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52296B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1810475635.5
申请日:2018-05-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
IPC: A61B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超声换能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调光声换能器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该装置包括结构化基座和柔性复合光声转换层;所述结构化基座用于定义可调光声换能器的可动部分尺寸;所述柔性复合光声转换层配合所述结构化基座形成一个结构腔,所述柔性复合光声转换层用于吸收激光束能量并转换成声能;通过调节所述结构腔内的气压使所述柔性复合光声转换层发生形变,所述形变产生的面形决定了激光聚焦超声的声焦点。本发明的可调光声换能器可以很方便的对激光聚焦超声的声焦点进行连续调制,且工艺过程简单具有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854176B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1711358571.2
申请日:2017-12-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创型体内光声溶栓装置,包括:光纤束控制器、介入导管、可调谐脉冲激光器、密度衰减片、分束器、光功率计、光耦合器、注液泵以及抽液泵;可调谐脉冲激光器、密度衰减片、分束器以及光功率计用于提供激光并对激光光强进行监控与调节;介入导管用于将激光转换为声场,并通过光纤束控制器的调节以获得不同的声场分布,从而进行介入治疗;介入导管还用于注入辅助或加快溶栓过程的药剂,并及时将溶解的栓液从生物组织内排出,注液泵和抽液泵分别为药剂的注入和栓液的排出提供动力。本发明可有效降低介入治疗的手术风险,同时降低介入手术的操作复杂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08852296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475635.5
申请日:2018-05-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
IPC: A61B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超声换能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调光声换能器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该装置包括结构化基座和柔性复合光声转换层;所述结构化基座用于定义可调光声换能器的可动部分尺寸;所述柔性复合光声转换层配合所述结构化基座形成一个结构腔,所述柔性复合光声转换层用于吸收激光束能量并转换成声能;通过调节所述结构腔内的气压使所述柔性复合光声转换层发生形变,所述形变产生的面形决定了激光聚焦超声的声焦点。本发明的可调光声换能器可以很方便的对激光聚焦超声的声焦点进行连续调制,且工艺过程简单具有可行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854176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1358571.2
申请日:2017-12-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 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18/245 , A61B18/26 , A61B2018/0041 , A61B2018/2205 , A61B2018/22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创型体内光声溶栓装置,包括:光纤束控制器、介入导管、可调谐脉冲激光器、密度衰减片、分束器、光功率计、光耦合器、注液泵以及抽液泵;可调谐脉冲激光器、密度衰减片、分束器以及光功率计用于提供激光并对激光光强进行监控与调节;介入导管用于将激光转换为声场,并通过光纤束控制器的调节以获得不同的声场分布,从而进行介入治疗;介入导管还用于注入辅助或加快溶栓过程的药剂,并及时将溶解的栓液从生物组织内排出,注液泵和抽液泵分别为药剂的注入和栓液的排出提供动力。本发明可有效降低介入治疗的手术风险,同时降低介入手术的操作复杂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393313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111455149.5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3K26/36 , B23K26/082 , B23K26/064 , B23K26/70 , A61B18/20 , A61D1/00 , G01N21/6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激光加工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同轴检测的激光扫描智能加工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激光器、激光扩束模块、透反镜、二维宽谱扫描镜、宽谱场镜以及三维精密运动平台,还包括等离子体光谱探测器、光谱处理模块以及加工控制模块;激光加工产生的同轴等离子体光谱信号依据光路可逆原理沿激光光路逆向传输,被等离子体光谱探测器实时采集,并在线传输至光谱处理模块实现高速光谱元素成像;根据光谱信号的变化情况与分析处理结果,自动调节或切换激光加工的加工参数及状态,进而实现激光扫描加工的实时在线监测与闭环控制,保证多层复合材料的高精度选择性智能加工,有效提升多层复合材料的激光加工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872574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698503.6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3K26/38 , B23K26/082 , B23K26/70
