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主从博弈的区域供冷系统供需侧协同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7595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337320.6

    申请日:2024-09-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主从博弈的区域供冷系统供需侧协同优化方法,包括下述步骤:获取选定城市所在气候区的气象数据及日期属性数据,确定典型建筑类型,采集建筑信息;构建用户侧的建筑能耗代理模型;基于建筑能耗代理模型计算冷负荷需求,基于冷负荷需求构建用户侧购冷成本的目标函数;构建供冷站运行模型;构建供冷站和用户侧建筑之间的供需侧协同优化模型,建筑能耗代理模型满足热舒适度约束;以供冷站的供冷收益最大和用户侧建筑购冷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供冷站与用冷用户进行主从博弈;求解得到供需侧协同优化的结果。本发明将需求侧模型纳入优化问题中形成全局优化,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灵活性,提高区域供冷系统在极端场景下运行的稳定性。

    一种规划阶段的城市区域能源系统负荷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45415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13665.4

    申请日:2022-0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规划阶段的城市区域能源系统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步骤包括:基于规划区域气候因素的聚类方法构建第一类特征参数集;基于内扰因素的随机方法生成第二类特征参数集;基于建筑子类划分及典型子类建筑模型确定方法构建第三类特征参数集;第一、二、三类特征参数集分别为规划区域的气候参数集、建筑内扰参数集、建筑结构性参数集;根据第三类特征参数完成规划文件的地块和典型建筑模型的匹配,第一、二类特征参数集和匹配后的第三类特征参数集经过负荷计算后得到规划地块单位面积负荷,根据城市区域能源系统的负荷预测模型进行区域负荷预测。本发明为规划阶段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和可靠的预测结果,能反映城市区域负荷的时间和空间特征。

    考虑灵活性冷负荷调控的多模式集中供冷系统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26605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110500035.1

    申请日:2021-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灵活性冷负荷调控的多模式集中供冷系统优化方法,该方法步骤包括:通过构建灵活性冷负荷调控模型以及多模式集中供冷系统模型,根据各用户逐时用冷需求量、室内温度建议值以及室外温度,设置针对不同终端用户的灵活性冷负荷调控激励机制,获得调控后的用户逐时用冷需求量,并输入至构建的多模式集中供冷系统中寻优求解得到各用户最优灵活性冷负荷调控方案及系统最佳运行策略,解决了目前关于灵活性冷负荷调度方面仍停留于某单一类建筑业态终端用户的负荷削减优化上,未能结合多模式集中供冷系统对规划区域内所有具有负荷调控潜力的终端用户进行统一协调优化的问题。

    考虑灵活性冷负荷调控的多模式集中供冷系统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26605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500035.1

    申请日:2021-0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灵活性冷负荷调控的多模式集中供冷系统优化方法,该方法步骤包括:通过构建灵活性冷负荷调控模型以及多模式集中供冷系统模型,根据各用户逐时用冷需求量、室内温度建议值以及室外温度,设置针对不同终端用户的灵活性冷负荷调控激励机制,获得调控后的用户逐时用冷需求量,并输入至构建的多模式集中供冷系统中寻优求解得到各用户最优灵活性冷负荷调控方案及系统最佳运行策略,解决了目前关于灵活性冷负荷调度方面仍停留于某单一类建筑业态终端用户的负荷削减优化上,未能结合多模式集中供冷系统对规划区域内所有具有负荷调控潜力的终端用户进行统一协调优化的问题。

    工业园冷热电终端能源供应系统的设计基准日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62422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45049.8

    申请日:2019-06-21

    Inventor: 李亚军 江周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工业园冷热电终端能源供应系统的设计基准日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工业园各终端负荷的全年逐时负荷需求;S2、根据全年日电负荷峰值分布,将全年划分为L个大区间;S3、根据日冷热累计负荷峰值的终端负荷组成及比例,将每个大区间划分为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中区间;S4、根据日冷热累计负荷峰值的大小,将每个中区间划分为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区间;S5、在各小区间内分别选取设计基准日;S6、将各终端负荷的峰值负荷日纳入研究对象,统计设计基准日及其权重。本发明为工业园冷热电终端能源供应系统的装机容量规划提供更贴合全年终端负荷规律的设计工况,从而解决系统全年长时间以低负荷率的状态运行或关停。

    一种控制热电联产中燃气轮机进气温度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20204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311632.3

