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垃圾焚烧锅炉与燃煤锅炉的联合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539216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547315.2

    申请日:2018-12-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火力发电技术领域的一种集成垃圾焚烧锅炉与燃煤锅炉的联合发电系统。该系统将垃圾焚烧锅炉的蒸汽循环系统与燃煤发电机组的回热系统相结合,同时将垃圾焚烧锅炉一、二次风预热系统与燃煤发电机组的回热系统相结合,从而使垃圾焚烧锅炉的蒸汽循环系统耦合于燃煤机组发电系统中;利用垃圾焚烧锅炉出口过热蒸汽加热部分给水及凝结水,以减少回热系统的抽汽流量;同时,从回热系统抽取部分给水及凝结水预热垃圾焚烧锅炉一、二次风,以保证垃圾焚烧锅炉内的正常燃烧。通过控制垃圾焚烧锅炉过热蒸汽所加热的给水及凝结水的流量,保证燃煤锅炉给水参数能达到设计值。本发明为提高垃圾焚烧所产生热量的利用效率提供了更为高效和经济的思路。

    一种集成垃圾焚烧锅炉与燃煤锅炉的联合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539216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1811547315.2

    申请日:2018-12-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火力发电技术领域的一种集成垃圾焚烧锅炉与燃煤锅炉的联合发电系统。该系统将垃圾焚烧锅炉的蒸汽循环系统与燃煤发电机组的回热系统相结合,同时将垃圾焚烧锅炉一、二次风预热系统与燃煤发电机组的回热系统相结合,从而使垃圾焚烧锅炉的蒸汽循环系统耦合于燃煤机组发电系统中;利用垃圾焚烧锅炉出口过热蒸汽加热部分给水及凝结水,以减少回热系统的抽汽流量;同时,从回热系统抽取部分给水及凝结水预热垃圾焚烧锅炉一、二次风,以保证垃圾焚烧锅炉内的正常燃烧。通过控制垃圾焚烧锅炉过热蒸汽所加热的给水及凝结水的流量,保证燃煤锅炉给水参数能达到设计值。本发明为提高垃圾焚烧所产生热量的利用效率提供了更为高效和经济的思路。

    一种用混合传导膜捕获燃煤电厂CO2的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38549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0808451.0

    申请日:2019-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燃煤电厂CO2捕集技术领域的一种用混合传导膜捕获燃煤电厂CO2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燃煤电厂锅炉、水蒸气甲烷重整器、混合传导膜MECC、混合器、换热器、余热锅炉、冷凝器、多级压缩机、汽轮机及发电机等。本发明采用操作灵活度高的CO2捕获工艺:将燃煤电厂锅炉排气与空气混合通入混合传导膜进料侧,利用混合传导膜进料侧的电化学反应,混合传导膜渗透侧排气含有高浓度的CO2,排气中的O2与重整器排出的CO及H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2和H2O,大幅减少燃煤电厂的CO2排放量;同时产生的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进行余热回收利用。实现燃煤电厂CO2减排和低能耗回收CO2,达到能耗小、效率高的目的。

    一种低能耗电站除灰用气节能除湿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7667398U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721556696.1

    申请日:2017-11-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火电厂厂用气领域的一种低能耗电站除灰用气节能除湿系统。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除灰用气干燥器冬季负荷大、干燥效果不佳的问题。本系统包括:空压机、组合吸附式干燥器、油雾过滤器、回热器、冷凝器、轴流风机、储气罐、闸阀和疏水阀。当冬季环境温度较低时,除灰用气经油雾过滤器除油后先后进入回热器、冷凝器降温干燥,最后通过回热器升温远离压力露点,整个过程仅消耗少量风机电能,以替代原有的组合吸附式干燥器干燥方式,大大节省了吸附式干燥器耗电和吸附剂用量,系统简单可靠,节能效果显著。

    一种结合导流板的空冷凝汽器喷雾增湿降温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487710U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820929100.6

    申请日:2018-06-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合导流板的空冷凝汽器喷雾增湿降温系统。该系统由凝结水箱、多级离心泵、调节阀、喷雾主管道、喷雾支管道、雾化喷嘴、导流板、空冷单元组成。系统在工作时,多级离心泵从凝结水箱抽取除盐水,经多级离心泵加压后通过调节阀的控制,送往布置在喷雾支管道上的各雾化喷嘴,雾化喷嘴将除盐水雾化后喷入空冷单元内部;同时,空气经过导流板导向后进入空冷单元内部,遇到喷雾后温度降低,在空冷单元内完成换热后离开,进入大气中。本实用新型可在夏季环境温度较高时通过喷雾降低空气温度,提高空冷单元内部换热效率,降低机组背压,从而保证直接空冷机组安全、稳定、经济的运行。

