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及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改性剂相容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14415A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934310.6

    申请日:2020-09-0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沥青及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改性剂相容性评价方法,属于改性沥青相容性技术领域,解决目前相容性试验评价方法不能精准、定量地分析改性沥青相容的问题。本发明先制备SBS改性剂、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X射线衍射样品并对其分别进行X射线衍射测试,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优化和换算后获得约化结构函数,并以其曲线为基础经傅里叶变换得到SBS改性剂、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约化径向分布函数G(r),来分析评价SBS改性沥青的相容性。本发明所提出评价方法为改性沥青相容性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新思路,它有助于SBS改性沥青的机理研究,能有效地改善沥青离析问题,从而提高了改性沥青的稳定性,为SBS改性沥青的生产和应用奠定基础。

    基于纳米碳纤维提高冷拌沥青混合料自愈合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53562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910742038.9

    申请日:2019-08-12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纳米碳纤维提高冷拌沥青混合料自愈合的方法,属于道路修复技术领域,解决目前微胶囊自愈合技术及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局限大、条件严苛、没有利用微波加热技术来实现冷拌沥青混合料自愈合的研究、没有将纳米碳纤维、PCL作为填料的研究等问题。本发明首先制备SBS改性乳化沥青,接着将改性乳化沥青与纳米碳纤维、PCL等在室温下拌和制备冷拌沥青混合料,再制得小梁试件,然后用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得到受损试件并标注裂缝,最后利用微波加热设备加热受损试件至高于软化点10℃并保持30分钟,对完成自愈合与养护的受损试件再次进行疲劳试验,测定试件自愈合率,以确定纳米碳纤维的最佳掺量。本发明制备的冷拌沥青混合料可提高沥青路面自愈合能力。

    一种原竹-混凝土组合桥梁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06006A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11061903.0

    申请日:2017-10-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1D1/00 E01D21/00 E01D2101/10 E01D2101/24

    Abstract: 一种原竹-混凝土组合桥梁,包括原竹纵梁(1)、竹面板(2)、现浇混凝土层(3)、竹筒连接键(4)共同组成,其特征在于,两根及两根以上内含天然竹节(11)的原竹纵梁(1)等长平行设置,竹面板(2)搁置于原竹纵梁(1)的顶面,竹筒连接键(4)由管状毛竹切段(41)和填充料(42)组成,管状毛竹切段(41)垂直贯穿原竹纵梁(1)的预留孔洞(12)和竹面板(2)的圆形开孔(21),并伸入现浇混凝土层(3)内,管状毛竹切段(41)的管内及预留孔洞(12)所在节段的原竹纵梁(1)内腔填满填充料(42),现浇混凝土层(3)通过竹筒连接键(4)与原竹纵梁(1)、竹面板(2)连接形成整体。本发明桥梁结构取材容易,绿色环保,结构整体性好,结合多种材料的优势,满足桥梁结构的正常使用和耐久性需求。

    沥青及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改性剂相容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1441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010934310.6

    申请日:2020-09-0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沥青及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改性剂相容性评价方法,属于改性沥青相容性技术领域,解决目前相容性试验评价方法不能精准、定量地分析改性沥青相容的问题。本发明先制备SBS改性剂、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X射线衍射样品并对其分别进行X射线衍射测试,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优化和换算后获得约化结构函数,并以其曲线为基础经傅里叶变换得到SBS改性剂、基质沥青和SBS改性沥青的约化径向分布函数G(r),来分析评价SBS改性沥青的相容性。本发明所提出评价方法为改性沥青相容性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新思路,它有助于SBS改性沥青的机理研究,能有效地改善沥青离析问题,从而提高了改性沥青的稳定性,为SBS改性沥青的生产和应用奠定基础。

    一种基于界面相互作用的沥青与改性剂相容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63144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010853659.7

    申请日:2020-08-21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界面相互作用的沥青与改性剂相容性评价方法,属于改性沥青技术领域,解决目前没有提出可以展现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相容时的动态过程的评价方法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分别构建基质沥青模型、SBS改性剂模型和SBS与基质沥青界面模型。在不同温度下,对SBS与基质沥青界面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得到界面能,比较其数值大小,分析SBS与基质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以评价基质沥青与SBS的相容性。本发明评价方法以数值模拟为基础,操作简单,结果直观,为SBS与基质沥青共混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帮助,对改性沥青相容性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思路,SBS改性沥青的开发及改性效果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改性沥青性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91452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756070.2

