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5260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73084.2
申请日:2023-04-10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G06T7/11 , G06V10/26 , G06V10/48 , G06V10/7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变电站场景分割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获取变电站场景点云;采用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提取得到地面点云;将不包含地面点云的变电站场景点云向XOY平面投影,得到变电站的二维平面图像;对变电站的二维平面图像采用cannay边缘检测算法计算得到边缘图像;采用霍夫直线检测算法提取边缘图像中的直线,确定直线上点位于变电站场景点云中的对应点,根据空间中电力线的特征去除非电力线直线,得到电力线直线段;采用区域生长算法延长电力线直线段获取完整的电力线直线段;采用欧式聚类算法进行聚类得到电力线点云;从不包含地面点云的变电站场景点云中去除电力线点云,得到变电站场景分割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110040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176024.1
申请日:2023-02-28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 , 南京邮电大学
Inventor: 丁俊峰 , 陈昊 , 王昊 , 陈轩 , 郭胜超 , 周健 , 吴德勇 , 戴挈军 , 王磊 , 鞠保兴 , 陶双柱 , 张龙 , 高锋 , 俞海燕 , 郎伊紫禾 , 赵翔飞 , 韩学春 , 甘强 , 许卫刚 , 何露芽
Abstract: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SHOT特征和ESF特征结合的变电站设备识别方法及装置。由于全局特征的物体识别方法从整体上对物体进行识别,对于三维模型的细节描述不够且对于噪声遮挡的比较敏感,而局部特征描述的物体识别方法对于对称程度高或细节缺少的物体识别效率不高,因此通过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对于物体识别的优缺点结合来实现对三维点云的识别,能够有效提高物体识别的精度。本发明提出的对于三维点云识别的方法不需要对场景进行分割,有效利用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的优点来提高识别的精度,有效提高变电站设备点云的识别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210938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711434299.1
申请日:2017-12-26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靶向纳米荧光探针及其制备与应用。首先将疏水性的双光子共轭寡聚物通过含二硫键的侧链接枝到亲水性的肿瘤靶向生物分子透明质酸,得到两亲性聚合物;该两亲性聚合物可通过超分子自组装形成纳米荧光探针,同时负载抗肿瘤药物;该纳米荧光探针及药物载体在体内循环时抗降解能力强,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而到达肿瘤细胞时由于被高表达的还原性物质谷胱甘肽、透明质酸酶降解产生荧光增强响应,实现靶向双光子荧光成像,并引发所负载药物的快速释放,使抗肿瘤药物更高效的发挥治疗作用。制备的多功能靶向纳米荧光探针及药物载体能够同时实现肿瘤靶向激光共聚焦双光子荧光成像和药物输送,并对药物的释放进行实时、无损的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482813B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510971202.5
申请日:2015-12-21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C09K11/06 , C07C50/16 , C07D209/86 , H01L51/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基于蒽醌基团的新型芴类双极性荧光材料及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该类材料具有D‑π‑A型或者A‑π‑A型分子内电荷转移结构,其结构通式如式1所示;该式1所示材料具有双极性载流子传输性质,利用其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性能良好,并且材料的合成以及提纯操作简便,产率高,是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中黄光到红光材料的理想选择;可以预期,这类材料能够成为具有商业化潜力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184584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090017.7
申请日:2011-04-08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G07C9/00
