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37022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0159029.3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通研究院
IPC: B01J20/24 , B01J20/28 , C02F1/28 , B01J20/30 , C02F1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型纳米水合氧化铈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到环境功能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以纤维素为分散剂,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通过溶解‑分散‑交联‑致孔的方法将水合氧化铈纳米颗粒均匀地固定至纤维素泡沫内部,本发明制备的固定型纳米水合氧化铈具有独特的纤维素网状交联结构,能够包裹在水合氧化铈纳米颗粒周围阻碍其在水中的自聚集并赋予其良好的水力学性能,突破了纳米水合氧化铈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遇到的瓶颈,且固定型纳米水合氧化铈环境友好,在中酸性污染水体中对氟离子具有优异的吸附容量,球状外形方便吸附饱和后回收利用,经碱液多次再生后能保持形态不变和性能稳定,适用于实际氟污染废水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797508B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0410150.4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通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单宁酸‑Zr(IV)杂化膜的制备方法,方法步骤如下:将粉末状电容炭分散在去离子水中,超声使其分散均匀,得到电容炭水分散液;将一定配比的Zr(IV)溶液和单宁酸溶液混合于1M的NaCl水溶液中,并调节pH至7‑9,得到单宁酸‑Zr(IV)混合溶液;量取一定量的电容炭水分散液和单宁酸‑Zr(IV)混合溶液,利用涡旋混匀仪使两种溶液在涡流下混合均匀,真空抽滤至亲水性高分子微滤膜表面,得到单宁酸‑Zr(IV)杂化膜。本发明材料来源广泛,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且本方法制得的单宁酸‑Zr(IV)杂化膜可以在共存阳离子Ca(II)的竞争下对Pb(II)进行选择性吸附,具有非常高的分配系数,远远超过了商用离子交换树脂。并同时具有优越的吸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79750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10150.4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通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单宁酸‑Zr(IV)杂化膜的制备方法,方法步骤如下:将粉末状电容炭分散在去离子水中,超声使其分散均匀,得到电容炭水分散液;将一定配比的Zr(IV)溶液和单宁酸溶液混合于1M的NaCl水溶液中,并调节pH至7‑9,得到单宁酸‑Zr(IV)混合溶液;量取一定量的电容炭水分散液和单宁酸‑Zr(IV)混合溶液,利用涡旋混匀仪使两种溶液在涡流下混合均匀,真空抽滤至亲水性高分子微滤膜表面,得到单宁酸‑Zr(IV)杂化膜。本发明材料来源广泛,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且本方法制得的单宁酸‑Zr(IV)杂化膜可以在共存阳离子Ca(II)的竞争下对Pb(II)进行选择性吸附,具有非常高的分配系数,远远超过了商用离子交换树脂。并同时具有优越的吸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064805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912088.9
申请日:2022-07-29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通研究院
IPC: H01M10/5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技术领域的一种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再生方法,将废旧三元锂电池完全放电后拆解得到正极极片,经碱溶液除掉铝杂质,煅烧除掉粘结剂及导电碳等杂质,有机混合酸浸出镍钴锰等金属,草酸溶液沉淀出镍钴锰前驱体与锂源混合后煅烧再生,得到再生后的三元锂正极材料。本发明通过酸浸共沉淀再生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将内部结构已损坏的废旧的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活性恢复再生,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再生;本发明中酸浸不同于传统的酸浸技术,采用更环保的、可天然降解的有机酸,同时还原剂采用具有还原性的有机酸替代大部分技术使用的过氧化氢溶液。
-
公开(公告)号:CN115057563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95968.5
申请日:2022-06-20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通研究院
IPC: C02F9/08 , C02F101/12 , C02F101/2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雨水处理为饮用水的全自动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该系统包括雨水存储装置、曝气装置、多层复合吸附装置、处理水暂存装置、深度处理装置、紫外消毒装置、清洁水箱、太阳能供电系统和Z‑Wave智能网络系统。本发明对雨水进行处理时,雨水进入雨水存储装置和曝气装置来消除产生的气体和雨水中的异味;然后雨水经水泵进入多层复合吸附装置,去除水中的颗粒物、重金属和有机物;过滤泵将处理水暂存装置中的雨水转移至深度处理装置,进一步对雨水进行深度处理,经深度处理的雨水进入紫外消毒装置消毒后在清洁水箱G中储存以备日常饮用水。本发明通过对雨水进行处理,将雨水回用于日常饮用水,减少日常用水压力,实现了雨水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23702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159029.3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通研究院
