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69959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073317.6
申请日:2025-01-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可穿戴式麻醉深度监测设备及其监测方法,涉及麻醉监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通过头戴式模块和腕带式模块,采集用户的脑电信号、血氧饱和度、集成心率和皮肤电导信号,并结合生理特征信息和手术特征信息,将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配置麻醉监测精度系数。依据精度系数,利用多模态生理信号进行麻醉深度识别,生成麻醉深度监测结果并实时显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麻醉深度监测设备依赖单一信号,准确性和实时性不足,且设备便携性差,无法适应资源受限环境的多场景需求的技术问题,达到了通过多模态生理信号采集与个性化监测精度配置,提升麻醉深度监测的准确性、实时性和便携性,满足多场景应用需求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22657573U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20856034.X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麻醉尿道表面的麻醉管,包括管体和开口器,管体依次设置的远端、中端和近端,管体内还设有输液通道,输液通道的一端设置在管体的近端,输液通道的另一端向管体的远端延伸;管体的远端呈封闭状态,硬质材料制成开口器固定设在管体的远端,医护人员将麻醉管从患者尿道口伸入患者尿道,并在麻醉管伸入尿道深处的过程中,喷洒麻醉药液,且尿道在开口器的作用下扩张,极大的减低了患者尿道表面麻醉的难度,而且还能避免在扩张尿道时患者尿道造成损伤。其次管体的远端还设有喷药口,喷药口与输液通道连通,喷药口内还设有单向阀,通过单向阀可以有效防止尿道内的尿液或者药液放流至输液通道内,污染输液通道内的麻醉药剂。
-
公开(公告)号:CN222092281U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20423688.3
申请日:2024-03-0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nventor: 廖完敏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塑形气管导管,包括导管和塑形件,导管为可弯折导管,导管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导管的第一端用于伸入患者体内;导管靠经第二端的一侧设有膨胀部,膨胀的侧壁内设有夹持空间,通过向夹层空腔内输入填充物,使膨胀部膨胀形成固定球囊,进而将气管导管固定在患者喉部,避免气管导管脱出,避免反流误吸风险;导管的侧壁还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的一端向导管的第一端方向延伸,另一端向导管的第二端方向延伸,塑形件置于容纳腔内,通过塑形件改变导管的弯曲度,极大的减低了医护人员的插管难度,其次,塑形件被可弯折导管包裹,因此医护人员在插管时能够有效避免塑形件对气道造成损伤。
-
公开(公告)号:CN222623518U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20470016.8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nventor: 廖完敏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无痛导尿管,包括管体和膨胀部,管体包括依次设置的远端、中部和近端,管体的远端用于伸入患者体内;膨胀部设置在管体靠经远端的一侧,膨胀的侧壁内设有夹层空腔,通过向夹层空腔内输入填充物,使膨胀部膨胀形成固定球囊,管体的远端呈封闭状态,管体的远端还设有排尿口和喷药口,排尿口与管体的中空部连通,管体的管壁内还设有输药通道,输药通道的一端与喷药口连通,另一端延伸至管体的近端;通过输药通道向管体远端输送麻醉药剂,并通过喷药口将麻醉药剂喷洒在患者尿道表面,进而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喷药口内还设有单向阀,通过单向阀使液体仅能从输药通道向管体外喷出,有效防止尿液污染输药通道内的麻醉药剂。
-
公开(公告)号:CN212817572U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20387844.7
申请日:2020-03-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Inventor: 廖完敏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表面麻醉的喷壶,包括壶体和壶盖,所述壶体表面设有刻度线,所述壶盖侧面设有USB接口,所述壶盖一侧嵌有开关按钮,所述壶盖嵌有开关按钮一侧下方设有手柄,所述手柄内安装有锂电池,所述壶体远离手柄一侧设有喷嘴,所述喷嘴一端嵌套有伸缩杆,所述喷嘴另一端连接有喷水管,所述壶盖安装腔上部嵌套有微型的电路板,安装腔内放置有水泵和蓄电池,水泵包含出水管和进水管,所述出水管与喷水管套接,所述进水管套接有吸水管,本实用新型为电动喷壶,通过开关按钮进行麻醉准确控制麻药用量,一次性塑料伸缩管喷嘴能够对声门下进行麻醉,使用后更换避免交叉感染,减轻了医生手部负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