Abstract: 物联网环境下一种基于射频识别的智能门禁开发方法是一种基于RFID的软件开发技术解决方法。主要用于解决智能门禁开发过程的效率和系统执行效率,实现一种动态模块加载机制方法,它应具有如下特征: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所有的模块都是有一定的生存期;各个模块通过动态的加载机制,整个生命周期中其形态不断发生改变,功能也不断的变化。所加载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其中的加载机制却一直伴随着系统。整个系统因为加载机制的存在,使得高层,中间层,底层之间变的更为紧凑,且执行效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695846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211242080.2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N21/234 , H04N21/2343 , H04N21/2662 , H04N21/2387 , H04N21/4402 , H04N21/433 , H04N21/845 , H04N21/643 , H04L69/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隧道场景下优化自适应码率视频调度方法,方法包括:响应于客户端需要向QUIC服务器发送视频分片请求,客户端根据当前网络速度和当前时刻对应的缓冲区长度,利用自定义ABR算法来选择合适码率的视频分片,客户端向QUIC服务器请求选择的合适码率的视频分片;自定义ABR算法主要基于带宽及缓冲区计算码率,同时监听网络状况,判断是否处于隧道穿越场景,将传输协议换成弱网环境下表现更好的QUIC协议进行传输,相较于传统的基于TCP的Dash视频流,基于QUIC协议的的自适应算法在视频传输效率上有着明显的提升,减少了播放卡顿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878841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310195468.X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16/735 , G06F16/787 , G06F16/78 , G06N3/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秃鹰搜索算法的短视频推荐方法包括:记录采集用户行为历史、用户日志记录和其他交互内容;通过Flume和Kafka对采集的用户相关信息进行提取并预处理,获取用户的显性兴趣和潜在兴趣,结合静态子画像和行为子画像生成用户个性化画像;输入所述用户个性化画像,使用改进后的秃鹰搜索算法生成用户画像群组,最终获得更加准确的推荐方法;将所述推荐方法结合短视频数据,生成短视频推荐器,收集用户对被推荐短视频的评价反馈,进而对所述短视频推荐器进行优化。能够根据用户行为变化及时对用户当前浏览短视频的类型进行及时调整,推荐短视频信息快速,系统模块之间耦合度低,且推荐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8559064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810203657.6
申请日:2018-03-13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轭主链掺杂的两性离子型水溶性聚芴乙烯撑及其制备和应用。以二溴芴衍生物(A单体),二烯基芴衍生物(B单体),掺杂少量窄带隙的二溴芳香杂环结构(C单体),采用A+B+C的三组分聚合的方法,进行有机金属催化的Heck反应,得到的中性聚合物再通过季铵化及/或羧酸酯水解等反应得到共轭主链掺杂的两性离子型水溶性聚芴乙烯撑。该合成方法简单,可实现比例型荧光发射,提高检测灵敏度;并可实现红光/近红外发射,提高荧光生物成像效果。两性离子型结构有利于细胞进行内吞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材料被细胞膜吸附的问题,从而可能达到更好的生物成像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8559064A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810203657.6
申请日:2018-03-13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轭主链掺杂的两性离子型水溶性聚芴乙烯撑及其制备和应用。以二溴芴衍生物(A单体),二烯基芴衍生物(B单体),掺杂少量窄带隙的二溴芳香杂环结构(C单体),采用A+B+C的三组分聚合的方法,进行有机金属催化的Heck反应,得到的中性聚合物再通过季铵化及/或羧酸酯水解等反应得到共轭主链掺杂的两性离子型水溶性聚芴乙烯撑。该合成方法简单,可实现比例型荧光发射,提高检测灵敏度;并可实现红光/近红外发射,提高荧光生物成像效果。两性离子型结构有利于细胞进行内吞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材料被细胞膜吸附的问题,从而可能达到更好的生物成像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2164369A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申请号:CN201110126518.6
申请日:2011-05-13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于其特征使之面临较多的隐患。本发明方法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认证中基站的覆盖范围受限、网络流量特殊分布这两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自动机和生命游戏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广播认证方法,该方法可扩大基站的覆盖范围实现全网节点的广播,模拟WSN网络流量的分布形态。主要通过改进的确定有穷自动机、分簇算法、生命游戏算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来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广播认证。并设计了具体的技术方案和步骤流程,显著区别于现有的WSN网络中使用的广播认证方法。在基站节点的通信范围、网络中节点能量的合理分配、网络流量形态的模拟等方面具有有益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