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412195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710315513.5
申请日:2017-05-08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H响应的抗肿瘤药物载体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其中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介孔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粒子的制备,金纳米粒子包括金纳米球或金纳米棒;(2)羧基化介孔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粒子的制备;(3)水溶性氧化锌量子点的制备;(4)pH响应的抗肿瘤药物载体材料的制备。本发明通过对制备方法的整体工艺流程设计以及各个反应步骤所采用的参数条件等进行优化,能够有效地解决介孔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粒子用作药物载体时存在的药物释放不可控、载药量低以及易引发副作用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364366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104132.3
申请日:2018-09-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M37/00 , C08L27/16 , C08L81/06 , C08L1/12 , C08L71/02 , C08K3/26 , C08K3/16 , C08K3/22 , C08K3/36 , C08J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板法制备多孔聚合物微针的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合物和模板剂溶于溶剂中配制得到聚合物溶液;(2)将聚合物溶液填入微针模具中;(3)除去所得微针模具中的溶剂,得到实心微针;(4)除去所得实心微针中的模板剂,即可得到多孔聚合物微针。本发明通过对该制备方法的整体工艺流程设计进行改进,可解决多孔聚合物微针制备过程复杂、条件苛刻、工艺繁琐、价格昂贵,孔结构、尺寸难以控制以及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困难等技术问题,所得的多孔聚合物微针可用于组织液提取和经皮给药中,如皮肤组织液、血液提取以及美容、生发、免疫、治疗等应用中的蛋白质、多肽类及小分子药物的经皮给药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011131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719104.6
申请日:2018-07-0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M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响应释放药物的可溶性微针及其应用,该微针包括基座、针体、含有温度响应材料且用于负载药物的针尖;该温度响应释放药物的可溶性微针在温度低于阈值温度T0条件下的药物释放速率要低于温度大于等于阈值温度T0条件下的药物释放速率;阈值温度T0与温度响应材料的熔点、低临界相转变温度(LCST)或高临界相转变温度(UCST)相关联。本发明通过对微针关键的组成及结构等进行改进,采用熔点、LCST或UCST与预期微针响应温度相匹配的温度响应材料制作用于负载药物的针尖,能够有效解决可溶性微针无法在特定时间或特定条件下智能地调控药物的释放行为的问题,使负载药物仅在温度符合要求的条件下才智能地释放出来并发挥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785244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38343.9
申请日:2018-06-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9/00 , A61K47/24 , A61K47/36 , A61K47/40 , A61K47/26 , A61K47/32 , A61K31/58 , A61K31/519 , A61K31/5383 , A61M3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9/0021 , A61K31/519 , A61K31/5383 , A61K31/58 , A61K47/24 , A61K47/26 , A61K47/32 , A61K47/36 , A61K47/40 , A61M37/0015 , A61M2037/00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担载疏水药物的可溶性微针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疏水药物和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增溶物质,共同溶解于水中,获得疏水药物水溶液;(2)制备聚合物水溶液;(3)将疏水药物水溶液加入到微针模具中,使该疏水药物水溶液填入至微针模具的尖端部分;(4)将聚合物水溶液加入尖端已载有疏水药物的微针模具中,使该聚合物水溶液填满该微针模具,干燥后脱模,得到尖端担载疏水药物的可溶性微针。本发明可利用生物相容性好的增溶物质增加疏水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使疏水药物在水中的含量满足给药需求,制备过程完全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得到的担载疏水药物可溶性微针可提高给药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40822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810837255.1
申请日:2018-07-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9/00 , A61K47/32 , A61K47/34 , A61K47/38 , A61K47/10 , A61K47/36 , A61K47/42 , A61K35/14 , A61P17/00 , A61P17/18 , A61P3/10 , A61P17/06 , A61P17/14 , A61P35/00 , A61M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多孔聚合物微针的方法及其应用,其中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聚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得到聚合物溶液;(2)将聚合物溶液填入微针模具中;(3)将填有聚合物溶液的微针模具整体进行冷冻;(4)利用冷冻干燥处理除去冷冻后微针中所含的溶剂,然后脱模即可得到多孔聚合物微针;其中,冷冻干燥处理是在压强为0–100Pa的条件下进行的。本发明通过简单温和的冷冻干燥技术即可大规模制备多孔聚合物微针,由此可解决多孔聚合物微针制备过程复杂、条件苛刻、工艺繁琐、价格昂贵,孔结构、尺寸及分布难以控制以及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困难等技术问题;制备的多孔聚合物微针可用于组织液提取和经皮给药。
