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散结构三段式客车车架

    公开(公告)号:CN102490787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380376.6

    申请日:2011-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散结构三段式客车车架,包括前段梁、中段梁、后段梁,所述前段梁、后段梁为桁架结构,所述中段梁的两端向下侧倾斜,所述前段梁、后段梁与中段梁之间采用角钢连接;所述中段梁的中部为行李架,在行李架的中部垂直方向增设支撑杆;所述后段梁的第一支撑梁与第二支撑梁之间相隔的宽度为120mm~125mm,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梁的宽度为70mm、高度为50mm。本发明离散结构三段式客车车架,减轻了汽车重量,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又要保证车架结构的刚度、强度和模态与原车架相差不大,使减重后的车架在安全的使用范围内。

    客车侧翻事故中保护乘员安全的座椅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661030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310646334.1

    申请日:2013-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客车侧翻事故中保护乘员安全的座椅装置,包括框架、第一伸缩杆、弹簧、曲柄,脚架、第二伸缩杆和锁止装置;第二伸缩杆的上杆与框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下杆与车厢底板固接,上杆活动插接在下杆中;下杆上设有锁止装置;曲柄与第一伸缩杆的一端固接;第一伸缩杆与曲柄固接的一端与脚架中部活动连接,弹簧的一端连接曲柄的中部,弹簧的另一端与设置在脚架上端的横杆连接;锁止装置包括销轴、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分别与STM32F407电子控制单元连接;销轴的一端与伺服电机连接,另一端可伸缩地插入上杆及下杆中。本座椅装置能有效避免客车侧翻事故中的二次碰撞,大大提高了车辆的乘员保护能力。

    客车侧翻事故中保护乘员安全的座椅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661030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46334.1

    申请日:2013-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客车侧翻事故中保护乘员安全的座椅装置,包括框架、第一伸缩杆、弹簧、曲柄,脚架、第二伸缩杆和锁止装置;第二伸缩杆的上杆与框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下杆与车厢底板固接,上杆活动插接在下杆中;下杆上设有锁止装置;曲柄与第一伸缩杆的一端固接;第一伸缩杆与曲柄固接的一端与脚架中部活动连接,弹簧的一端连接曲柄的中部,弹簧的另一端与设置在脚架上端的横杆连接;锁止装置包括销轴、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分别与STM32F407电子控制单元连接;销轴的一端与伺服电机连接,另一端可伸缩地插入上杆及下杆中。本座椅装置能有效避免客车侧翻事故中的二次碰撞,大大提高了车辆的乘员保护能力。

    一种避免客车侧翻事故中乘员伤害的安全座椅

    公开(公告)号:CN203637621U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320792688.2

    申请日:2013-12-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避免客车侧翻事故中乘员伤害的安全座椅,包括框架、第一伸缩杆、弹簧、曲柄,脚架、第二伸缩杆和锁止装置;第二伸缩杆的上杆与框架的另一端活动连接,下杆与车厢底板固接,上杆活动插接在下杆中;下杆上设有锁止装置;曲柄与第一伸缩杆的一端固接;第一伸缩杆与曲柄固接的一端与脚架中部活动连接,弹簧的一端连接曲柄的中部,弹簧的另一端与设置在脚架上端的横杆连接;锁止装置包括销轴、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分别与STM32F407电子控制单元连接;销轴的一端与伺服电机连接,另一端可伸缩地插入上杆及下杆中。本座椅装置能有效避免客车侧翻事故中的二次碰撞,大大提高了车辆的乘员保护能力。

    一种离散结构三段式客车车架

    公开(公告)号:CN202358168U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120476246.8

    申请日:2011-11-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离散结构三段式客车车架,包括前段梁、中段梁、后段梁,所述前段梁、后段梁为桁架结构,所述中段梁的两端向下侧倾斜,所述前段梁、后段梁与中段梁之间采用角钢连接;所述中段梁的中部为行李架,在行李架的中部垂直方向增设支撑杆;所述后段梁的第一支撑梁与第二支撑梁之间相隔的宽度为120mm~125mm,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梁的宽度为70mm、高度为50mm。本实用新型离散结构三段式客车车架,减轻了汽车重量,实现节能减排的效果,同时又要保证车架结构的刚度、强度和模态与原车架相差不大,使减重后的车架在安全的使用范围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