    申请日:2017-05-05

    Inventor: 李亚军 谭荣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C9/00 F02C7/14 F02C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热电联产中燃气轮机进气温度的系统及方法;包括与电网、天然气管网相连的热电联产系统;与热电联产系统和进口空气相连的进气温度控制系统;热电联产系统提供热源,并驱动进气温度控制系统运行;进气温度控制系统负责获得进口空气的温度,并对进口空气加热或冷却。本系统可实现冬季将燃气轮机进口空气加热,提高进气温度、降低进气湿度,进而解决机组进气系统的湿堵和冰堵问题;夏季将高温燃气轮机进口空气冷却到ISO设计要求下的温度,使燃气轮机在最佳效率的工况下运行,提高燃气轮机的发电功率和运行安全性。本系统能有效控制燃气轮机进气温度,从而提高燃气轮机的运行负荷及发电功率,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一种降低催化重整装置再接触工艺能耗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18075B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010164655.4

    申请日:2010-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催化重整装置再接触系统能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混氢生成油依次经循环水换热、再接触罐顶含氢气体换热、再接触罐底油换热、冷冻水换热和氨冷换热进行冷却,然后送入再接触罐进行气液平衡分离;所述冷冻水是将炼厂低温余热发生的90℃~95℃的热水,通过制冷机组产生的5℃~10℃的冷冻水。该方法可减小氨冷却混氢生成油的负荷或者取消氨冷却混氢生成油,关停氨制冷系统。该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催化重整装置再接触系统的能耗,同时经再接触系统提浓的氢气的浓度能保证满足生产需求。而且增加低温热制冷系统,还可为低温热的利用找到一条较理想的出路。整个过程,流程改造简单、可行,经济效益明显。

    降低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干气中丙烯浓度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250426B

    公开(公告)日:2012-02-29

    申请号:CN200810026769.5

    申请日:2008-03-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干气中丙烯浓度的方法,是通过改进吸收稳定系统的补充吸收剂流程和换热流程实现,包括:在稳定塔的第3~5块理论板处开一侧线,采出轻汽油作为吸收塔的补充吸收剂,同时取消原有补充吸收剂进吸收塔流程;增加解析塔中间再沸器供热或用柴油加热脱乙烷汽油。该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干气中丙烯和丙烷的浓度,大大提高催化裂化装置吸收稳定系统的丙烯收率,同时产品得到保证,装置能耗基本不变。因流程改变出现的解吸塔中间再沸器热负荷不够的问题,则可通过换热流程优化很好的得到解决。整个过程,流程改造简单、可行,经济效益明显。

    一种抽余液塔和抽出液塔能量升级回收利用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06318A

    公开(公告)日:2010-12-08

    申请号:CN201010242679.7

    申请日:2010-0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分子筛脱蜡装置中的抽余液塔和抽出液塔能量升级回收利用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为分别将从抽余液塔和抽出液塔抽出的塔板液相与温度低于塔板液相的加热介质进行换热降温,加热介质温度升高;降温后的塔板液相再各自返回抽余液塔和抽出液塔;温度升高的加热介质用于做热阱的热源,从而抽余液塔和抽出液塔的能量得到回收利用。实现所述方法的装置包含抽余液塔和抽出液塔,其中,在抽余液塔和抽出液塔的进料口上方分别设置中段回流装置I和中段回流装置II。本发明在中段回流取热后,可等量降低塔顶冷却负荷,有利于克服夏季环境温度高、冷却困难造成的操作不稳定等缺点。

    一种降低催化重整装置再接触工艺能耗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18075A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1010164655.4

    申请日:2010-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催化重整装置再接触系统能耗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混氢生成油依次经循环水换热、再接触罐顶含氢气体换热、再接触罐底油换热、冷冻水换热和氨冷换热进行冷却,然后送入再接触罐进行气液平衡分离;所述冷冻水是将炼厂低温余热发生的90℃~95℃的热水,通过制冷机组产生的5℃~10℃的冷冻水。该方法可减小氨冷却混氢生成油的负荷或者取消氨冷却混氢生成油,关停氨制冷系统。该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催化重整装置再接触系统的能耗,同时经再接触系统提浓的氢气的浓度能保证满足生产需求。而且增加低温热制冷系统,还可为低温热的利用找到一条较理想的出路。整个过程,流程改造简单、可行,经济效益明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