IPC: B01J20/24 , B01J20/28 , C02F1/28 , B01J20/30 , C02F1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型纳米水合氧化铈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到环境功能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以纤维素为分散剂,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通过溶解‑分散‑交联‑致孔的方法将水合氧化铈纳米颗粒均匀地固定至纤维素泡沫内部,本发明制备的固定型纳米水合氧化铈具有独特的纤维素网状交联结构,能够包裹在水合氧化铈纳米颗粒周围阻碍其在水中的自聚集并赋予其良好的水力学性能,突破了纳米水合氧化铈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遇到的瓶颈,且固定型纳米水合氧化铈环境友好,在中酸性污染水体中对氟离子具有优异的吸附容量,球状外形方便吸附饱和后回收利用,经碱液多次再生后能保持形态不变和性能稳定,适用于实际氟污染废水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834575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603143.5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生植物与微生物耦合的生态沟渠系统,包括:基础组件,包括沟槽主体,所述沟槽主体内设有植物种植部;以及,防护组件,包括固定设于沟槽主体内且位于植物种植部上游的承载框,所述承载框顶部插设有缓流滤板,所述承载框远离植物种植部的一侧两端均竖直设有导向框,两组所述导向框内均设有滑动框,两组所述滑动框之间转动设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外壁套设有随动叶轮,所述滑动框上设有与主动轴传动连接的检测式收卷组件,所述检测式收卷组件外壁卷绕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一端绕过嵌设于承载框底部内壁的导向轮组后连接缓流滤板底部。本发明通过缓流滤板减缓水流在生态沟渠本体内部流淌的速度,实现对植物种植部的植物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13683263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0993596.X
申请日:2021-08-27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河海大学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系统,包括漂浮平台和吸水泵,漂浮平台的顶面设有沉淀过滤区,沉淀过滤区的外圈位置设有水生植物区,吸水泵用于将河流内的水体抽取至沉淀过滤区进行沉淀过滤,沉淀过滤后水体流至水生植物区内净化,最后回流至河流内,漂浮平台的底面悬挂有生物填料,同时设有若干伸缩支撑件,伸缩支撑件包括固定座,以及设于固定座底部的若干根插杆,以及可转动连接于固定座顶部的伸缩杆,插杆用于插入河流底部,伸缩杆用于连接漂浮平台。该系统可稳定布置于小流域河流中,且可降低水流的冲击影响,可随水位变化而始终漂浮于睡眠,稳定发挥作用,通过沉淀过滤、植物吸收、生物净化、增氧等手段实现污染控制,效果突出。
-
公开(公告)号:CN104466680B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410839815.9
申请日:2014-12-30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1S5/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配合物激光器及其制备方法,该有机配合物激光器包括氧化硅微环芯光学微腔,氧化硅微环芯光学微腔表面旋涂有一层4,5‑二氮杂芴金属铒配合物薄膜。将4,5‑二氮杂芴金属铒配合物配成摩尔浓度为0.9‑1.1 mmol/L四氢呋喃溶液,通过旋涂法将有机配合物溶液直接旋涂在已经制备好的氧化硅微环芯光学微腔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薄膜,制成有机配合物光学微腔。本发明将具有很高品质因子的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与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结合在一起制备光学微腔激光器,具有微型化、芯片集成、阈值低、稳定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930782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120407.4
申请日:2021-09-24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C25B1/04 , C25B11/031 , C25B11/054 , C25B11/061 , C25B11/09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支撑电极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在支撑材料简称SM,表面原位生长棒状的过度金属碱式碳酸盐M(OH)2CO3/SM,再使用导电金属有机框架MOF的配体有机小分子,包括但不限于HHTP、HOB、HAB对负载的M(OH)2CO3棒状材料表面进行修饰的自支撑电极H‑M(OH)2CO3/SM的制备方法,用导电MOF配体原位修饰过渡金属碱式碳酸盐提高其电荷传输能力,改善M(OH)2CO3在电催化过程中的导电性和催化活性,提高对应新能源器件的综合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