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38021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210330897.9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机间交互的直驱风电场参数调整方法及系统,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驱风电场未考虑机组之间交互作用,系统稳定性水平无法有效进行准确在线评估及参数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包括采集直驱风电场中各台直驱风电机组端口初始振荡电流;根据采集的数据,以主导振荡模态的周期为迭代周期计算当前迭代周期直驱风电场的整体场网交互动态能量和系统参数调整指标;基于当前迭代周期的整体场网交互动态能量得到直驱风电场的稳定性水平;当系统失稳时,以当前迭代周期的系统参数调整指标取最小值为目标函数、以各关键控制参数取值范围为约束条件建立关键控制参数优化模型,实现直驱风电场的关键控制参数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4744667A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1459958.3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化学储能精细建模的风电储能等多主体协同控制方法,涉及电力运行控制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基于电路等效原理建立电化学储能装置的等效电路模型,进一步得到健康状态与电化学储能参数的关系,并对电化学储能衰减进行建模得到储能衰减模型;基于风电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特点得到风电储能的运行模型;建立风电储能运行收益的目标函数;基于风电储能运行模型、储能衰减模型分别构建风电储能的约束条件;在满足上述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求解目标函数,并基于求解结果对风电储能进行优化、控制和调度。采用上述方案的本申请显著降低电化学储能装置的衰减,提高电化学储能装置的效率,从而提高风电和储能等多主体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46931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364822.1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清华大学
Inventor: 丁然 , 邱威 , 王宣元 , 姚一鸣 , 白静洁 , 徐海翔 , 刘永达 , 王靖然 , 任一丹 , 耿艳 , 武毅 , 刘冉杰 , 朱明阳 , 张星 , 季震 , 刘蒙 , 王冠楠 , 刘剑青 , 朱宏林
IPC: G06Q10/0637 , G06Q30/08 , G06Q30/0201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电网系统的惯量辅助服务市场出清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首先对参与市场出清过程中电网系统总惯量进行计算,然后考虑惯量并基于斯塔克伯格博弈方法,构建双层优化模型,并以电网系统运行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进行市场出清,通过目标求解问题的转化和求解得到惯量出清价格和惯量出清最优调度方案;同时在整个双层优化模型中通过随机优化机会约束方法以解决可再生能源的不确定性。本发明不仅可以增加虚拟惯量的提供,还可以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商的利润,降低电网系统的总成本,解决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商因政策补贴等激励措施减少导致提供电能和虚拟惯量动机不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7905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666604.5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协同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建立电力系统内嵌区域内的电网海量安全约束和多级断面安全约束,构建区域电力系统协同优化模型,并生成区域间外送通道功率可行域,同时构建Max‑Min优化空间诊断模型,且将优化空间诊断模型转换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确定区域间外送通道功率可行域边界;基于可行域边界和可行域投影策略,获取多级断面耦合约束可行域,以构建区域电力系统协同运行模式,实现对目标电力市场进行优化调度和市场出清。由此,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通过传输空间边界精确刻画交易通道,难以保证出清与调度结果被电网调度执行,区域间市场优化出清的计算成本较高,应用前景较差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38021A
公开(公告)日:2022-08-23
申请号:CN202210330897.9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机间交互的直驱风电场参数调整方法及系统,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直驱风电场未考虑机组之间交互作用,系统稳定性水平无法有效进行准确在线评估及参数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包括采集直驱风电场中各台直驱风电机组端口初始振荡电流;根据采集的数据,以主导振荡模态的周期为迭代周期计算当前迭代周期直驱风电场的整体场网交互动态能量和系统参数调整指标;基于当前迭代周期的整体场网交互动态能量得到直驱风电场的稳定性水平;当系统失稳时,以当前迭代周期的系统参数调整指标取最小值为目标函数、以各关键控制参数取值范围为约束条件建立关键控制参数优化模型,实现直驱风电场的关键控制参数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474466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111459958.3
申请日:2021-12-02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化学储能精细建模的风电储能等多主体协同控制方法,涉及电力运行控制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基于电路等效原理建立电化学储能装置的等效电路模型,进一步得到健康状态与电化学储能参数的关系,并对电化学储能衰减进行建模得到储能衰减模型;基于风电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特点得到风电储能的运行模型;建立风电储能运行收益的目标函数;基于风电储能运行模型、储能衰减模型分别构建风电储能的约束条件;在满足上述约束条件的前提下求解目标函数,并基于求解结果对风电储能进行优化、控制和调度。采用上述方案的本申请显著降低电化学储能装置的衰减,提高电化学储能装置的效率,从而提高风电和储能等多主体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277270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006684.1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北京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J3/00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多级断面耦合约束可行域的新能源电力系统控制方法,包括,基于送/受端区域内电力平衡约束、发电机组出力约束、可再生能源与规模化储能安全约束、发电机组爬坡约束与多级断面容量约束、区域间交易电量约束与电力平衡约束,构建区域电力系统协同优化模型;将区域电力系统协同优化模型简化为以外送断面电量为优化参数的矩阵,基于鲁棒优化思想提出max‑min诊断模型将矩阵推导为可被商业求解器求解的MILP模型,明确不同层级断面输送极限耦合特性;基于可行域投影理论根据不同层级断面输送极限耦合特性获取多级断面耦合约束可行域,并将多级断面耦合约束可行域定义为安全域,基于安全域构建跨区域新能源电力系统协同运行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5633998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612059.6
申请日:2014-11-0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新源张家口风光储示范电站有限公司 ,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76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组高电压穿越控制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实时检测风力发电机组并网侧电网电压有效值和直流母线电压值;确定检测到的电网电压有效值与电网电压设定值之间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定阈值;如果差值大于第一预定阈值,则计算得到参考无功电流值,并根据参考无功电流值计算有功电流值,将计算得到的参考无功电流值作为并网侧输入无功电流值,将计算得到的有功电流值作为并网侧输入的有功电流值。本发明实现了直驱型风力发电机组在电网电压骤升期间不脱网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19902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190813.5
申请日:2024-02-21
Applicant: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清华大学
Inventor: 丁然 , 姚一鸣 , 徐海翔 , 耿艳 , 王靖然 , 刘冉杰 , 刘娜 , 任一丹 , 刘永达 , 尹航 , 白静洁 , 邢晶 , 武毅 , 张锐 , 李晶 , 赵堃 , 裴宇婷 , 刘剑青 , 王明轩 , 贾鑫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电力系统的日前与日内滚动调度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通过日前预测负荷需求和可再生能源出力曲线,随后建立计及断面潮流约束的日前经济调度优化模型,最后在日内调度阶段根据实际负荷需求和可再生能源的预测偏差量,基于日内滚动调度优化模型,利用不断更新的预测信息,滚动修正调度计划中各机组出力与电池储能系统充放电计划,以在每一调度时段充分利用输电断面容量。本发明促进了再生能源的消纳,推动可再生能源电力向外输送,从而大大提升输电断面容量利用率,降低了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对于输电断面容量利用率的影响,使得电网输电资源得以充分使用,实现了能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