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速飞行状态下促使气溶胶颗粒弥散的喷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87290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0573184.5

    申请日:2022-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速飞行状态下促使气溶胶颗粒弥散的喷射方法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供气系统、二股流气体输送管路装置、给料系统、气溶胶输送管路、气溶胶输送管路遮挡罩、气溶胶喷射喷嘴、可压缩扇形装置以及可调直线型挡板结构装置。本发明实现了超声速飞行状态下气溶胶颗粒在热喷流周围形成“厚且冷”的气溶胶遮蔽层,大幅提升了各探测角度下的红外抑制率;本发明根据实际飞行速度可自由调控气溶胶颗粒弥散分布,分别通过气溶胶输送阀门来调控矩形排气喷管上、下、左、右四个侧面上的气溶胶喷射支路以及调节可压缩扇形装置调控直线型挡板倾斜角度,得到理想的气溶胶空间分布形态。

    一种利用形状记忆合金提高双层壁冷却性能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87737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86116.2

    申请日:2022-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形状记忆合金提高双层壁冷却性能的结构,包括冲击孔板、气膜孔板以及由形状记忆合金加工而成的可调微肋片。可调微肋片安装于气膜孔板冷侧,肋片高度可根据温度进行自适应调节;可调微肋片的布置具有分形特征,以气膜孔为中心向外呈现多级分布,气膜孔外围为4个一级肋片,每个一级肋片分成2个二级肋片,每个二级肋片分为2个三级肋片;冲击后的冷却气流经过气膜孔后进入热气通道,在气膜孔板热侧形成冷却气膜。本发明通过形状记忆合金的热驱动变形能力生成具有分形特征的可调微肋片,当壁温低于临界温度时,记忆合金不发生变形,降低流通阻力;当壁温高于临界温度时,微肋片能强化双层壁的内部换热能力,提高综合冷却效率。

    超声速飞行状态下促使气溶胶颗粒弥散的喷射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872907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573184.5

    申请日:2022-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速飞行状态下促使气溶胶颗粒弥散的喷射方法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供气系统、二股流气体输送管路装置、给料系统、气溶胶输送管路、气溶胶输送管路遮挡罩、气溶胶喷射喷嘴、可压缩扇形装置以及可调直线型挡板结构装置。本发明实现了超声速飞行状态下气溶胶颗粒在热喷流周围形成“厚且冷”的气溶胶遮蔽层,大幅提升了各探测角度下的红外抑制率;本发明根据实际飞行速度可自由调控气溶胶颗粒弥散分布,分别通过气溶胶输送阀门来调控矩形排气喷管上、下、左、右四个侧面上的气溶胶喷射支路以及调节可压缩扇形装置调控直线型挡板倾斜角度,得到理想的气溶胶空间分布形态。

    基于太赫兹波测量气固两相浓度场的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24409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047684.0

    申请日:2021-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太赫兹波测量气固两相浓度场的装置和方法,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测量装置以及测试通道;所述测试通道至少设有两层,包括气相测试通道和颗粒相测试通道;所述发生装置和测量装置均分别连接各层测试通道。本发明实现了对气固两相流中各气体组分浓度及固体颗粒浓度的同时测量;由于太赫兹波光谱信噪比高,同时太赫兹脉冲在皮秒量级,本装置的测量精度高且测试速度快;待检测气体通道与探测器物理隔离,因此待检测气体对装置的污染较小,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一种利用形状记忆合金提高双层壁冷却性能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877375B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0586116.2

    申请日:2022-05-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形状记忆合金提高双层壁冷却性能的结构,包括冲击孔板、气膜孔板以及由形状记忆合金加工而成的可调微肋片。可调微肋片安装于气膜孔板冷侧,肋片高度可根据温度进行自适应调节;可调微肋片的布置具有分形特征,以气膜孔为中心向外呈现多级分布,气膜孔外围为4个一级肋片,每个一级肋片分成2个二级肋片,每个二级肋片分为2个三级肋片;冲击后的冷却气流经过气膜孔后进入热气通道,在气膜孔板热侧形成冷却气膜。本发明通过形状记忆合金的热驱动变形能力生成具有分形特征的可调微肋片,当壁温低于临界温度时,记忆合金不发生变形,降低流通阻力;当壁温高于临界温度时,微肋片能强化双层壁的内部换热能力,提高综合冷却效率。