    一种利用超声波的板式换热器循环反冲洗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187235U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20397681.3

    申请日:2018-03-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电厂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利用超声波的板式换热器循环反冲洗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板式换热器、换能器、超声波发生器、循环水泵、滤网、水箱组成。其中换能器、超声波发生器布置在板式换热器上,循环水泵、滤网、水箱等布置在可移动的小车上,使用时通过管道将板式换热器与反冲洗系统的进、出水管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反冲洗系统可在不拆卸板式换热器的情况下进行清洗,同时,超声波的运用可有效清洗板式换热器内部的污垢,而水循环利用可大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尤其对建在干旱缺水地方的电厂具有一定意义。

    一种高效可控温热管式空冷器

    公开(公告)号:CN207675018U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721549703.5

    申请日:2017-11-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热管换热器领域的一种高效可控温热管式空冷器。本热管式空冷器包括:蒸发段、冷凝段、绝热段、蒸发段热侧流体入口、蒸发段热侧流体出口、折流板以及隔板。本热管式空冷器工作时,热流体从蒸发段热侧流体入口(前面)进入空冷器,经两次折流后从蒸发段热侧流体出口(后面)流出空冷器,由于蒸发段设有折流板,热流体流通截面积减小,流速大大提高,极大的增强了换热效果。同时热管式空冷器冷凝段设置中间隔板,在冷凝段可同时设置两台或以上风机,可根据热流体降温要求和外界气温启停风机,实现热流体降温幅度可控,满足不同工况下的热流体降温需求,使热管式空冷器更好满足工业生产要求。

    燃煤锅炉与垃圾焚烧炉分段耦合的燃煤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9744352U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822122287.1

    申请日:2018-12-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火力发电技术领域的一种燃煤锅炉与垃圾焚烧炉分段耦合的燃煤发电系统。将垃圾焚烧锅炉的蒸发器和省煤器与燃煤发电机组的回热系统相结合;将垃圾焚烧锅炉的过热器与燃煤发电机组的再热蒸汽加热侧相结合;将垃圾焚烧锅炉一、二次风预热系统与燃煤发电机组的回热系统相结合。具体是是垃圾焚烧锅炉汽包出口饱和蒸汽加热部分给水;垃圾焚烧锅炉省煤器加热部分给水及凝结水,以减少回热系统的抽汽流量;从而实现垃圾焚烧锅炉分段与燃煤发电机组耦合。本实用新型提高垃圾焚烧所产生热量的利用效率,从而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开阔的思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机炉耦合的一、二次风分级加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9485105U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20025223.1

    申请日:2019-0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厂节能领域的一种基于机炉耦合的一、二次风分级加热系统,主要包括锅炉、汽轮机、烟气二次风换热器、高温给水加热器、中温循环水加热器、低温凝结水加热器、一次风加热器和二次风加热器等部分。该系统对锅炉冷端、汽轮机回热系统的换热系统进行重构:利用凝结水和高温烟气对一二次风进行加热;利用高温烟气替代加热回热系统的凝结水与给水,减少回热抽汽流量;直接加热一次风至目标温度以取代目前机组通常采用的冷热一次风的掺混方式,减少由此带来的㶲损;用管式空气预热器替代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减少漏风损失;设置多级加热器预热一、二次风,相比于直接用烟气预热,换热温差大大减小。该系统能够提高全厂效率,降低发电能耗。

    一种直接空冷单元内的拱形方孔导流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795058U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20929463.X

    申请日:2018-06-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接空冷单元内的拱形方孔导流装置,包括底部的轴流风机、A型框架、步道,支撑梁、散热翅片管束和顶端的蒸汽分配管。该电站直接空冷装置包括A形空间内对称焊接的共计8-12片拱形方孔导流叶片,并在A形通道深度方向的不同位置上对称布置。该装置通过在A型通道内部安装拱形方孔导流板,对轴流风机出口区域的流场进行重新组织,使得冷空气在拱形方孔导流板引导下,尽可能地均匀流向翅片管束,从而提高翅片管束各部分换热均匀性,使其换热面积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空冷单元换热能力提高,机组背压降低,改善空冷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