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开放网络信息获取系统的多移动主体可信交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74324A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200910035824.1

    申请日:2009-09-23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在网格计算、对等计算或云计算等开放网络计算环境中,利用多移动主体技术来构建相应的信息获取等网络应用系统时,为了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可采用的一种可信交互方法。本发明从开放网络信息获取的应用角度出发,针对着面向开放网络计算环境中的基于多移动主体的信息获取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给出可信交互方法及解决方法。说明书首先介绍了基于多移动主体的信息获取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深入分析了系统安全问题,设计了多移动主体可信交互方法架构,提出了多移动主体可信交互方法的具体工作流程。多移动主体可信交互方法解决了上述的安全问题,本发明对其它基于多移动主体的应用系统也有参考价值。

    一种基于增强指数树的快速病毒免疫文件分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19201B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0910212512.3

    申请日:2009-11-12

    Abstract: 为了抵御日益严重的网络病毒传播、感染和攻击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在基于互联网的开放网络计算环境中,提高各主机节点对网络病毒的抵御能力,可采用的基于增强指数树的快速病毒免疫文件分发方法。方法首先由权威反病毒组织来设置的反病毒中心节点根据发现的网络病毒制作包括补丁程序和病毒库升级程序的病毒免疫文件,然后基于一种新的增强指数树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和通信渠道快速的进行病毒免疫文件的分发,使得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能够快速获取病毒免疫文件以便尽快打补丁和升级病毒库以获得免疫,从而迅速增强网络中绝大部分节点抵御新病毒的能力,有效解决互联网环境中的病毒传播、感染和攻击问题,降低病毒对网络系统的危害程度。

    一种基于增强指数树的快速病毒免疫文件分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19201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10212512.3

    申请日:2009-11-12

    Abstract: 为了抵御日益严重的网络病毒传播、感染和攻击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在基于互联网的开放网络计算环境中,提高各主机节点对网络病毒的抵御能力,可采用的基于增强指数树的快速病毒免疫文件分发方法。方法首先由权威反病毒组织来设置的反病毒中心节点根据发现的网络病毒制作包括补丁程序和病毒库升级程序的病毒免疫文件,然后基于一种新的增强指数树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和通信渠道快速的进行病毒免疫文件的分发,使得网络中的各个节点能够快速获取病毒免疫文件以便尽快打补丁和升级病毒库以获得免疫,从而迅速增强网络中绝大部分节点抵御新病毒的能力,有效解决互联网环境中的病毒传播、感染和攻击问题,降低病毒对网络系统的危害程度。

    用于开放网络信息获取系统的多移动主体可信交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74324B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910035824.1

    申请日:2009-09-23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在网格计算、对等计算或云计算等开放网络计算环境中,利用多移动主体技术来构建相应的信息获取等网络应用系统时,为了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可采用的一种可信交互方法。本发明从开放网络信息获取的应用角度出发,针对着面向开放网络计算环境中的基于多移动主体的信息获取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给出可信交互方法及解决方法。说明书首先介绍了基于多移动主体的信息获取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深入分析了系统安全问题,设计了多移动主体可信交互方法架构,提出了多移动主体可信交互方法的具体工作流程。多移动主体可信交互方法解决了上述的安全问题,本发明专利对其它基于多移动主体的应用系统也有参考价值。

    无中心网络计算环境的信任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74300A

    公开(公告)日:2010-03-17

    申请号:CN200910035822.2

    申请日:2009-09-23

    Abstract: 本发明是用于面向中国范围内的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开放的、无中心网络计算环境中(如网格计算、对等计算或云计算等等),为了促使各个节点诚实、可靠的交互而设计的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信任评估方法。本发明特别针对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主观意愿和行为方式来设计网络节点信任评估方法,从而有效地提升了中国范围内的无中心网络计算环境的系统安全稳定性和协作成功率。信任评估模型充分考虑了节点的身份、节点间关系、直接交互经验和客观综合评价情况,同时考虑了节点信任情况的动态变化。本方案因其较强的针对性、可推广性和可行性强,从而具有了良好的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

    一种基于对等计算技术的复合知识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67187B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0910035823.7

    申请日:2009-09-23

    Abstract: 基于对等计算技术的复合知识云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各种文件类型的百科知识信息资源广泛共享的基于对等计算技术的复合知识云方法。为了支持信息量和用户数均规模庞大的网络知识共享系统,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云计算技术是理想的选择。但是单纯采用云计算技术来构建知识云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发明本利用对等计算技术“节点对等”的思想,所有人不但共同贡献智慧和知识,还共同贡献各个用户计算机上的存储资源和各种数据、软件等信息资源,从而调动互联网所有用户的力量,积极进行交流和分享。本发明专利提出了基于对等计算技术的复合知识云的体系结构和基于对等计算技术的复合知识云的关于词条查询和输入时的工作流程。

    一种基于对等计算技术的复合知识云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67187A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申请号:CN200910035823.7

    申请日:2009-09-23

    Abstract: 基于对等计算技术的复合知识云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各种文件类型的百科知识信息资源广泛共享的基于对等计算技术的复合知识云方法。为了支持信息量和用户数均规模庞大的网络知识共享系统,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云计算技术是理想的选择。但是单纯采用云计算技术来构建知识云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发明本利用对等计算技术“节点对等”的思想,所有人不但共同贡献智慧和知识,还共同贡献各个用户计算机上的存储资源和各种数据、软件等信息资源,从而调动互联网所有用户的力量,积极进行交流和分享。本发明专利提出了基于对等计算技术的复合知识云的体系结构和基于对等计算技术的复合知识云的关于词条查询和输入时的工作流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