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63445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755249.3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K14/435 , C12N15/70 , C12N15/12 , C12N1/21 , A01N63/50 , A01N27/00 , A01N31/06 , A01N31/02 , A01P19/00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樟齿喙象成虫气味结合蛋白PtsuOBP7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属于分子生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香樟齿喙象成虫气味结合蛋白PtsuOBP7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蛋白和基因可用于反向验证寄主植物香樟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活性组分鉴定;也为解析香樟齿喙象为害香樟的嗅觉分子机制奠定分子基础;同时也为开发以害虫嗅觉关键基因为靶点的害虫防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本发明还通过荧光竞争性结合实验筛选获得与香樟齿喙象成虫气味结合蛋白PtsuOBP7结合力强的几种挥发性物质,可用于制备引诱剂以监测防治香樟齿喙象。
-
公开(公告)号:CN116064287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211010110.7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20 , A62D3/02 , C12R1/38 , A62D101/2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降解α‑蒎烯的假单胞菌P13及其应用。利用本发明所述假单胞菌P13处理(+)‑α‑蒎烯或(‑)‑α‑蒎烯4d后,对(+)‑α‑蒎烯和(‑)‑α‑蒎烯的降解率分别为34.96%和15.70%,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降解α‑蒎烯。
-
公开(公告)号:CN113563445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110755249.3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K14/435 , C12N15/70 , C12N15/12 , C12N1/21 , A01N63/50 , A01N27/00 , A01N31/06 , A01N31/02 , A01P19/00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香樟齿喙象成虫气味结合蛋白PtsuOBP7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属于分子生化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香樟齿喙象成虫气味结合蛋白PtsuOBP7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蛋白和基因可用于反向验证寄主植物香樟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活性组分鉴定;也为解析香樟齿喙象为害香樟的嗅觉分子机制奠定分子基础;同时也为开发以害虫嗅觉关键基因为靶点的害虫防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本发明还通过荧光竞争性结合实验筛选获得与香樟齿喙象成虫气味结合蛋白PtsuOBP7结合力强的几种挥发性物质,可用于制备引诱剂以监测防治香樟齿喙象。
-
公开(公告)号:CN115851489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017059.2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20 , A62D3/02 , C12R1/425 , A62D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α‑蒎烯降解菌及其应用,属于环境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α‑蒎烯降解菌的分类学命名为沙雷氏菌S14,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2815。本发明提供的沙雷氏菌S14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降解α‑蒎烯,降解条件简单,用沙雷氏菌Serratiasp.S14分别处理(+)‑α‑蒎烯和(‑)‑α‑蒎烯4d后,菌株对(+)‑α‑蒎烯和(‑)‑α‑蒎烯的降解率分别达到28.38%和21.22%。采用本发明α‑蒎烯降解菌降解α‑蒎烯,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294664B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1910710665.4
申请日:2019-08-01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07C29/42 , C07C33/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十四碳炔‑1‑醇的合成方法,属于化工生产技术领域。该方法以乙炔为起始原料,在溶剂中与碱反应生成乙炔盐;然后加入1‑溴十一烷反应,得到1‑十三炔盐,进一步与多聚甲醛、甲醛水溶液或甲醛气体反应,“一锅法”合成得到2‑十四碳炔‑1‑醇。本发明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方便,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推广应用,产物2‑十四碳炔‑1‑醇的纯度和收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771606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911196613.6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N37/02 , C07C67/14 , C07C69/145 , A01P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褐梗天牛成虫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昆虫引诱剂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褐梗天牛成虫引诱剂,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一种对褐梗天牛有较高的引诱作用的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并且本发明所提供的褐梗天牛的引诱剂,还包括植物源化合物和稀释剂,配比合理,诱捕效率高,可高效地监测和诱杀褐梗天牛成虫;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对褐梗天牛有较高的引诱作用的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和方法,以香叶基丙酮、还原剂和乙酰氯等原料制得,原料简单,步骤环保,生产效率高,工业应用前景良好,可用于大规模制备褐梗天牛成虫引诱剂,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771606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196613.6
申请日:2019-11-2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A01N37/02 , C07C67/14 , C07C69/145 , A01P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褐梗天牛成虫引诱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昆虫引诱剂生产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褐梗天牛成虫引诱剂,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一种对褐梗天牛有较高的引诱作用的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并且本发明所提供的褐梗天牛的引诱剂,还包括植物源化合物和稀释剂,配比合理,诱捕效率高,可高效地监测和诱杀褐梗天牛成虫;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对褐梗天牛有较高的引诱作用的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和方法,以香叶基丙酮、还原剂和乙酰氯等原料制得,原料简单,步骤环保,生产效率高,工业应用前景良好,可用于大规模制备褐梗天牛成虫引诱剂,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4404157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742915.X
申请日:2014-12-0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掘氏疫霉菌的LAMP检测引物组合物及其LAMP检测试剂盒和LAMP检测方法。该LAMP检测引物组合物由正向内引物FIP、反向内引物BIP、正向外引物F3、反向外引物B3和反向环引物LB组成。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准确性高、特异性强、操作方便、实用性好、实现了恒温扩增,同时还为掘氏疫霉菌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可用于掘氏疫霉菌的高灵敏度快速检测,同时在病害侵染初期鉴定出病原物,能够对田间土壤中的掘氏疫霉菌进行检测。本发明对掘氏疫霉菌引起的疫病防治和对减少农药盲目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的环境污染也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4404157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742915.X
申请日:2014-12-08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Q1/6844 , C12Q1/6895 , C12Q2531/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掘氏疫霉菌的LAMP检测引物组合物及其LAMP检测试剂盒和LAMP检测方法。该LAMP检测引物组合物由正向内引物FIP、反向内引物BIP、正向外引物F3、反向外引物B3和反向环引物LB组成。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准确性高、特异性强、操作方便、实用性好、实现了恒温扩增,同时还为掘氏疫霉菌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可用于掘氏疫霉菌的高灵敏度快速检测,同时在病害侵染初期鉴定出病原物,能够对田间土壤中的掘氏疫霉菌进行检测。本发明对掘氏疫霉菌引起的疫病防治和对减少农药盲目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的环境污染也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851489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211017059.2
申请日:2022-08-23
Applicant: 南京林业大学
IPC: C12N1/20 , A62D3/02 , C12R1/425 , A62D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α‑蒎烯降解菌及其应用,属于环境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α‑蒎烯降解菌的分类学命名为沙雷氏菌S14,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22815。本发明提供的沙雷氏菌S14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降解α‑蒎烯,降解条件简单,用沙雷氏菌Serratiasp.S14分别处理(+)‑α‑蒎烯和(‑)‑α‑蒎烯4d后,菌株对(+)‑α‑蒎烯和(‑)‑α‑蒎烯的降解率分别达到28.38%和21.22%。采用本发明α‑蒎烯降解菌降解α‑蒎烯,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