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674324A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200910035824.1
申请日:2009-09-23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在网格计算、对等计算或云计算等开放网络计算环境中,利用多移动主体技术来构建相应的信息获取等网络应用系统时,为了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可采用的一种可信交互方法。本发明从开放网络信息获取的应用角度出发,针对着面向开放网络计算环境中的基于多移动主体的信息获取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给出可信交互方法及解决方法。说明书首先介绍了基于多移动主体的信息获取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深入分析了系统安全问题,设计了多移动主体可信交互方法架构,提出了多移动主体可信交互方法的具体工作流程。多移动主体可信交互方法解决了上述的安全问题,本发明对其它基于多移动主体的应用系统也有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674324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910035824.1
申请日:2009-09-23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在网格计算、对等计算或云计算等开放网络计算环境中,利用多移动主体技术来构建相应的信息获取等网络应用系统时,为了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可采用的一种可信交互方法。本发明从开放网络信息获取的应用角度出发,针对着面向开放网络计算环境中的基于多移动主体的信息获取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给出可信交互方法及解决方法。说明书首先介绍了基于多移动主体的信息获取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深入分析了系统安全问题,设计了多移动主体可信交互方法架构,提出了多移动主体可信交互方法的具体工作流程。多移动主体可信交互方法解决了上述的安全问题,本发明专利对其它基于多移动主体的应用系统也有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1719931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10232489.4
申请日:2009-11-27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2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主体的层次式云端计算模型构建方法,按照节点的类型将云端计算环境进行分层,模型由稳定的云核心、次稳定的云内层和不稳定的云外层构成,即云核心层由核心节点构成,云内层由集群服务器节点构成,云外层由终端节点构成。目前的云计算应用系统对于终端节点所蕴含的各种可利用的潜在资源考虑并不足够,浪费了接入互联网的海量终端节点所拥有的海量资源。本发明引入多智能主体思想和技术,利用智能主体作为各计算节点行为和资源的代表,实现将作业分割成各种层次的任务动态、有序地部署到核心节点、一般服务器节点和终端节点上,以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01674300A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200910035822.2
申请日:2009-09-23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是用于面向中国范围内的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开放的、无中心网络计算环境中(如网格计算、对等计算或云计算等等),为了促使各个节点诚实、可靠的交互而设计的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信任评估方法。本发明特别针对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主观意愿和行为方式来设计网络节点信任评估方法,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中国范围内的无中心网络计算环境的系统安全稳定性和协作成功率。信任评估模型充分考虑了节点的身份、节点间关系、直接交互经验和客观综合评价情况,同时考虑了节点信任情况的动态变化。本方案因其较强的针对性、可推广性和可行性强,从而具有了良好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2104631B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110049080.6
申请日:2011-02-28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H04L2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云端计算技术的知识系统中的服务质量保障方法,云端计算模型是由服务器集群和网络边缘节点联合构成的更广泛的公用虚拟资源池。在该平台上构建一种的知识系统可将网络中的各类文献、知识信息有序的组织在一起,充分考虑网络边缘节点上可以利用的资源。为了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基于云端计算技术的知识系统中的服务质量保障方法,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保障不同等级的用户可以获得有差异性的服务质量。本发明所提出的服务质量保障方法通过综合区分基于云端计算技术的知识系统中用户与资源类型,并设定服务器负载阈值,动态的将来自不同用户的不同服务请求调度到不同节点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887498A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1010218625.7
申请日:2010-06-30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混合式对等网络中基于免疫算法的病毒检测方法,属于网络安全技术领域。本发明将人工免疫系统中的免疫算法应用于混合式对等网络中进行病毒检测,利用对等网络节点间对等和直接通信的特性实现新生成的记忆检测器的共享,并通过在服务器端建立疑似病毒库降低网络中病毒的漏检、误检率。本发明结合了对等网络技术和人工免疫技术的优越性,充分利用二者的优点,提高了网络病毒的检测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833575A
公开(公告)日:2010-09-15
申请号:CN201010158982.9
申请日:2010-04-27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在目前反病毒系统中,服务器会收到来自各个用户终端节点的病毒报告。当服务器收到大批来自不同用户终端的病毒报告时,按照何种策略来评价并对这些病毒报告进行优先排序成为影响整个系统提高抵御网络病毒能力的一个关键点。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在基于互联网或内联网的网络计算环境中,可采用的用于反病毒软件的一种网络病毒报告排序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病毒报告的数量和用户的可信度来对用户提交的病毒报告进行排序,可以让负责解决病毒问题的单位能够利用经过排序的网络病毒报告列表,从而可以优先处理最有价值的病毒报告。
-
公开(公告)号:CN101719930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10232488.X
申请日:2009-11-27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为了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度,必须有一套激励机制促使终端节点能够稳定、诚实地贡献资源和协同工作,即促成节点从不可信赖的“端”节点层流向可信赖的“端”节点层。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云币的层次式云端计算系统激励方法,主要思想是采用简洁、高效率、低开销和易实施的原则,借鉴人类社会中“按劳计酬”的思路,提出一种基于云币的可信赖“端”节点激励机制,通过采用命名为云币的虚拟货币来刺激节点积极地提供服务,实现了云端计算环境中的分布式支付,使得端节点能够更加稳定诚实地提供自身资源以完成分配任务,最大化发挥云外层端节点的作用,最终使系统得以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1719201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10212512.3
申请日:2009-11-12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IPC: G06F21/00
Abstract: 为了抵御日益严重的网络病毒传播、感染和攻击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在基于互联网的开放网络计算环境中,提高各主机节点对网络病毒的抵御能力,可采用的基于增强指数树的快速病毒免疫文件分发方法。方法首先由权威反病毒组织来设置的反病毒中心节点根据发现的网络病毒制作包括补丁程序和病毒库升级程序的病毒免疫文件,然后基于一种新的增强指数树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和通信渠道快速的进行病毒免疫文件的分发,使得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能够快速获取病毒免疫文件以便尽快打补丁和升级病毒库以获得免疫,从而迅速增强网络中绝大部分节点抵御新病毒的能力,有效解决互联网环境中的病毒传播、感染和攻击问题,降低病毒对网络系统的危害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827104B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010158969.3
申请日:2010-04-27
Applicant: 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基于多反病毒引擎的网络病毒联合防御方法主要是利用云计算中的集群服务器集成多种反病毒引擎来协助甚至代替用户终端来防御网络病毒,使得网络系统能更快速、有效地抵御网络病毒的攻击。目前网络上的病毒传播、感染和攻击问题日益严重,防御网络病毒的主要手段是依靠的反病毒软件。本发明提出一种既可适用于在互联网也适用于内联网的基于多反病毒引擎的网络病毒联合防御方法。该方法首先在云计算集群服务器端上部署多种反病毒引擎,不同的反病毒引擎分别侧重于不同类型的网络病毒;将服务器按照其上安装的引擎将服务器集群分为多个防御区域,另外选择一个服务器节点作为用户终端接入集群服务器的门户节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