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9660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311025072.7
申请日:2023-08-15
Applicant: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同步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应用于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按照测量时间间隔,依次获取目标信道的N个功率时延谱PDP;根据所述N个PDP中第一个PDP的目标相对时延和第N个PDP的目标相对时延,以及所述第一个PDP与所述第N个PDP之间的时间间隔,确定第一时钟偏差值;根据所述第一时钟偏差值,对每个所述PDP中的相对时延进行修正;基于修正后的相对时延,控制所述目标信道的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通信同步。该方法基于计算得到的一段时间内的第一时钟偏差值,对获取的每个PDP中的相对时延进行修正,从而获得准确的相对时延,实现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通信同步,提高了通信同步方法的同步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52094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595195.2
申请日:2024-05-14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6N5/022 , G06N5/04 , H04B17/39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面向数字孪生信道的无线环境知识库构建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信道数据和第一传播环境信息PEI;所述信道数据包括从不同的基础设施中预先收集的实时信道信息、从信道测量中直接或间接获得的多维、多尺度的数据;通过对所述信道数据和第一PEI进行数据关联对齐,构建无线环境关联数据库READ;对READ进行特征提取,确定固化知识,所述固化知识用于描述物理世界、电磁环境以及无线信道之间的推理关系;根据所述固化知识,构建无线环境知识库REKP。本申请的方案构建的REKP具有可控、可解释、可再生和泛化等优点,支持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增强无线环境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31877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210812327.3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衍射特征辅助的波束预测方法,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设备在第一上行频段发送的第一上行导频信息;根据第一上行导频信息,若确定第一上行导频信息中的信道遮挡状态为第一状态,则在第一下行频段进行波束赋形;若确定信道遮挡状态为第二状态,则在第二下行频段进行波束赋形;其中,第二下行频段大于第一下行频段;第一状态为存在遮挡状态;第二状态为未遮挡状态。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综合考虑了无遮挡和有遮挡两种情况,在无遮挡时,在第二下行频段进行波束赋形,就能充分利用其本身高带宽的优势。同时借助遮挡预测,在有遮挡时切换为第一下行频段进行波束赋形,来保证基站侧设备与用户设备的持续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5696413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10832452.6
申请日:2021-07-22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W24/06 , H04B7/0413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动态时变信道的MIMO系统测试方法,其包括:根据应用场景的相关系统参数建立动态时变信道模型;对待搭载动态时变信道模型的信道仿真硬件平台执行功能支持性验证;以及响应于信道仿真硬件平台通过功能支持性验证,在搭载动态时变信道模型的信道仿真硬件平台上针对所述应用场景执行测试。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动态时变信道的MIMO系统测试装置。本申请提出的针对5G动态场景的系统测试方案为测试行业提供了动态场景系统性能测试的方法,为产业研发提供了测试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972797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80450.4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17/391 , H04B17/11 , H04B17/21 , G06N7/08 , G06N5/0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电磁特性参数校准的电磁环境重构方法及装置,应用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预先构建的通信场景中的初始电磁特性参数;基于逻辑斯蒂混沌算法对所述初始电磁特性参数进行第一校准处理,得到参考电磁特性参数;基于模拟退火算法对所述参考电磁特性参数进行第二校准处理,得到目标电磁特性参数;基于目标电磁特性参数、散射体位置信息和发射信号强度得到对应的电磁场数据,并根据电磁场数据构建电磁环境。本申请结合了逻辑斯蒂混沌算法在初始阶段的快速探测优势和模拟退火算法的细化优势,实现了速度和精度的平衡,可以快速收敛到全局最优解,解决了当前无法高效、准确地校准电磁特性参数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05178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075402.8
申请日:2024-08-07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17/391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V10/20 , G06N3/0464 , G06N3/08 , H04B17/309 , H04W24/0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多视角视觉感知的无线信道路径损耗预测方法和装置,涉及无线信道预测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动态场景下多视角的感知图像;对所述感知图像处理,确定用于路损预测的目标特征;将所述目标特征输入至预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中,得到不同视角对应的输出结果;根据多个所述输出结果,确定最优感知视角对应的目标路损;所述目标路损用于表示所述多视角的感知图像的路损预测结果。本申请的方案,基于多视角摄像头对实际动态场景进行感知,利用感知图像和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选择的最优感知视角,实现多视角感知下的高精度路损预测,丰富路损预测的应用场景,提高路损预测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6994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0599493.4
申请日:2023-05-25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G01S11/12 , H04B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见光室内三维定位方法、装置和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光接收端对应不同光源所发出可见光的光信号的多个第一接收信号数据;对多个第一接收信号数据进行筛选,获得多个第二接收信号数据;依据多个第二接收信号数据划分的多个数据子集,分别进行定位计算,确定多个定位点;根据多个定位点,确定三维定位点。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可以对获取的第一接收信号数据进行筛选,去除掉不利于精准定位的第一接收信号数据,有效的减少了定位过程中障碍物遮挡和墙壁反射造成的影响,再将筛选后的第二接收信号数据进行分集与组合,进一步提高可见光室内三维定位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06103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210479456.5
申请日:2022-05-05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17/391 , H04L25/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道分簇评估的方法及控制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根据多个预设信道分簇配置,关于预设信道的第一多径分量MPC参数进行分簇处理,得到分簇结果;分别根据预设信道模型架构和分簇结果进行簇内采样,得到第二MPC参数;基于预设信道冲激响应函数公式,获取第一MPC参数对应的第一信道冲激响应函数,以及第二MPC参数对应的第二信道冲激响应函数;根据两种信道冲激响应函数,得到容量距离指标;根据容量距离指标,得到评估结果。本申请通过簇内采样以及信道重构和信道生成,将信道信息引入分簇评估的方法中,在信道建模的角度评估分簇结果,使得评估得到的分簇配置结果更接近真实信道状态,有助于提高统计型信道建模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938231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010604570.7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17/39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开源架构的信道模拟仪、信道模拟方法、电子设备和非瞬时性计算机存储介质。该信道模拟仪包括:一种基于开源架构的信道模拟仪,其包括:开源架构平台,其包括开源架构处理器,所述开源架构平台用于运行多个无线测试功能模块;以及射频模块,通过第二标准化接口从所述开源架构平台获取配置信息以完成射频处理,并通过第三标准化接口与所述开源架构处理器传输基带信号;其中,所述多个无线测试功能模块分别通过第一标准化接口和所述第二标准化接口调用所述开源架构处理器和所述射频模块的资源,完成预定的信道模拟功能。根据本发明的基于开源架构的信道模拟仪,实现硬件和软件解耦,降低研发成本和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9363270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80611.0
申请日:2024-10-23
Applicant: 北京邮电大学
IPC: H04B17/391
Abstract: 一种稀疏性信道模型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信道的大尺度参数以及所述信道的簇时延,确定簇内功率因子,所述簇内功率因子与簇内多径分量的功率分布相关;根据所述大尺度参数,生成小尺度参数;所述小尺度参数以及所述簇内功率因子,生成信道系数;根据所述信道系数构建所述信道的信道模型。本申请的稀疏性信道模型建模方法,通过簇内功率分布因子对信道系数的计算进行调整,使得构建的模型能够准确地表征信道的稀疏性,提高信道模型的精确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基于几何统计原理的信道模型中簇内的多径平分簇的功率,与真实信道的规律不相符,使得模型不能准确地表征信道稀疏性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