    申请日:2019-08-13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改性沥青性能的预测方法,属于改性沥青技术领域。主要解决目前在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时尚未建立软件模拟结果与改性沥青路用性能间关系的问题。本发明先测得SBS改性沥青的密度、针入度、软化点及延度,分别分析密度与软化点、针入度的相关性,然后通过分子动力学软件建立SBS改性沥青共混体系模型,并进行密度计算和拉伸模拟,比较模拟与试验结果,优化分子模拟算法,预测三大指标,最后进行三大指标实验,以验证模拟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预测SBS改性沥青的三大指标,从而可以有效地指导SBS改性沥青的生产实践,同时对提高SBS改性沥青的使用效果,对建造优良的路面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高导热纳米碳纤维改性沥青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84007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756243.0

    申请日:2019-08-1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高导热纳米碳纤维改性沥青制备方法,属于沥青路面材料制备领域,解决目前仅考虑直接选用纳米碳纤维作为改性剂、未考虑利用高导热纳米碳纤维来制备改性沥青的问题。本发明首先利用聚丙烯腈、N,N-二甲基甲酰胺、盐酸羟胺溶液、氯化铜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得聚丙烯腈纳米纤维,经高温炭化、原位还原制得具有高导热性能的铜/纳米碳纤维,然后将其逐渐加至160℃的沥青中并用高速剪切乳化机剪切1小时,得到改性沥青,最后用快速导热系数测定仪测定成型的改性沥青光滑圆柱形试样的导热系数,以确定铜/纳米碳纤维的最佳掺量。本发明制备的高导热纳米碳纤维改性沥青可用于沥青路面的建设,提高冬季融雪化冰效率,保证出行人员安全。

    基于纳米碳纤维吸波性能的沥青路面除雪融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80984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934308.9

    申请日:2020-09-0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纳米碳纤维吸波性能以实现沥青路面除雪融冰的方法,属于道路安全技术领域,解决目前人工撒布氯化物融雪剂导致沥青路面产生病害、腐蚀桥面板钢筋,以及磁感应加热技术在铺筑沥青路面时感应材料选用的局限性等问题。本发明首先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得超细镍纤维,并将其作为催化剂,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得纳米碳纤维,然后以纳米碳纤维作为改性剂制备混合料并成型车辙板试件,并在车辙板试件上铺厚度为1cm的雪,最后,利用微波加热设备对试件进行微波加热,通过比较不同纳米碳纤维掺量的试件上雪全部融化所需的时间,以确定纳米碳纤维的最佳掺量。本发明铺筑的纳米碳纤维改性沥青路面可用于提高沥青路面除雪融冰效率,提高人们出行安全。

    一种提高沥青中纳米碳纤维分散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78747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60398.1

    申请日:2020-08-2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提高沥青中纳米碳纤维分散性的方法,属于沥青改性技术领域,解决目前物理分散方法使沥青中纳米碳纤维分散性较低、化学分散方法降低了改性沥青均匀性及强度的问题。本发明首先采用冻结剪切及研磨的方法,将在-5℃的低温空气浴中保持30分钟的沥青变为粉末,然后与经干燥处理后的纳米碳纤维在超声波技术的作用下混合均匀并分成六份,接着将六份混合物在135℃的烘箱中加热至沥青呈熔融状态,最后将六份混合物混合,并用人工及高速剪切乳化机搅拌混合物,使纳米碳纤维在沥青中分散均匀。本发明提供的分散方法可用于改性沥青的制备,减少物理及化学分散方法对纳米效应的发挥的不良影响,提高沥青中纳米碳纤维的分散性,改善沥青性能。

    一种基于界面相互作用的沥青与改性剂相容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63144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853659.7

    申请日:2020-08-21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界面相互作用的沥青与改性剂相容性评价方法,属于改性沥青技术领域,解决目前没有提出可以展现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改性剂与基质沥青相容时的动态过程的评价方法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分别构建基质沥青模型、SBS改性剂模型和SBS与基质沥青界面模型。在不同温度下,对SBS与基质沥青界面模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得到界面能,比较其数值大小,分析SBS与基质在界面处的相互作用,以评价基质沥青与SBS的相容性。本发明评价方法以数值模拟为基础,操作简单,结果直观,为SBS与基质沥青共混机理的研究提供了帮助,对改性沥青相容性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思路,SBS改性沥青的开发及改性效果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