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掺杂氧化锌可见-近红外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6136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045583.X

    申请日:2024-08-01

    Inventor: 胡彬 李依依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透明导电薄膜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氢掺杂氧化锌可见‑近红外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透明导电薄膜在0.38μm~0.78μm波段的透过率不低于60%,在0.78μm~2.50μm波段的透过率不低于70%,同时室温下电导率高于0.8×103S·cm‑1,制备方法如下:利用磁控溅射,以氧化锌为靶材,并以混合有氢气和/或水蒸气的惰性气体为溅射气体,通过将溅射气体中氢气、水蒸气的总体积占比控制为2~10%,并控制溅射气压、溅射功率密度,即可在衬底上沉积得到氢掺杂氧化锌透明导电薄膜。本发明通过控制薄膜的组成及结晶性,进而控制薄膜的载流子浓度、并提升迁移率,能够有效解决传统透明导电薄膜难以兼容高近红外透过率和高电导率的技术问题。

    具有梯度结构的辐射制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690301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484757.8

    申请日:2020-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辐射制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新材料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辐射制冷涂层,所述涂层包括共混的聚合物黏合剂和无机粉体,所述聚合物黏合剂在中红外波段发射率高于0.85,所述无机粉体在太阳光谱波段反射率高于0.85,在远离辐射面方向上,聚合物黏合剂含量逐渐降低,无机粉体的含量逐渐升高。这样可以保证涂层中大量的聚合物黏合剂在上,无机粉体在下,由于聚合物黏合剂用于中红外光谱的发射,而无机粉体主要用于反射太阳光谱,因此,能够保证良好的制冷效果。同时,聚合物黏合剂和无机粉体为一体的涂层,能够防止两层材料叠层导致的起皮、脱层等问题,实现了结构上的平衡过渡进而结构稳定的效果。

    一种高性能精细化透明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32652B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610080148.X

    申请日:2016-02-05

    Inventor: 胡彬 方云生 周军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性能精细化透明导电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通过非接触式一维纳米材料阵列的大面积组装方法获得单方向有序排列的金属纳米线阵列,并在与阵列垂直的方向采用所述非接触式一维纳米材料阵列的大面积组装方法,获得垂直方向的有序排列的金属纳米线阵列后形成金属纳米线透明导电网络;(2)对金属纳米线透明导电网络进行精细化刻蚀,并在刻蚀时选择与有序排列的金属纳米线平行的方向进行,刻蚀后获得精细化透明导电电极。本发明由于采用了沿着有序化排列的金属纳米线透明导电电极进行刻蚀的方式,能够充分保留沿着刻蚀方向的金属纳米线的完整性,使精细化的透明电极具有更优异更均匀的低电阻性能,从而可以应用于大尺寸高像素的显示或智能触控等对于精细化图案有需求的领域,同时降低器件工作功耗。

    具备高热稳定性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05405492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510818277.X

    申请日:2015-1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高热稳定性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在平整光滑的目标衬底表面,均匀涂覆呈一维结构的导电金属纳米材料,并形成为导电网络结构;步骤二,在具有导电网络结构的目标衬底表面上,刮涂形成含氟聚酰亚胺的前驱体涂层;步骤三,通过梯度升温的方式来对含氟聚酰亚胺前驱体涂层执行固化处理;步骤四,将完成上述固化后的含氟聚酰亚胺膜层从目标衬底予以剥离,由此制得所需成品。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产品及其特征。通过本发明,能够以便于质量操控、高效率的方式制得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并具备低方阻、高可见光透过率、抗紫外线、高柔韧性、低表面粗糙度、以及优良的高温耐受能力等诸多特性。

    具备高热稳定性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公开(公告)号:CN105405492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818277.X

