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5121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210029867.4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属电镀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薄膜包括纳米纤维素层、纳米铜打底层及电镀铜层。所述纳米纤维素层采用2,6,6‑四甲基哌啶(Tempo)氧化法及高压均质过程制成,所述纳米铜打底层采用直流溅射法沉积在所述纳米纤维素层的两侧,所述电镀铜层电镀在铜打底层的最外侧。所述复合薄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其表面方阻10‑200mΩ,杨氏模量2.5~6.5GPa,拉伸强度30~85MPa,断裂伸长率2.5%~7%,厚度5~30μm;热稳定性达300℃,且质量相较于金属铜箔有效减少质量60%‑80%,用作锂电池负极集流体电池能量密度可提升5%‑10%,除此外此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柔韧性,高电导性、低热膨胀系数,因此可充当用于电子器件的散热器;热稳定性达到324℃,可用于高温射频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435121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29867.4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属电镀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薄膜包括纳米纤维素层、纳米铜打底层及电镀铜层。所述纳米纤维素层采用2,6,6‑四甲基哌啶(Tempo)氧化法及高压均质过程制成,所述纳米铜打底层采用直流溅射法沉积在所述纳米纤维素层的两侧,所述电镀铜层电镀在铜打底层的最外侧。所述复合薄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其表面方阻10‑200mΩ,杨氏模量2.5~6.5GPa,拉伸强度30~85MPa,断裂伸长率2.5%~7%,厚度5~30μm;热稳定性达300℃,且质量相较于金属铜箔有效减少质量60%‑80%,用作锂电池负极集流体电池能量密度可提升5%‑10%,除此外此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柔韧性,高电导性、低热膨胀系数,因此可充当用于电子器件的散热器;热稳定性达到324℃,可用于高温射频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832261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76764.9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泊松比超结构成型模具,包括固定结构和芯层单元,固定结构形成有一容纳腔,芯层单元内置于容纳腔内,固定结构与芯层单元可拆卸连接以固定芯层单元;固定结构至少能沿一个方向伸缩以调节容纳腔的尺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负泊松比超结构成型模具的固定结构能沿至少一个方向伸缩以调节容纳腔的尺寸,以适应不同尺寸大小的芯层单元,以满足不同的试验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300689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210038313.0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IPC: H01M4/66 , H01M10/0525 , H01M10/058 , B32B7/12 , B32B15/00 , B32B15/04 , B32B27/00 , B32B27/06 , B32B3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集流体、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集流体包括基材层、增强层及金属层,所述基材层相背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增强层,所述增强层远离所述基材层的表面上设置有所述金属层,所述增强层采用的材料为包括有机与无机填料的复配型乳液。由此高分子基材层能有效的对商用铜箔或铝箔进行减薄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复合型增强层的使用能保证集流体在实际生产或使用中能抵抗电解液的侵蚀,保证结构的完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786895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110086710.0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新型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新型集流体包括基材层、粘结层及金属层,所述基材层相背的两个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粘结层,所述粘结层远离所述基材层的表面上设置有所述金属层,所述基材层内设置有阻燃剂。由此高分子基材层能有效的对商用铜箔或铝箔进行减薄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阻燃剂的使用能保证电池在发生燃烧现象之后进行阻燃,降低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219976111U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20220073.6
申请日:2023-02-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膨胀和泊松比可同时调控的超材料胞元及结构,热膨胀和泊松比可同时调控的超材料胞元包括主体单元及多个热膨胀单元;主体单元包括多个弧形段,多个弧形段呈圆周间隔设置,且各弧形段的开口朝外,相邻的两个弧形段之间连接有连接段;多个热膨胀单元与多个弧形段一一对应设置,且各热膨胀单元包括两个呈夹角连接的调整段、及同时连接于两个调整段的配合段,配合段与两个调整段的热膨胀系数各异,其中,两个调整段的连接处连接于对应的弧形段的凹部。本方案提供的胞元能够同时调控热膨胀和泊松比,增强了稳定性及实用性,且弧形段的设置也可以减少应力集中,满足在苛刻环境中工作的精密器械维持形状稳定性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221550243U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20061361.6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疲劳试验装置,包括通过地脚螺栓与地面连接的门式框架,所述门式框架顶部下端面上通过螺栓固定有电动液压油缸,所述电动液压油缸前端设置有力传感器,与所述力传感器和电动液压油缸连接的控制器,设于该装置底部通过螺栓与地面连接的工字型支座,所述工字型支座上端面上设置有L型支座,所述L型支座与夹具单元通过螺栓连接,并相互配合将试件与试验装置固定,通过实现对不同试件的夹紧,这意味着该装置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试验需求,同时也降低了因频繁更换夹具或调整试验装置所带来的成本,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可以实现对夹具和试件的快速更换,进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20102824U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20220119.4
申请日:2023-02-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泊松比结构,包括主体胞元层及中间胞元层;主体胞元层包括均呈筒体设置、且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内胞元层及外胞元层,内胞元层间隔设于外胞元层中;中间胞元层具有负泊松比效应、并位于内胞元层与外胞元层之间,且其连接于内胞元层及外胞元层,其中,中间胞元层在受压时沿主体胞元层的径向收缩、并在被拉伸时沿主体胞元层的径向扩张。本方案能够使得圆柱壳同时在径向和厚度上表现出负泊松比效应,且中间胞元层还可增加结构的稳定性,提高结构的刚度,并增强内胞元层与外胞元层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内胞元层与外胞元层有机结合,不会被轻易分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