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6584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682697.X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nventor: 王为术 , 徐维晖 , 李运泽 , 尚梦源 , 姚紫琨 , 牛靖尊 , 亓月欣 , 甄娟 , 张向薪 , 王涵 , 郑晓杰 , 田博彦 , 李仁杰 , 房永辉 , 李川 , 阮玉帅 , 张梦瑶 , 翟禹鑫 , 王飞跃 , 王兆科 , 唐遥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永磁电机,属于永磁电机技术领域,首先利用空气喷嘴将液态冷却工质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以气、液两相流的形式冲击至定子及转子表面并形成液膜,对定子及转子表面形成强有力的冷却效应;其次气液混合物进入转子与定子间的环形气隙内,在转子表面形成高速旋转液膜,液态冷却工质在做高速旋转运动的同时会在压缩空气的冲击下沿轴线方向运动,对内部形成高效的对流强迫冷却;最终在定子上的负压出口通道收集,通过冷却液射流的冷却方式实现对永磁电机的高效冷却。
-
公开(公告)号:CN113739473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886516.0
申请日:2021-08-03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PC: F25D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冰升华冷却喷雾腔室装置,由干冰喷雾腔室与保温外壳内外嵌套组合成;保温外壳在入口处设有向下延伸的喷嘴管,喷嘴管的内径处形成喷嘴通道;干冰喷雾腔室由通孔套在喷嘴管上,且通孔与喷嘴管之间留有回流间隙,回流间隙处设有分流结构;干冰喷雾腔室的顶部及侧部与保温外壳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处形成出口环形通道;保温外壳的底部设有与出口环形通道连通的出口;干冰喷雾腔室的顶部设有向下的导流座,导流座上设有锥形内通道,锥形内通道与喷嘴管的类锥形外轮廓形成渐扩型回流通道;导流座与干冰喷雾腔室的顶部也留有间隙,间隙处与干冰喷雾腔室连通形成回流环形通道。本发明能够提高干冰喷雾冷却效率,节约干冰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07438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411187.4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nventor: 王为术 , 徐维晖 , 王涵 , 何小可 , 熊翰林 , 黄志豪 , 王秋红 , 岳晓明 , 王飞跃 , 张向薪 , 甄娟 , 牛靖尊 , 翟禹鑫 , 尚梦源 , 郑晓杰 , 亓月欣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式旋风燃烧器并联管路流量分配系统,包括若干个排布设置的立式旋风燃烧器,以及与立式旋风燃烧器配合的一次送风装置、二次送风装置和给料装置;一次送风装置与一次送风管道相连,而后一次送风管道呈并联布置分别连接至各立式旋风燃烧器顶部入口;二次送风装置与二次送风管道相连,而后二次送风管道呈并联布置分别连接至各立式旋风燃烧器两侧入口;一次送风管道和二次送风管道上分别设有风速风量计、差压变送器及阀门元件。本发明可以探究立式旋风燃烧器风粉分配特性,流量分配不均的机理及其与阻力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运行工况下对立式旋风燃烧器内流场的影响,为工业示范锅炉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3739473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110886516.0
申请日:2021-08-03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PC: F25D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冰升华冷却喷雾腔室装置,由干冰喷雾腔室与保温外壳内外嵌套组合成;保温外壳在入口处设有向下延伸的喷嘴管,喷嘴管的内径处形成喷嘴通道;干冰喷雾腔室由通孔套在喷嘴管上,且通孔与喷嘴管之间留有回流间隙,回流间隙处设有分流结构;干冰喷雾腔室的顶部及侧部与保温外壳之间留有间隙,间隙处形成出口环形通道;保温外壳的底部设有与出口环形通道连通的出口;干冰喷雾腔室的顶部设有向下的导流座,导流座上设有锥形内通道,锥形内通道与喷嘴管的类锥形外轮廓形成渐扩型回流通道;导流座与干冰喷雾腔室的顶部也留有间隙,间隙处与干冰喷雾腔室连通形成回流环形通道。本发明能够提高干冰喷雾冷却效率,节约干冰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046219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722761.2
