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20016023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191583.9
申请日:2025-02-2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H01M10/63 , H01M10/48 , H01M10/635 , H01M10/615 , H01M10/613 , H01M10/657 , H01M10/653 , H01M1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监测与高效降温一体化的电池热控系统,包括散热系统、温度传感器及电加热器。所述散热系统采用由PAM(聚丙烯酰胺)和CaCl2(氯化钙)为原料的双网络结构水凝胶,结合纳米级多孔设计,在50℃条件下自交联制备而成,覆盖于电池组表面或嵌入电池间隙。所述水凝胶通过低温吸湿‑高温蒸发的机制实现高效散热,能够在高温环境下快速吸收热量并蒸发降温,实验表明可降低电池温度20℃以上。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电池温度并根据信号动态调控散热系统与电加热器的运行:当温度超过阈值时启动水凝胶散热,低温环境下则启用电加热器维持电池工作温度。本发明通过智能温控策略,解决了电池因过热或过冷导致的性能衰减与安全隐患,同时系统结构紧凑、成本低廉,散热模块柔性强且可紧密贴合电池表面,显著提升了热传导效率与系统可靠性,延长电池寿命30%以上,适用于电动汽车、储能设备等场景的大规模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80207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94134.3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H04L1/00 , H04B17/336 , H04B17/391 , H04B7/06 , H04B7/1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大规模低轨卫星通信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与系统,为超大规模低轨卫星对地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解决方案。本发明首先构建低轨卫星对地通信仿真系统和星地通信信道模型;其次构建单颗低轨卫星的移动模型,根据仿真的运行结果,得到卫星绕地过程中的距离和仰角变化数据;最后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在卫星移动过程中对信道状态进行预测,将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应用到低轨卫星通信场景中。相比于传统的自适应编码调制方法,本发明考虑了动态卫星网络拓扑的快速变化,更加贴合真实场景,在使用了深度学习算法的基础上,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低轨卫星对地通信系统的吞吐量,改善通信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840191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1711200460.9
申请日:2017-11-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6F11/36
Abstract: 一种基于步骤提示的安卓众包测试反馈方法,其特征是通过众包测试平台Kikbug的驱动程序对测试过程的记录,建立用户测试行为数据库;在测试过程当中,收集当前测试人员的测试步骤信息,和数据库中已记录的、已触发异常的操作信息对比,解决众包测试报告不够专业的问题,以引导测试人员完成更高效的众包测试。(1)建立关于异常的测试行为数据库,通过任务提供者完成所有待测任务,初始化数据库;(2)对比当前测试人员和数据库中的操作序列,引导测试人员触发异常;(3)存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新异常;已确认的异常,不再引导测试人员验证该异常;(5)将异常反馈给任务提供者。(4)当某异常复现的次数超过阀值,将之定义为
-
公开(公告)号:CN11631833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74498.5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服务功能链的低轨卫星网络业务传输方法与系统,首先引入服务功能链表示一体化网络UD‑LTIN的业务模型,定义业务的端到端传递时延模型;考虑到多个业务之间对异构资源的共享与竞争关系,将此一体化网络中的多业务传输问题建模为一个非合作博弈,以最小化每个业务的端到端传递时延;基于加权势博弈理论,证明此问题中势函数的存在性,且存在至少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解;为了得到博弈的均衡解,设计了最佳响应算法和自适应算法。相较于现有低轨巨星座环境中的业务传输方案,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所有业务的端到端传递时延,且在动态网络拓扑下具有稳定的性能,能够实现异构物理资源的协调,同时也将保证业务的服务连续性和一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88226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172187.3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Voigt磁光效应的微环腔偏振调制器及调制方法,包括SOI衬底、光学微环腔、内磁极、外磁极、第一耦合波导和第二耦合波导;所述SOI衬底上端圆心位置固定设置有圆形内磁极,沿径向向外依次设置有圆环形光学微环腔和圆环形外磁极;所述第一耦合波导和第二耦合波导依次平行设置于光学微环腔的上下两侧,并且分别穿过外磁极;所述内磁极和外磁极通过外加电流可以在圆环气隙中形成沿着半径方向均匀分布的磁场;通过调节磁场强度大小,使原本偏振态相互正交的准TM和准TE模式产生相互耦合作用,导致线偏振模式的偏振态发生了变化,同时偏振角度的变化是随着磁场强度连续可调的,从而达到了偏振调制器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083521A
公开(公告)日:2019-08-02
申请号:CN201810092970.7
申请日:2018-01-2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移动应用测试报告提交及处理方法,利用安卓用户行为可追踪的特点,结合测试人员提交的异常报告,构造更为全面更为精准的移动应用异常描述,帮助测试人员更加准确定位异常,同时改进测试人员反馈的机制,测试人员通过跳转到异常报告填写页面,实时反馈异常的效果,提高整个应用的反馈效率和测试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9840644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711200605.5
申请日:2017-11-24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互联网已经发展为一个高协作性和高互动性的社交环境,用户作为社交网络中内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影响着网络中的感知信息质量。其中的两个因素,用户反馈和个人信誉对于感知信息质量的衡量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定量的实证研究,探究了声誉和用户反馈对感知信息质量的影响,并使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发现了用户反馈和个人信誉中影响感知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
-
公开(公告)号:CN104469581A
公开(公告)日:2015-03-25
申请号:CN201410748140.7
申请日:2014-12-09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H04R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回廊型超构材料的仿生学定向麦克风,包括回廊型超构材料放大器和位于放大器后端的麦克风。回廊型超构材料放大器由前端的回廊结构和后端的共振腔构成,回廊结构为由多个插指结构相对交错排布构成的封闭结构,回廊结构上设有声波入射口和与后端共振腔连接的连通口;回廊结构和共振腔均为刚性材料;麦克风伸入共振腔后端的预留孔道内。本发明基于声学超构材料利用仿生学原理实现了声定向的效果,可以通过改变结构参数和放大器中心频率,改变目标的声定向信号的频率,是一种适应性强、表现优良、结构简单、易实现、低成本的新型声学定向麦克风。
-
公开(公告)号:CN114370928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0029997.8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南京大学
IPC: G01H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线型萨格纳克干涉式光纤振动传感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光源模块、传感模块、调制模块、光路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光源模块发出宽谱的线偏振光,经过传感模块、调制模块和光路模块,再由光路模块末端的反射镜反射,在起偏器处进行干涉,最终到达信号处理模块进行解调;所述光路模块包括用来产生时间延迟的延迟光纤环和用以实现偏振旋转和反向的旋光反射镜结构;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接收干涉信号,进行信号解调,从而最终实现对于振动的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2986646B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110172333.2
申请日:2021-02-0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双脉冲健康检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双脉冲光源模块、光路模块、调制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双脉冲光源模块发出周期性双脉冲测试光源,经过光路模块、调制模块后,沿光路模块返回至信号处理模块;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基础上,利用光源产生周期性宽窄双脉冲信号,通过光纤耦合器串联进原有光路,根据不同电压下相位调制器的调制深度不同和瑞利散射原理,分别对光纤电流互感器的调制模块和光路模块进行检测,从而做到对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快速故障排查;在提供双脉冲健康检测系统的同时,本发明还可兼具电流测量的功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