    申请日:2015-1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5/14 H01B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高热稳定性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一,在平整光滑的目标衬底表面,均匀涂覆呈一维结构的导电金属纳米材料,并形成为导电网络结构;步骤二,在具有导电网络结构的目标衬底表面上,刮涂形成含氟聚酰亚胺的前驱体涂层;步骤三,通过梯度升温的方式来对含氟聚酰亚胺前驱体涂层执行固化处理;步骤四,将完成上述固化后的含氟聚酰亚胺膜层从目标衬底予以剥离,由此制得所需成品。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产品及其特征。通过本发明,能够以便于质量操控、高效率的方式制得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并具备低方阻、高可见光透过率、抗紫外线、高柔韧性、低表面粗糙度、以及优良的高温耐受能力等诸多特性。

    一种可拮抗RBM25蛋白RNA结合活性的多肽RBIP-21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644687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0361381.0

    申请日:2022-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拮抗RBM25蛋白RNA结合活性的多肽RBIP‑21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生物技术领域,该多肽RBIP‑21带有针对过度增殖内异症间质细胞的杀伤结构域和穿膜结构域,其中,内异症间质细胞杀伤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穿膜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的抗内异症多肽的穿膜结构域本身没有细胞毒性,但连接内异症间质细胞杀伤结构域后,有明显的抑制内异症间质细胞增殖、细胞浸润以及克隆形成的效应。本发明的抗内异症间质细胞多肽,不仅可以单独作为抗内异症间质细胞的生物治疗药物,还有望结合其他治疗方式来抑制内异症间质细胞的无序过度增殖和肌层浸润。

    一种基于透明导电氧化物的硅基热调相移器

    公开(公告)号:CN115712207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522515.9

    申请日:2022-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透明导电氧化物的硅基热调相移器,属于集成光子器件设计领域,包括作为基底的绝缘衬底上硅和热调相移器,热调相移器包括波导和透明导电氧化物,透明导电氧化物覆盖在波导上,通过通电产热引起硅波导的温度变化,从而改变硅材料的折射率,进而实现对光的调制。本发明利用透明导电氧化物在通信波段的高透光率和近似金属的导电性,实现了低损耗、低功耗、高速率的硅基片上热调。同时相移器的制备和透明导电氧化物微加热器的图形化工艺均为标准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工艺和金属剥离(lift‑off)工艺,因此本发明还有着便于集成应用的特点。

    具有梯度结构的辐射制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690301B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010484757.8

    申请日:2020-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辐射制冷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新材料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梯度结构的辐射制冷涂层,所述涂层包括共混的聚合物黏合剂和无机粉体,所述聚合物黏合剂在中红外波段发射率高于0.85,所述无机粉体在太阳光谱波段反射率高于0.85,在远离辐射面方向上,聚合物黏合剂含量逐渐降低,无机粉体的含量逐渐升高。这样可以保证涂层中大量的聚合物黏合剂在上,无机粉体在下,由于聚合物黏合剂用于中红外光谱的发射,而无机粉体主要用于反射太阳光谱,因此,能够保证良好的制冷效果。同时,聚合物黏合剂和无机粉体为一体的涂层,能够防止两层材料叠层导致的起皮、脱层等问题,实现了结构上的平衡过渡进而结构稳定的效果。

    一种柔性聚合物压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82099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485620.4

    申请日:2020-06-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聚合物压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压电薄膜技术领域。一种柔性聚合物压电薄膜,依次包括表面带正电荷的驻极体薄膜、介电隔膜和表面带负电荷的驻极体薄膜,两个驻极体薄膜的带电荷面相对设置,驻极体薄膜与介电隔膜均为有机聚合物;一种柔性聚合物压电薄膜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柔性压电聚合物薄膜。本发明通过静电相互吸引,将介电隔膜紧紧地组装在中间,形成柔性压电薄膜,工艺更加简单、方便;正负电荷形成的偶极矩模拟了压电材料的偶极子,不受材料居里温度的影响,能够有效地提高材料的工作温度、压电系数等性能;而介电隔膜和驻极体薄膜均为有机聚合物,因此,机械柔性能比无机压电材料更为优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