Abstract: 本发明申请公开一种细长管材自动化激光切割方法与装置,属于激光加工领域。针对目前常规激光管材切割加工方式中出现的切口挂渣、严重热影响区以及热变形等加工缺陷,该方法将以一定间隔上料的多根管材聚拢,再利用连续/脉冲激光以多次扫描刻蚀的方法进行单面切割,完成后对管材实施并行翻转,并再次进行切割作业,最后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切割完成。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包含管材上/下料系统、管材对齐系统、激光扫描切割系统、一个或多个管材并行分离、聚拢、翻转单元,以及相关控制系统。本发明装置和方法可利用激光扫描刻蚀或短脉冲激光“冷切割”的方式实现细长管材的自动化、高效、无挂渣、免吹气、低/无热影响区、高精度切割。
-
公开(公告)号:CN109459851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811370682.X
申请日:2018-11-17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自适应光学器件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动态校正液体透镜球差的非等厚膜结构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优化非等厚膜结构的面型;(2)优化非等厚膜结构的中心膜厚:利用液体透镜对该非等厚膜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形变调整焦距,仿真得到与一个中心膜厚相对应的非等厚膜在目标焦距变化范围内的一系列球差值;基于不同中心膜厚下的一系列球差值,获得优化后的非等厚膜结构的中心膜厚;(3)构建非等厚膜结构,从而得到动态校正液体透镜球差的非等厚膜结构。本发明通过对设计方法的整体流程设置、关键面型及膜厚参数的优化方式等进行改进,可以合理设计非等厚膜的初始面型以及上下两底面的中心膜间距,动态的实现对液体透镜球差的校正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659702B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811344668.2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Q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太赫兹超材料吸波结构,包括介质材料基底以及分布于该基底上的超材料单元,任意一个超材料单元包括对应设置的一对底部金属层及超材料阵列;其中,超材料阵列固定设置在柔性的介质薄膜上,该介质薄膜同样位于介质材料基底上且与之键合;底部金属层设置在介质材料基底上且位于超材料阵列的正下方;在介质薄膜与底部金属层之间对应形成有空腔,通过调整该空腔的压强能够实现该超材料吸波结构整体对太赫兹波吸收的调控。本发明通过对该超材料吸波结构的整体构成,尤其是对关键的超材料调控原理(即相应的太赫兹波吸引调控原理)及其相应组件等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解决超材料制备不便、调节不灵活等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872574B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010698503.6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B23K26/38 , B23K26/082 , B23K26/70
Abstract: 本发明申请公开一种细长管材自动化激光切割方法与装置,属于激光加工领域。针对目前常规激光管材切割加工方式中出现的切口挂渣、严重热影响区以及热变形等加工缺陷,该方法将以一定间隔上料的多根管材聚拢,再利用连续/脉冲激光以多次扫描刻蚀的方法进行单面切割,完成后对管材实施并行翻转,并再次进行切割作业,最后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切割完成。实现该方法的装置包含管材上/下料系统、管材对齐系统、激光扫描切割系统、一个或多个管材并行分离、聚拢、翻转单元,以及相关控制系统。本发明装置和方法可利用激光扫描刻蚀或短脉冲激光“冷切割”的方式实现细长管材的自动化、高效、无挂渣、免吹气、低/无热影响区、高精度切割。
-
公开(公告)号:CN109659702A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811344668.2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Q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太赫兹超材料吸波结构,包括介质材料基底以及分布于该基底上的超材料单元,任意一个超材料单元包括对应设置的一对底部金属层及超材料阵列;其中,超材料阵列固定设置在柔性的介质薄膜上,该介质薄膜同样位于介质材料基底上且与之键合;底部金属层设置在介质材料基底上且位于超材料阵列的正下方;在介质薄膜与底部金属层之间对应形成有空腔,通过调整该空腔的压强能够实现该超材料吸波结构整体对太赫兹波吸收的调控。本发明通过对该超材料吸波结构的整体构成,尤其是对关键的超材料调控原理(即相应的太赫兹波吸引调控原理)及其相应组件等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解决超材料制备不便、调节不灵活等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