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7652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818749.1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PC: H02S20/30 , H02S40/38 , H02S40/44 , F24D13/04 , F24D18/00 , F24S30/455 , F24D101/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用储能储热系统,包括光伏阵列、电力分配模块、电池储能模块、中央处理器、水暖模块和监测模块;光伏阵列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输入端连接,中央处理器输出端与电力分配模块和监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电力分配模块输出端与电池储能模块和水暖模块输入端连接;光伏阵列,利用多了太阳能板拼接,并接收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光伏阵列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以实现清洁能源的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光伏阵列转换电能的剩余电量能够通过电池储能模块进行存储,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设置的拼接组件,便于太阳能板的安装和拆卸,便于太阳能板的更换,提高了光伏阵列安装的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86584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682697.X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nventor: 王为术 , 徐维晖 , 李运泽 , 尚梦源 , 姚紫琨 , 牛靖尊 , 亓月欣 , 甄娟 , 张向薪 , 王涵 , 郑晓杰 , 田博彦 , 李仁杰 , 房永辉 , 李川 , 阮玉帅 , 张梦瑶 , 翟禹鑫 , 王飞跃 , 王兆科 , 唐遥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永磁电机,属于永磁电机技术领域,首先利用空气喷嘴将液态冷却工质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以气、液两相流的形式冲击至定子及转子表面并形成液膜,对定子及转子表面形成强有力的冷却效应;其次气液混合物进入转子与定子间的环形气隙内,在转子表面形成高速旋转液膜,液态冷却工质在做高速旋转运动的同时会在压缩空气的冲击下沿轴线方向运动,对内部形成高效的对流强迫冷却;最终在定子上的负压出口通道收集,通过冷却液射流的冷却方式实现对永磁电机的高效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1307438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411187.4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nventor: 王为术 , 徐维晖 , 王涵 , 何小可 , 熊翰林 , 黄志豪 , 王秋红 , 岳晓明 , 王飞跃 , 张向薪 , 甄娟 , 牛靖尊 , 翟禹鑫 , 尚梦源 , 郑晓杰 , 亓月欣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旋风燃烧器并联管路流量分配系统,包括若干个排布设置的立式旋风燃烧器,以及与立式旋风燃烧器配合的一次送风装置、二次送风装置和给料装置;一次送风装置与一次送风管道相连,而后一次送风管道呈并联布置分别连接至各立式旋风燃烧器顶部入口;二次送风装置与二次送风管道相连,而后二次送风管道呈并联布置分别连接至各立式旋风燃烧器两侧入口;一次送风管道和二次送风管道上分别设有风速风量计、差压变送器及阀门元件。本发明可以探究立式旋风燃烧器风粉分配特性,流量分配不均的机理及其与阻力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运行工况下对立式旋风燃烧器内流场的影响,为工业示范锅炉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5046219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722761.2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粉混合喷射装置及煤粉输运流量控制系统,属于燃料输送设备领域。风粉混合喷射装置包括:送风管道、混合管道和风粉管道;送风管道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套设在内管的外侧,内管的一端和外管的一端均与供风装置连接;内管的另一端和外管的另一端均与混合管道的一端连接;送风管道用于传送风和煤粉;混合管道的另一端与风粉管道连接;混合管道用于将送风管道传送的风和煤粉混合;风粉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直管、渐扩管和第三直管;第二直管的一端与混合管道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直管的直径大于第二直管的直径;风粉管道用于将混合后的风和煤粉喷射至炉膛。本发明提高了煤粉和风混合的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48948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345733.9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PC: C01B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化镁固态氢储能系统及提高储放氢效率的方法,氢化镁固态氢储能系统包括储放氢罐及外部冷热流体储液罐;储放氢罐由中心沿径向向外依次为氢化镁多孔介质储氢层、液体冷却层、真空层和保温层,其中,氢化镁多孔介质储氢层中设有氢气进出口共用的导气管以及导热管和内部测温点,导气管连接有储放氢管道,储放氢管道上设有泵、阀门、流量计和压力计;液体冷却层上部连接冷流体进口,下部接热流体出口;冷流体进口和热流体出口通过液体进出管线连接到外部冷热流体储液罐;真空层连接抽真空管。本发明通过液体冷却层控制反应温度在最佳范围,提高反应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378284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011306040.0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沸腾换热结构,包括换热壳体、第一盖板、加强筋、换热槽、换热组件、调节组件、第二盖板、隔水密封板和安装组件,所述换热壳体的顶部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的顶部端面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加强筋,所述换热壳体的底部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盖板,且第二盖板的底部端面安装有安装组件,所述换热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换热槽,所述换热槽的内部中央设置有换热组件;该高效沸腾换热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在使用时,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从而能够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调节换热流体的体积,进而调节换热的速度,提高使用的方便性,满足不同的使用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2378284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306040.0
申请日:2020-11-20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沸腾换热结构,包括换热壳体、第一盖板、加强筋、换热槽、换热组件、调节组件、第二盖板、隔水密封板和安装组件,所述换热壳体的顶部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的顶部端面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加强筋,所述换热壳体的底部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盖板,且第二盖板的底部端面安装有安装组件,所述换热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换热槽,所述换热槽的内部中央设置有换热组件;该高效沸腾换热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在使用时,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从而能够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同时,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调节换热流体的体积,进而调节换热的速度,提高使用的方便性,满足不同的使用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2378073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289660.8
申请日:2020-11-18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的高效节能换热器,涉及中央空调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出风箱、换热箱和进风箱,出风箱和进风箱分别设置在换热箱的上下方,出风箱的顶面上设置有出风口,同时进风箱向对称的两侧面上均设置有进风口;其中,出风箱的内部下端位置还设置有排气扇,排气扇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在出风箱的内壁上,出风箱和进风箱分别与换热箱一体成型连接,换热箱中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两端开口的换热腔,换热腔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增加气体流通距离的换热机构。本发明通过换热箱、换热腔、换热机构和降噪板的设置,使本装置在保持能耗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换热效率,同时本装置还具有很好的降噪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14734500U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20277857.3
申请日:2021-02-01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大唐巩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氢化镁储氢装置,包括罐体,还包括导气管、U形微通道换热管和多孔镁基合金介质;导气管位于罐体中心,导气管是多孔金属烧结管,由入口至罐体底端孔隙率逐渐增加;导气管上端是氢气入口,且导气管在氢气入口部分没有透气孔;导气管外部的罐体内填充多孔镁基合金介质;U形微通道换热管位于罐体内部,其管径与布置方式为平行布置且其中心为多孔金属烧结管,U形微通道换热管的两个端口分别为导热油进口和导热油出口。本实用新型的氢化镁储氢装置不仅解决了传统高压储存氢气的安全性问题,还提高了固体储氢装置中的反应速率及热传导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17638970U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21716333.0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吸附再生材料检测系统,包括:二氧化碳吸附再生装置、二氧化碳检测仪、湿度控制装置和二氧化碳送入装置;二氧化碳吸附再生装置设置有能够控制吸附腔与材料放置孔的连通与否的第一遮挡件、能够控制材料放置孔与再生腔的连通与否的第二遮挡件和能够控制遮挡件移动的调节件,使用者通过调节调节件就能够控制第一遮挡件与第二遮挡件的移动,从而方便有效进行吸附再生材料二氧化碳吸附阶段与二氧化碳再生阶段的切换,实现吸附与再生的一体化;二氧化碳检测仪能够分别检测吸附腔和再生腔的二氧化碳浓度;湿度控制装置和二氧化碳送入装置能够为检测提供所需要的环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