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40670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0536631.4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有促生作用的紫花风铃木内生真菌及其应用。菌株Myrmaeciumsp.FLM1,该菌株于2023年4月6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大院,邮编:510070,保藏编号为GDMCC No.63329。本发明从野生紫花风铃木成年大树枝条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功能菌株Myrmaecium sp.FLM1,将其接种至紫花风铃木栽培品种‘紫绣球’种子苗后,能侵染紫花风铃木根系,并主要侵入根表皮和皮层细胞内,为较典型的内生真菌定殖方式。此外,接种试验显示,接种菌株Myrmaeciumsp.FLM1显著促进了‘紫绣球’栽培品种新生根发生和地上部生长,再者其能纯培养,且产孢量大,易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784234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0767393.8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创新中心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诱导黄花风铃木离体下胚轴获得再生完整植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剪去种翅,消毒清洗后、接种于MS培养基培养得到组培苗;(2)下胚轴再生培养:选取组培苗下胚轴,置于下胚轴再生培养基诱导产生再生芽;(4)再生芽继代培养:将再生芽置于继代培养基中培养,继代培养得到再生植株;(5)再生苗生根培养:将再生植株接种于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6)生根苗移栽。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去摸索和明确再生参数,建立了黄花风铃木高效再生体系及获取移栽的成活植株,且移栽成活率高,不仅黄花风铃木优质资源保存、扩繁及其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利于该再生体系的应用和推广。(1)无菌材料的获取:采集成熟开裂干燥的果荚,
-
公开(公告)号:CN11678423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67393.8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创新中心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诱导黄花风铃木离体下胚轴获得再生完整植株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无菌材料的获取:采集成熟开裂干燥的果荚,剪去种翅,消毒清洗后、接种于MS培养基培养得到组培苗;(2)下胚轴再生培养:选取组培苗下胚轴,置于下胚轴再生培养基诱导产生再生芽;(4)再生芽继代培养:将再生芽置于继代培养基中培养,继代培养得到再生植株;(5)再生苗生根培养:将再生植株接种于生根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6)生根苗移栽。本发明通过大量实验去摸索和明确再生参数,建立了黄花风铃木高效再生体系及获取移栽的成活植株,且移栽成活率高,不仅黄花风铃木优质资源保存、扩繁及其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利于该再生体系的应用和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6640670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536631.4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创新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有促生作用的紫花风铃木内生真菌及其应用。菌株Myrmaeciumsp.FLM1,该菌株于2023年4月6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大院,邮编:510070,保藏编号为GDMCC No.63329。本发明从野生紫花风铃木成年大树枝条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功能菌株Myrmaecium sp.FLM1,将其接种至紫花风铃木栽培品种‘紫绣球’种子苗后,能侵染紫花风铃木根系,并主要侵入根表皮和皮层细胞内,为较典型的内生真菌定殖方式。此外,接种试验显示,接种菌株Myrmaeciumsp.FLM1显著促进了‘紫绣球’栽培品种新生根发生和地上部生长,再者其能纯培养,且产孢量大,易于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676054A
公开(公告)日:2017-05-17
申请号:CN201611010468.4
申请日:2016-11-1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5/04 , C12N2509/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快速简易的拟南芥完整叶绿体的提取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将拟南芥叶片在Medium I中低速匀浆;(2)过滤之后1500g 4℃水平离心5min;(3)叶绿体沉淀用Medium II悬浮后,在40%/80%percoll梯度中3000g 4℃水平离心30min。(4)吸出完整叶绿体,用SH buffer洗涤两次;(5)叶绿体沉淀用SH buffer悬浮后色素定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331618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787042.9
申请日:2015-11-1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小桐子蔗糖转运蛋白同源基因(JcSUT1,JcSUT3,JcSUT4)的克隆方法。克隆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应用如SEQ ID NO:1所示的引物F,如SEQ ID NO:2所示的引物R,进行反转录PCR扩增JcSUT1;应用如SEQ ID NO:3所示的引物F,如SEQ ID NO:4所示的引物R,进行反转录PCR扩增JcSUT3;应用如SEQ ID NO:5所示的引物F,如SEQ ID NO:6所示的引物R,进行反转录PCR扩增JcSUT4。
-
公开(公告)号:CN103477987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22701.X
申请日:2013-09-1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公开了一种促进麻疯树不定芽芽体生根的方法。本发明主要是在诱导再生不定芽芽条生根的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L-谷氨酰胺,由此可以促进芽条生根。应用本发明可以显著提高再生不定芽芽条生根的效率和再生不定根的质量,快速获得生长状态良好的不定根,缩短生根培养的周期(最快只需10天),使麻疯树相关生物技术育种的工作效率得到相应的大幅度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926851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1911117532.2
申请日:2019-11-15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获取木本植物维管形成层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的方法将含有维管形成层的木本植物组织石蜡切片用激光显微切割方法获取其中的维管形成层。本发明通过石蜡切片和激光显微切割技术的有机结合,成功分离得到木本植物黄梁木的纯的形成层组织。本发明优化了石蜡切片流程,调试LMD参数,建立了黄梁木实生苗维管组织细胞的激光显微切割技术体系,获得了高质量的维管形成层。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在木本植物同类组织中应用未见报道,该方法获得的组织器官细胞同质性较高,细胞结构完整,为进一步研究形成层的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1141568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11405419.4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G01N1/28 , G01N1/30 , G01N1/36 , G01N1/42 , C12Q1/68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获取速生树种韧皮部的方法及其应用,所述的方法将含有韧皮部的速生树种组织石蜡切片用激光显微切割方法获取其中的韧皮部。本发明通过石蜡切片和激光显微切割技术的有机结合,成功分离得到速生树种黄梁木的纯的韧皮部组织。本发明优化了石蜡切片流程,调试LMD参数,建立了黄梁木实生苗韧皮部细胞的激光显微切割技术体系,获得了高质量的韧皮部细胞。本发明公开的方法在木本植物同类组织中应用未见报道,该方法获得的组织器官细胞同质性较高,细胞结构完整,为进一步研究韧皮部的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7947025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311478575.X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5/113 , C12N15/82 , A01H6/20 , A01H6/76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黄梁木蔗糖转运基因NcSUT1启动子及其应用。从黄梁木中克隆了NcSUT1基因上游2015bp的启动子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其含有多个TATA‑box和CAAT‑box等核心启动子元件、胁迫响应、植物激素及光响应等元件。根据启动子功能元件的位置,构建了启动子全长和6个5’端缺失片段表达载体,结果表明NcSUT1上游‑1377bp~‑1bp的启动子片段能驱动LUC在烟草叶片中表达,‑669bp~‑1bp片段具有最强的启动子活性。转基因拟南芥分析表明NcSUT1启动子可驱动GUS在幼苗的叶脉和根部、花瓣、花药、花丝、花柄、角果、珠柄、果荚柄等组织中维管丰富的部位表达,表达具有特异性。本发明不仅为筛选维管部位特异表达的启动子提供候选序列,也可精准地实现速生林木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