    一种强化换热的红外抑制器及红外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14175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0835326.0

    申请日:2022-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换热红外抑制器及红外抑制方法,一方面,利用喷管中高温燃气的排气动能从引气室侧壁所开的多个圆形一级引射口引射环境冷气进入混合管内与高温燃气掺混降温以降低燃气的红外辐射。另一方面,利用混合管出口排出的经一次掺混降温后燃气的动能从混合管外罩上所开的多个方形二级引射口引射环境冷气进入由混合管与混合管外罩形成的矩形环状中空夹层内,对夹层中的混合管外罩内壁面与混合管外壁面进行冷却降温以降低壁面的红外辐射。通过在混合管外壁面均布一定数量的U形肋条以增加混合管外壁面换热面积,并在U形肋条两侧交错布置若干翅片以起到对夹层内冷气的扰流作用,从而强化二级引射冷气与接触壁面的换热。

    基于双工质多级循环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42958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708741.X

    申请日:2022-0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工质多级循环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S‑CO2闭式布雷顿循环装置、制冷循环装置以及热防护冷却通道系统;所述S‑CO2闭式布雷顿循环装置包括涡轮、冷凝器、压缩机、交流发电机;所述制冷循环装置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所述热防护冷却通道系统包括冷却通道、高温部件。本发明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包括进气道、燃烧室和尾喷管等高温部件温度不均的现象,实现了分段式热防护,利用多级换热针对飞行器不同高温部件分段换热;本发明将S‑CO2闭式布雷顿循环与制冷循环相结合,通过利用S‑CO2闭式布雷顿循环系统发出的电实现发电制冷,实现飞行器局部温度的热防护;本发明装置整体结构紧凑,有效降低了负重成本。

    一种利用分形扰流柱提高层板冷却性能的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589864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44446.7

    申请日:2022-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分形扰流柱提高层板冷却性能的结构,包括冲击孔板、气膜孔板以及具有分形特征的扰流柱。冷却气流经过冲击孔后形成射流并冲击气膜孔板冷侧;扰流柱连接冲击孔板和气膜孔板,增大与冷却气流的接触面积,强化气膜孔板向冲击孔板的导热。扰流柱截面具有分形特征,其初始形貌由正方形(1级正方形)生成,将正方形每个边三等分后将中间一段外凸出一个以该段长度为边长的正方形(2级正方形),然后重复上述步骤,生成N级正方形,以N级正方形端点生成包络线构成扰流柱型面。本发明利用具有分形特征的扰流柱强化与冷却气流的对流换热以及气膜孔板向冲击孔板的导热,提高层板冷却性能。

    用于旋转空心轴通道的引气管道多股射流冲击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370431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794765.1

    申请日:2022-07-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旋转空心轴通道的引气管道多股射流冲击冷却装置,包括旋转转子轴和引气管道;所述旋转转子轴进行内部空心处理后形成的柱状空心轴通道为空心轴通道,所述空心轴通道由空心轴端部通道、换热段通道和封闭段构成;所述引气管道由外部接入空心轴通道中,并延伸至封闭段位置,所述引气管道与压气机相连,通过引气管道内部的冷却气流通道向空心轴通道输送冷却气体,所述冷却气流通道端部封闭,冷却流体通过其表面的多股圆形射流孔口冲向换热段通道表面,流入空心轴通道。本发明改善了高速旋转条件下旋转轴内部的高温淤积和局部过热问题,实现了旋转通道降温和匀热化设计。

    一种气相射流中添加固体颗粒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95744A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2010517163.2

    申请日:2020-06-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相射流中添加固体颗粒的装置,包括用于输入气相射流的气体供给系统、用于输入颗粒的螺旋给料系统、流化反应器以及微波监测装置;所述流化反应器底部侧壁设有喷嘴,顶部设有给料口和出料口;所述喷嘴连接气体供给系统,所述给料口连接给料系统,出料口处设有两个微波监测装置;所述流化反应器内部的中轴线处设有搅拌桨,搅拌桨在搅拌电机的驱动下旋转,搅拌桨上设有多层叶片。本发明采用双微波探测器实时监视出口固体颗粒浓度,使得本装置出口气固混合物浓度均匀且稳定;本发明结合螺旋进料和搅拌装置,不仅能够实现大颗粒的添加,同时能够实现小尺寸的固体颗粒浓度的稳定可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