申请日:2022-06-21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粉混合喷射装置及煤粉输运流量控制系统,属于燃料输送设备领域。风粉混合喷射装置包括:送风管道、混合管道和风粉管道;送风管道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套设在内管的外侧,内管的一端和外管的一端均与供风装置连接;内管的另一端和外管的另一端均与混合管道的一端连接;送风管道用于传送风和煤粉;混合管道的另一端与风粉管道连接;混合管道用于将送风管道传送的风和煤粉混合;风粉管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直管、渐扩管和第三直管;第二直管的一端与混合管道的另一端连接;第三直管的直径大于第二直管的直径;风粉管道用于将混合后的风和煤粉喷射至炉膛。本发明提高了煤粉和风混合的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48948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345733.9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PC: C01B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化镁固态氢储能系统及提高储放氢效率的方法,氢化镁固态氢储能系统包括储放氢罐及外部冷热流体储液罐;储放氢罐由中心沿径向向外依次为氢化镁多孔介质储氢层、液体冷却层、真空层和保温层,其中,氢化镁多孔介质储氢层中设有氢气进出口共用的导气管以及导热管和内部测温点,导气管连接有储放氢管道,储放氢管道上设有泵、阀门、流量计和压力计;液体冷却层上部连接冷流体进口,下部接热流体出口;冷流体进口和热流体出口通过液体进出管线连接到外部冷热流体储液罐;真空层连接抽真空管。本发明通过液体冷却层控制反应温度在最佳范围,提高反应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217638970U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21716333.0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氧化碳吸附再生材料检测系统,包括:二氧化碳吸附再生装置、二氧化碳检测仪、湿度控制装置和二氧化碳送入装置;二氧化碳吸附再生装置设置有能够控制吸附腔与材料放置孔的连通与否的第一遮挡件、能够控制材料放置孔与再生腔的连通与否的第二遮挡件和能够控制遮挡件移动的调节件,使用者通过调节调节件就能够控制第一遮挡件与第二遮挡件的移动,从而方便有效进行吸附再生材料二氧化碳吸附阶段与二氧化碳再生阶段的切换,实现吸附与再生的一体化;二氧化碳检测仪能够分别检测吸附腔和再生腔的二氧化碳浓度;湿度控制装置和二氧化碳送入装置能够为检测提供所需要的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215001686U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20782143.8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Inventor: 王为术 , 徐维晖 , 王涵 , 何小可 , 熊翰林 , 黄志豪 , 王秋红 , 岳晓明 , 王飞跃 , 张向薪 , 甄娟 , 牛靖尊 , 翟禹鑫 , 尚梦源 , 郑晓杰 , 亓月欣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旋风燃烧器并联管路流量分配系统,包括若干个排布设置的立式旋风燃烧器,以及与立式旋风燃烧器配合的一次送风装置、二次送风装置和给料装置;一次送风装置与一次送风管道相连,而后一次送风管道呈并联布置分别连接至各立式旋风燃烧器顶部入口;二次送风装置与二次送风管道相连,而后二次送风管道呈并联布置分别连接至各立式旋风燃烧器两侧入口;一次送风管道和二次送风管道上分别设有风速风量计、差压变送器及阀门元件。本实用新型可以探究立式旋风燃烧器风粉分配特性,流量分配不均的机理及其与阻力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运行工况下对立式旋风燃烧器内流场的影响,为工业示范锅炉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217979846U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21685267.5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烧结炉冷却余热发电系统,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烧结矿冷却机构用于对高温烧结矿冷却并实现换热,烧结矿冷却机构的出风口能够将换热后的高温烟气通入至余热锅炉内,余热锅炉用于进行余热换热,余热锅炉的出气口能够连通发电机构,并用于将余热锅炉内的高温蒸汽通入发电机构,以带动发电机构发电,余热锅炉内的低温烟气出口能够连通烧结矿冷却机构,并用于将余热锅炉产生的低温烟气通入烧结矿冷却机构内,蒸汽冷却机构用于对发电机构的尾部乏汽进行冷却,并将凝结水通入至余热锅炉中的省煤器处。该烧结炉冷却余热发电系统能够对工业余热进行有效回收和利用,同时减少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214744118U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20277787.1
申请日:2021-02-01
Applicant: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大唐巩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IPC: F16L55/035 , F16L27/10 , F16L5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温供热管道全方位抗震结构,包括由若干段管道对接形成的管道主体,管道对接处通过设置的法兰连接,其中一个或多个法兰的下方连接有竖直支撑抗震结构,相邻两法兰之间连接有水平抗震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管道连接处的热量损耗,提高保温效果,可以避免由于震动导致管道拉伸或倾斜弯曲所带来的破坏,可以在倾斜弯曲时外力约束使管道及时复位避免造成永久的疲劳性损坏,还可以避免由于管道震动导致管道上下震动产生的破坏,全方位的提供管道的抗震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