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43309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110435641.X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用于水工隧洞的预应力混凝土衬砌锚具槽结构,包括锚具槽,所述锚具槽是上窄下宽的槽体;所述锚具槽由两个侧模板、底模板、左端模板和右端模板拼装而成,侧模板为Z字形,两个侧模板相对拼装在底模板上,且两个侧模板均向底模板上方中心倾斜,形成上窄下宽且右小左大的槽体,两个侧模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侧键条,左端模板的外表面上设置左端键条,右端模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右端键条,左端模板和右端模板上均设置钢绞线孔。本发明的侧模板、底模板和端模板均采用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各个模板制成免拆模版,提高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不必要资金与资源的浪费,显著提高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工程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029760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420168.8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模拟隧洞衬砌内水压力的试验装置,包括水压加载装置,还包括内支撑装置,所述内支撑装置套设在衬砌内,内支撑装置与衬砌之间围成密封的内水压空腔,内水压空腔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气管,进水管与水压加载装置连通。本发明试验装置通过内支撑装置和隧洞衬砌形成密闭空腔,对空腔直接充水加压,保证隧洞衬砌受到均匀稳定的水压力,可直接检测隧洞衬砌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同时也可以检测节段间止水效果,为隧洞衬砌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本发明结合施工现场情况,所用材料和设备与现场施工所用材料和设备基本相同,调度方便,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94330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435641.X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用于水工隧洞的预应力混凝土衬砌锚具槽结构,包括锚具槽,所述锚具槽是上窄下宽的槽体;所述锚具槽由两个侧模板、底模板、左端模板和右端模板拼装而成,侧模板为Z字形,两个侧模板相对拼装在底模板上,且两个侧模板均向底模板上方中心倾斜,形成上窄下宽且右小左大的槽体,两个侧模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侧键条,左端模板的外表面上设置左端键条,右端模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右端键条,左端模板和右端模板上均设置钢绞线孔。本发明的侧模板、底模板和端模板均采用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各个模板制成免拆模版,提高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不必要资金与资源的浪费,显著提高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工程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214584479U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20799834.9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 ,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模拟隧洞衬砌内水压力的试验装置,包括水压加载装置,还包括内支撑装置,所述内支撑装置套设在衬砌内,内支撑装置与衬砌之间围成密封的内水压空腔,内水压空腔设置有进水管和排气管,进水管与水压加载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试验装置通过内支撑装置和隧洞衬砌形成密闭空腔,对空腔直接充水加压,保证隧洞衬砌受到均匀稳定的水压力,可直接检测隧洞衬砌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同时也可以检测节段间止水效果,为隧洞衬砌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本实用新型结合施工现场情况,所用材料和设备与现场施工所用材料和设备基本相同,调度方便,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214577072U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20833171.8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用于水工隧洞的预应力混凝土衬砌锚具槽结构,包括锚具槽,所述锚具槽是上窄下宽的槽体;所述锚具槽由两个侧模板、底模板、左端模板和右端模板拼装而成,侧模板为Z字形,两个侧模板相对拼装在底模板上,且两个侧模板均向底模板上方中心倾斜,形成上窄下宽且右小左大的槽体,两个侧模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侧键条,左端模板的外表面上设置左端键条,右端模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右端键条,左端模板和右端模板上均设置钢绞线孔。本实用新型的侧模板、底模板和端模板均采用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各个模板制成免拆模版,提高施工进度,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不必要资金与资源的浪费,显著提高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工程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786818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045459.7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模拟缓粘结钢绞线预应力效应的施加方法,应用于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该方法包括:S1,建立结构有限元基础模型;S2,根据于S1获得的结构有限元基础模型,构建缓粘结钢绞线节点和混凝土节点的多向对应关系,从而集成化建立钢绞线和混凝土相互作用的联结体;S3,确定缓粘结钢绞线沿程各节点处与混凝土间联结体的弹簧刚度系数k,并确定钢绞线张拉阶段的整体结构受力状态;S4,对于S3获得的弹簧刚度系数k以及整体结构受力状态进行修正,然后获取结构全生命周期内的缓粘结预应力的效应变化。本发明又提出一种模拟缓粘结钢绞线预应力效应的施加系统。本发明大大提高了缓粘结预应力沿程精细化模拟与建模的自动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78681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045459.7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模拟缓粘结钢绞线预应力效应的施加方法,应用于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该方法包括:S1,建立结构有限元基础模型;S2,根据于S1获得的结构有限元基础模型,构建缓粘结钢绞线节点和混凝土节点的多向对应关系,从而集成化建立钢绞线和混凝土相互作用的联结体;S3,确定缓粘结钢绞线沿程各节点处与混凝土间联结体的弹簧刚度系数k,并确定钢绞线张拉阶段的整体结构受力状态;S4,对于S3获得的弹簧刚度系数k以及整体结构受力状态进行修正,然后获取结构全生命周期内的缓粘结预应力的效应变化。本发明又提出一种模拟缓粘结钢绞线预应力效应的施加系统。本发明大大提高了缓粘结预应力沿程精细化模拟与建模的自动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7930377U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22206371.8
申请日:2022-08-22
Applicant: 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衬砌结构的健康监测系统,适用于以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做内衬,管片做外衬的盾构隧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监测传感器、数据采集单元及监测计算机;所述监测传感器包括分布式光纤、光纤光栅式螺栓应力计、光纤光栅式测缝计、振弦式钢筋应力计、振弦式混凝土应变计、振弦式无应力计、振弦式测缝计及磁通量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隧道的实时监控,对进一步优化和施工方案起到指导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634195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321930.9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凝土结构裂缝预测方法、装置及系统,方法包括:接收混凝土结构中目标区域的散斑图像数据,其中,所述散斑图像数据在布设有散斑的混凝土结构所在区域内采集;将各个所述散斑图像数据对应的时间序列数据输入训练好的裂缝预测模型,并基于该裂缝预测模型的输出确定对应采集区域的裂缝预测结果数据。本申请能够实时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无接触式监测及裂缝智能预测,并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中裂缝预测的精度及准确性,以有效预防及维修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
-
公开(公告)号:CN112593973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288970.8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工隧洞复合衬砌结构及其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拼接衬砌管片;在拼接后的衬砌管片内安装钢管内衬;在所述衬砌管片与所述钢管内衬之间喷涂自生长材料;在所述衬砌管片与所述钢管内衬之间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其中,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通过在衬砌管片与所述钢管内衬之间喷涂自生长材料,使管片‑混凝土界面、钢管‑混凝土界面产生更多的胶凝材料促进粘结,同时渗进混凝土,在一定深度下与混凝土反应生成浆体,填充混凝土表面缝隙,同时补强管片和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从而提高界面的力学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