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44021B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410351373.3
申请日:2014-07-23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4B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场景下无线信道实时模拟方法及装置。首先,用户输入收发端运动轨迹、通信场景及输出信道状态更新速率等信道动态场景参数;据此,信道参数估计单元1‑2对各个信道状态进行参数估计,包括最大多普勒频移、多径时延和传播损耗等;然后,信道参数内插单元1‑3根据用户设置,对估计后的信道状态参数进行确定和随机性混合内插;最后,信道实时模拟单元1‑4根据内插后的信道参数实时模拟产生时变信道,通过延迟抽头线模型产生信道冲击响应并叠加于经过A/D单元1‑5采样后的输入信号,最终输出信号通过D/A单元1‑6变换后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05375958B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510655095.5
申请日:2015-10-10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4B7/045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存在信道反馈延迟的MIMO中继系统的线性预编码方法,该方法采用的基站预编码矩阵、中继转发矩阵和终端解码矩阵满足,基站和中继功率都受限条件下的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d Error,MMSE)为准则,因而具备最优的系统性能;本发明采用了迭代算法来计算基站和中继节点处的预编码矩阵,该迭代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易于实现;本发明提出的线性预编码方法,考虑了实际情况中两跳信道可能都存在反馈延迟的情况,更符合实际MIMO中继系统传输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4144021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410351373.3
申请日:2014-07-23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4B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场景下无线信道实时模拟方法及装置。首先,用户输入收发端运动轨迹、通信场景及输出信道状态更新速率等信道动态场景参数;据此,信道参数估计单元1-2对各个信道状态进行参数估计,包括最大多普勒频移、多径时延和传播损耗等;然后,信道参数内插单元1-3根据用户设置,对估计后的信道状态参数进行确定和随机性混合内插;最后,信道实时模拟单元1-4根据内插后的信道参数实时模拟产生时变信道,通过延迟抽头线模型产生信道冲击响应并叠加于经过A/D单元1-5采样后的输入信号,最终输出信号通过D/A单元1-6变换后输出。
-
公开(公告)号:CN105978647B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610237783.4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4B17/391 , H04B17/00 , H04B7/041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三维双移动MIMO传播信道的建模及仿真方法,供通信系统优化研究和系统性能评估使用。在三维双移动MIMO传播系统中,所述建模及仿真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三维双移动MIMO传播信道进行理论建模,获得其理论数学模型;将数学理论模型转换为便于仿真实现的累加模型;利用用户指定或实测的方位角/俯仰角联合分布特性分别计算获得三维离散到达角/离开角的取值;利用收、发端移动速度大小、方向及三维离开角/到达角计算收、发端的多普勒频移;利用收、发端天线阵列流型,获得其导引矢量矩阵;将三维离散到达角/离开角、收/发端多普勒频移、收/发端导引矢量矩阵代入三维双移动MIMO传播信道的累加形式表达式,计算获得三维双移动MIMO传播信道。
-
公开(公告)号:CN105490763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884482.6
申请日:2015-12-04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4B17/39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端到端的宽带移动MIMO传播信道模型及建模方法,供通信系统优化研究和系统性能评估使用。在宽带移动MIMO传播系统中,发射端的发射天线和接收端的接收天线均采用移动极化天线阵列,所述的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移动发射端发射的信号通过窄带MIMO传播信道传送到移动接收端,获得不考虑天线物理特性的端到端的窄带移动MIMO传播信道模型;获得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极化响应与MIMO极化传播信道的去极化响应,通过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极化响应及MIMO极化传播信道的去极化响应获得极化效应的极化因子;获得发射天线阵列和接收天线阵列的耦合系数矩阵;结合极化因子及收发天线阵列的耦合系数矩阵获得端到端的宽带移动MIMO传播信道矩阵。
-
公开(公告)号:CN105375958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655095.5
申请日:2015-10-10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4B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7/0413 , H04B7/0465 , H04B7/047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存在信道反馈延迟的MIMO中继系统的线性预编码方法,该方法采用的基站预编码矩阵、中继转发矩阵和终端解码矩阵满足,基站和中继功率都受限条件下的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d Error,MMSE)为准则,因而具备最优的系统性能;本发明采用了迭代算法来计算基站和中继节点处的预编码矩阵,该迭代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易于实现;本发明提出的线性预编码方法,考虑了实际情况中两跳信道可能都存在反馈延迟的情况,更符合实际MIMO中继系统传输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5490763B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510884482.6
申请日:2015-12-04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4B17/39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端到端的宽带移动MIMO传播信道模型及建模方法,供通信系统优化研究和系统性能评估使用。在宽带移动MIMO传播系统中,发射端的发射天线和接收端的接收天线均采用移动极化天线阵列,所述的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移动发射端发射的信号通过窄带MIMO传播信道传送到移动接收端,获得不考虑天线物理特性的端到端的窄带移动MIMO传播信道模型;获得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极化响应与MIMO极化传播信道的去极化响应,通过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的极化响应及MIMO极化传播信道的去极化响应获得极化效应的极化因子;获得发射天线阵列和接收天线阵列的耦合系数矩阵;结合极化因子及收发天线阵列的耦合系数矩阵获得端到端的宽带移动MIMO传播信道矩阵。
-
公开(公告)号:CN105978647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237783.4
申请日:2016-04-15
Applicant: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IPC: H04B17/391 , H04B17/00 , H04B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17/3911 , H04B7/0413 , H04B17/008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三维双移动MIMO传播信道的建模及仿真方法,供通信系统优化研究和系统性能评估使用。在三维双移动MIMO传播系统中,所述建模及仿真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三维双移动MIMO传播信道进行理论建模,获得其理论数学模型;将数学理论模型转换为便于仿真实现的累加模型;利用用户指定或实测的方位角/俯仰角联合分布特性分别计算获得三维离散到达角/离开角的取值;利用收、发端移动速度大小、方向及三维离开角/到达角计算收、发端的多普勒频移;利用收、发端天线阵列流型,获得其导引矢量矩阵;将三维离散到达角/离开角、收/发端多普勒频移、收/发端导引矢量矩阵代入三维双移动MIMO传播信道的累加形式表达式,计算获得三维双移动MIMO传播信道。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