置均布的多个水平旋喷桩三,通过水平旋喷桩和超前注浆导管结合的方式对隧洞进行加固,有效防止了坍塌、开裂和流变等隧道病害现象发生,减少了施作临时仰拱和后期的施工费用,提高了施工速度,缩短了建设周期,同时也能保证工程总工期和后期运营安全,实用性高,值得推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