-
公开(公告)号:CN108245482B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1810115096.4
申请日:2018-02-0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程序性释放药物的聚合物复合微针及其制备,该聚合物复合微针包括能够溶解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针体,位于该针体上的包埋有第一药物的生物可降解的难溶性聚合物针尖,以及位于该聚合物复合微针表层的、且包含有第二药物的药物涂层;其中,第一药物对应需要缓慢释放的药物,第二药物对应需要快速释放的药物。本发明通过对该聚合物复合微针的组成、结构,以及相应制备方法的整体工艺流程设计、各个步骤的条件及参数(包括聚合物的类型、药物的类型等)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解决微针无法程序性释放药物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434122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810503456.8
申请日:2018-05-2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电解质杂化中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聚电解质杂化中空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内部为中空结构,外部壳层为聚电解质与二氧化硅的杂化结构;所述壳层分布有介孔。该制备方法是首先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然后除去核壳结构的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中的表面活性剂;最后用聚电解质对得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进行刻蚀,从而得到聚电解质杂化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该制备方法简单,得到的聚电解质杂化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及孔体积,可应用于药物载体和免疫佐剂。
-
公开(公告)号:CN111544757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910231047.1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M37/00
Abstract: 一种载抗血管瘤药物微针贴片,其结构包括:基座、位于基座上的可溶性聚合物针体以及载有抗血管瘤药物的针尖;基座、针体、针尖为一体成型,抗血管瘤药物散布在针尖。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微针阴模;2)制备可溶性聚合物溶液;3)抗血管瘤药物溶液的制备:将抗血管瘤药物溶解到超纯水中得到抗血管瘤药物溶液;4)将步骤1)得到的阴模用氧等离子体处理;取步骤3)得到的溶液滴在微针阴模的表面,真空处理,使该溶液深入微针阴模的微孔中;取步骤2)得到的溶液注入微针阴模,真空干燥,接着将微针阴模剥离,即得到载抗血管瘤药物微针贴片。本发明可解决传统给药方式药物或透皮效率低、或易导致疼痛、或易留疤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935019A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11000777.7
申请日:2019-10-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K41/00 , A61K31/704 , A61K38/21 , A61K45/00 , A61K47/02 , A61K47/69 , A61P17/00 , A61P31/12 , A61P35/00 , A61P3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H响应的多功能纳米载药体及其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该载体以介孔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粒子核-壳结构为药物载体,所述药物载体先经过TESPA乙醇溶液羧基化后,再向羧基化药物载体水溶液中加入药物水溶液,利用介孔二氧化硅的多孔结构实现对药物的负载,然后再加入EDC·HCl和NHS对羧基进行活化,最后加入氧化锌量子点堵孔剂,并通过静电作用将上述载药纳米粒子进行组装。本发明多功能纳米载药体不仅实现了靶向药物传递、光热治疗、化疗与免疫治疗的全面联合,应用于皮肤肿瘤与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的治疗中,而且使药物负载率增加至(33.89±1.64)%,提高了临床疗效,弥补了当前传统治疗与新兴免疫治疗的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0664439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0838196.4
申请日:2019-09-0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B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提取皮肤组织液的微针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微针包括相互贯穿的多孔网络骨架及在该骨架内外表面修饰的亲水性聚合物层。制备方法具体是先配制聚合物和致孔剂的混合溶液,然后将它们填入微针模具中,然后除去其中的致孔剂,即可得到具有相互贯穿的多孔网络骨架,最后在多孔网络骨架内外表面修饰亲水性聚合物层。本发明通过对该微针所采用的亲水性聚合物层的厚度、微针的孔隙率、孔径以及相应制备方法的整体工艺流程设计进行改进,得到可提取皮肤组织液的微针。本发明提供的微针生物相容性好,提取皮肤组织液的速度快,无需外加负压装置,不会引起明显疼痛感和皮肤感染,无需专业人员操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