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植被和弯道的黄河中下游连续引水放淤场地及黄河放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57933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444933.4

    申请日:2022-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植被和弯道的黄河中下游连续引水放淤场地,包括整体呈U形的引水放淤区,引水放淤区的弧形段形成第二放淤区,第二放淤区两侧的引水放淤区分别为第一放淤区和第三放淤区;第一放淤区和第三放淤区的端部均与黄河相连通,第一放淤区与黄河相通处设有引水闸门;第一放淤区内种植有用于拦截粗砂的沉水植被群,沉水植被群的植被高度小于等于MAX厘米,第一放淤区的平均水深大于等于2MAX厘米;第二放淤区内种植有挺水植被群。本发明基于植被和弯道的黄河中下游连续引水放淤场地,对细沙和粗沙分别采用不同的放淤区和不同的沉降策略,以实现既提高沉降效率,又尽量不过多增加水流阻力的目的,能够实现连续放淤作业,无须反复开关闸门。

    基于植被和弯道的黄河中下游连续引水放淤场地及黄河放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57933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210444933.4

    申请日:2022-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植被和弯道的黄河中下游连续引水放淤场地,包括整体呈U形的引水放淤区,引水放淤区的弧形段形成第二放淤区,第二放淤区两侧的引水放淤区分别为第一放淤区和第三放淤区;第一放淤区和第三放淤区的端部均与黄河相连通,第一放淤区与黄河相通处设有引水闸门;第一放淤区内种植有用于拦截粗砂的沉水植被群,沉水植被群的植被高度小于等于MAX厘米,第一放淤区的平均水深大于等于2MAX厘米;第二放淤区内种植有挺水植被群。本发明基于植被和弯道的黄河中下游连续引水放淤场地,对细沙和粗沙分别采用不同的放淤区和不同的沉降策略,以实现既提高沉降效率,又尽量不过多增加水流阻力的目的,能够实现连续放淤作业,无须反复开关闸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