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天器间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289699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458253.6

    申请日:2019-05-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航天器间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包括在各航天器内分别设置的无线能量信号端,且各无线能量信号端均具备无线能量发射和无线能量接收两种工况状态;无线能量信号端包括依次双向连接的航天器电源控制器、逆变/整流电路和能量发射/接收电路,还包括单向连接于逆变/整流电路中的整流电路与航天器电源控制器之间的调压电路,航天器电源控制器控制航天器能源的输入、输出和能量传输的握手控制;逆变/整流电路将直流电逆变为高频交流电或者将高频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能量发射/接收电路发射交变电磁场或者接收交变磁场;调压电路在能量接收时对整流后的直流电进行调压,该系统设置能量收发共用的结构主体,实现了双向对等无线传能。

    一种航天器间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289699B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1910458253.6

    申请日:2019-05-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航天器间近场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包括在各航天器内分别设置的无线能量信号端,且各无线能量信号端均具备无线能量发射和无线能量接收两种工况状态;无线能量信号端包括依次双向连接的航天器电源控制器、逆变/整流电路和能量发射/接收电路,还包括单向连接于逆变/整流电路中的整流电路与航天器电源控制器之间的调压电路,航天器电源控制器控制航天器能源的输入、输出和能量传输的握手控制;逆变/整流电路将直流电逆变为高频交流电或者将高频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能量发射/接收电路发射交变电磁场或者接收交变磁场;调压电路在能量接收时对整流后的直流电进行调压,该系统设置能量收发共用的结构主体,实现了双向对等无线传能。

    一种通用型无线充电发射端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50670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1910458263.X

    申请日:2019-05-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通用型无线充电发射端装置,包括发射端电源、逆变电路和发射线圈,还包括谐振电容调节电路、电压电流采样电路和控制器,谐振电容调节电路设置于逆变电路和发射线圈之间,电压电流采样电路对逆变电路输入端的发射端回路的电压和电流进行采样,逆变电路、谐振电容调节电路和电压电流采样电路分别与控制器信号连接并接受控制器的控制,控制器接收电压电流采样电路采样的电压和电流后进行谐振状态检测并控制逆变电路是否改变装置的工作频率,控制器还基于谐振检测算法计算发射端装置所需谐振电容值并调节谐振电容调节电路输出的谐振电容值,大大提高了发射端装置的通用性。本发明还涉及了一种通用型无线充电发射端装置的控制方法。

    一种通用型无线充电发射端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50670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458263.X

    申请日:2019-05-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通用型无线充电发射端装置,包括发射端电源、逆变电路和发射线圈,还包括谐振电容调节电路、电压电流采样电路和控制器,谐振电容调节电路设置于逆变电路和发射线圈之间,电压电流采样电路对逆变电路输入端的发射端回路的电压和电流进行采样,逆变电路、谐振电容调节电路和电压电流采样电路分别与控制器信号连接并接受控制器的控制,控制器接收电压电流采样电路采样的电压和电流后进行谐振状态检测并控制逆变电路是否改变装置的工作频率,控制器还基于谐振检测算法计算发射端装置所需谐振电容值并调节谐振电容调节电路输出的谐振电容值,大大提高了发射端装置的通用性。本发明还涉及了一种通用型无线充电发射端装置的控制方法。

    一种应用于可重构空间机械臂关节间的无线配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638982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068486.5

    申请日:2019-01-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50/12 H02J50/70 H02J50/8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应用于可重构空间机械臂关节间的无线配电系统,包括均设置于可重构空间机械臂的各个关节内且相互连接的无线能量接收端和无线能量发射端且首关节仅设置无线能量发射端同时末关节仅设置无线能量接收端,无线能量发射端基于高频逆变技术进行电压变换并向无线能量接收端提供高频能量,无线能量接收端接收高频能量并利用整流技术进行电压调节进而实现整流的调压控制以及信号采集,相邻两关节中上一关节的无线能量发射端和下一关节的无线能量接收端通过电磁感应耦合进行无线电能传输同时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数据交互,使得关节间完全通过无线方式进行电能传输和数据交互,无需接入插件,且易于空间机械臂重构,提高了机械臂关节的灵活性。

    一种通用型锂电池无线充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87985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791120.6

    申请日:2018-07-18

    Abstract: 一种通用型锂电池无线充电系统,副边装置包括锂电池、电压采集模块、电流采集模块和副边控制模块,副边控制模块获取电压采集模块和电流采集模块分别采集的电压信息和电流信息,将电压信息和电流信息分别与各自规定的电压阈值和电流阈值进行比对,判断锂电池是否存在异常情况,超过电压阈值或电流阈值时发出锂电池异常指令,结束锂电池充电;未超过电压阈值和电流阈值时,副边控制模块将电压信息与各模式充电阶段预设的电压区间的上限电压进行对比判断,根据判断结果控制进入相应的充电模式,并根据充电模式的预设结束条件,结束锂电池充电。能够达到对无线充电各模式的自动控制,也提高了锂电池的充电效率。

    一种电池容量精准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38828B

    公开(公告)日:2018-07-17

    申请号:CN201610204638.6

    申请日:2016-04-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容量精准测量方法,首先通过动态电阻法得到电池的剩余容量初值,即SOC初值,然后判断此SOC值是否在设定的5个参数段,在相应的参数段,根据相应的方法得到精确的SOC值;相应的包括安时积分法和力学参数法等。本发明综合采用了力学特性与SOC值得关系、电流积分法以及动态电阻法,避开了三种方法中每种的缺点,使得结果精确可信。

    一种基于分布式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829627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0931738.2

    申请日:2019-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原边装置和副边装置,其副边装置包括若干个独立并呈分布式分别安装在电动汽车的不同位置的子电池包,以及分别在所述不同位置与各子电池包连接的独立的副边接收线圈和电池管理系统,各独立的副边接收线圈与原边装置的各原边发射线圈相匹配,且各电池管理系统均连接至副边控制单元;通过原/副边控制单元进行充电控制以及电池的均衡充电管理。该系统可以实现车载各子电池包的均衡管理和协同工作,降低充电过程中的电磁辐射强度,提高了充电的安全性。

    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与通讯集成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61345A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910939651.X

    申请日:2019-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充电与通讯集成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信息采集步骤,采集信号发射控制步骤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的原边装置的电压、电流以及温度值;充电异常检测步骤,分别比较信号发射控制步骤电压、电流以及温度值与各自的预设阈值的大小以判断充电异常情况;信号接收控制步骤,采集原边线圈的感应电流并进行原边装置信号的提取以接收副边装置发射的数据信号;充电控制步骤,根据副边装置发射的数据信号对原边装置的充电电压和频率进行调整;信号发射控制步骤,采集原边装置的数据并控制原边装置的调频模块发射信号给副边装置。该方法可以实现原副边实时通讯,保证无线充电系统安全、高效工作。

    一种基于分布式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829627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910931738.2

    申请日:2019-09-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分布式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原边装置和副边装置,其副边装置包括若干个独立并呈分布式分别安装在电动汽车的不同位置的子电池包,以及分别在所述不同位置与各子电池包连接的独立的副边接收线圈和电池管理系统,各独立的副边接收线圈与原边装置的各原边发射线圈相匹配,且各电池管理系统均连接至副边控制单元;通过原/副边控制单元进行充电控制以及电池的均衡充电管理。该系统可以实现车载各子电池包的均衡管理和协同工作,降低充电过程中的电磁辐射强度,提高了充电的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